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间宗教的音乐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社会文化背景 从青海省首府西宁驱车东行,至平安县转向南上,翻越海拔约4000米的拉脊山后,一路下行,直入黄河谷地,便会看到由南向北注入黄河的一条巨流——隆务河。沿隆务河谷东岸公路一直向南行驶,不到两小时的路程便可到达人们称为热贡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同仁县城——隆务镇。“隆务”是藏族语“农业区”的意思,因这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宜于发展农业,故名。在漫长的传播发展中,不断与当地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各种教派和传承方式。民间群众性的宗教活动是热贡地区佛教信徒宗教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奉佛热贡地区信奉佛教的藏族、土族群众,各家都供有佛龛。佛龛雕梁画栋,漆花绘草,装饰精致,一般占一间房屋。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要在佛龛前奉献净水,酥油灯,顶礼膜拜。 (二)诵经是日常宗教活动的常课,寺院每年都向所属村庄布置念经的内容和遍数。各村落每年均有各自定期诵经的时间,除了在宗教节日前往寺院诵经外,每个村庄都建有专门用来念经的“嘛尼康”也叫“嘛尼房”,其间设有可旋转的“六字箴言”经筒。成年男女特别是老年人,一有空闲就左手摇转经轮,右手拔数佛珠,随时念唱“嘛尼调”。 (三)闭斋分为常斋和例斋两种。常斋每月一次,斋期一天,多在月底,以老年为主。例斋为农历四月初七至十四日,参加者以村为单位,为期一周。成年人集中在本村(神庙)或“嘛尼房”集体闭斋,每日只食一餐,由村民轮流供饭。另外,藏族、土族在自己亲人死亡的日子里也举行闭斋活动,封斋期间整日不食不饮,不言不语,默念佛经和“六字箴言”。 (四)廊拉藏语“转圆圈”的意思。这是藏传佛教信徒围绕神庙或寺院转圈的一种日常功课,圈数有定。当地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神山,祭山一般在五月间举行。 二、嘛尼调的内容 我们这里谈到的嘛尼调含有两层内容:其一,由僧人讲唱的喇嘛嘛尼,诵唱者都是僧(尼)。藏区称他们为“喇嘛嘛尼哇”、“嘛尼巴”或“洛钦巴”(唱佛者)。其二,大众嘛尼调。 (一)喇嘛嘛尼调主要以道歌的形式唱诵经文,宣讲传统的佛教经典,而且图文结合,形象生动,嘛尼哇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在自己所穿的红氆氇藏服上披上袈裟,挂起用棉布或丝绢制成的绘有神佛本生和传记连环图像的卷轴画喇嘛嘛尼唐卡,在唐卡右角摆上一个白塔,左角摆上一尊度母像,在唐卡前面又摆上净水和供品及酥油灯,为了召集听众开始吹响海螺,以固定的许多诵经调子演唱故事内容。 (二)大众嘛尼调民众在各种宗教集会和民俗活动中,诵唱“唵嘛尼叭咪吽”六字箴言的嘛尼调。这种形式流传很广,在青海藏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黄南藏族嘛尼调是青海安多藏族嘛尼调中种类最多,曲调最丰富的,它和青海玉树康巴嘛尼调截然不同,演唱风格迥异。 三、热贡地区嘛尼调的种类 一个全民信教的群体中,人们的生活与宗教密不可分,即使是民众的集会也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哪些是世俗音乐,哪些是宗教音乐,只有深入到黄南民众中,我们才能看出热贡地区宗教法会节日和集会中,有些是只属于僧人的法会,民众不参与其中,只能前往旁观或做一些供养。比如住夏法会、四月辩经、冬季学经等。有些活动必须有民众参与才能完成,比如正月的祈愿法会(毛兰木)、晒佛、转弥勒佛等;还有些是民众的宗教祭祀活动。 (一)正月毛兰木(祈愿法会)这是热贡地区的民众一年中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活动长达十天,各寺院举行的时间有所不同,以隆务寺为例,农历正月初七到十六举行,前七天主要是僧人们的法会,十四至十六日由民众参与其间。其中十五日的贤巴朗廊(转弥勒佛)使音乐活动达到高潮。近两上多小时的节日活动中,一群歌唱的妇女,跟随在装有弥勒佛金塑像的轿子后边,虔诚地齐唱六字箴言——嘛尼调,音乐旋律婉转悠扬。演唱的旋律有三四种,但大家合唱时主要唱同仁嘛尼调。 (二)四月娘聂(闭斋)这是民众的宗教节日,农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举行。以吾屯上庄娘聂为例,几乎全村村民都集中到嘛尼康,唱诵嘛尼调。娘聂期间有禁食、禁水24小时的习俗,参加者大多是妇女。 (三)六月勒柔(六月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开始到七月十日左右结束。由各村牟洪(即村庙)组织,这是一项全民参与的集民间佛事活动、节日庆典、群众娱乐为一体的传统集会,规模庞大,内容规范而严格,形式古朴严瑾,程序复杂,时间冗长。 (四)九月芒加(集体供养)以吾屯上庄为例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开始举行七天。这是为庆祝释迦牟尼为其母亲说法的“降凡节”而举行的活动。全村人集中在寺院里,唱嘛尼调,共进早餐、晚餐,音乐变化丰富。其中男女声轮唱很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