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囊玛厅音乐发展现状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囊玛厅音乐的渊源———以“步步高歌舞城”为例
囊玛厅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其它新生事物,它也经历了不少坎坷和风雨。通过采访多吉老师③,笔者认为“囊玛厅”历经了形成期、缓慢发展期、停滞期、高潮期四个发展阶段。以“步步高歌舞城”为例来阐述其渊源,是因为它是由多吉创建的西藏第一家囊玛厅,后来的各家囊玛厅都是对它模仿。 (一)形成期(“同心饭馆”)(1996年4月-1997年8月) 多吉本是堆龙德庆县宣传队的一名笛子演员,后因业务优秀,在1978年被调职到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任笛子独奏演员。他生性开朗,广交朋友,经常与喜欢西藏传统音乐的朋友和在堆龙时期的团友在拉萨某固定场所交流技艺。1996年4月间,他们突发奇想,在原来乐队的基础上,租赁雪新村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并增加了餐吧的服务,起名为“同心饭馆”,寓意有共同爱好和心心相印。这样,一方面他们可以长期固定下来交流传统技艺,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后来他们又召集一些擅长歌舞的待业青年加入到队伍中,如此歌舞人员大大增加,顾客越聚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实际上“同心饭馆”也就是“囊玛厅”的雏形,而多吉也就成为“囊玛厅”音乐的初创者和开拓者,而“囊玛厅”也就成为西藏传统歌舞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等音乐竟相开放的新的场所。1997年8月因为房源和房东的原因而不得不移址。 (二)缓慢发展期(“同心囊玛厅”)(1997年8月-2001年2月) 由于“囊玛厅”经营模式的新颖,招来了各大歌舞厅和娱乐场所竟相模仿,以致于“囊玛厅”遍地开花,结果竞争者越来越多,不免受到挤压。在这期间“同心饭馆”正式改名为“同心囊玛厅”,并迁址2次,分别是:1997年8月,“同心饭馆”移址到西藏藏医院附近,并正式挂牌为“同心囊玛厅”。后因怕影响医院的正常作息和工作,以及同行业竞争者的挤压,1998年9月,多吉又把“同心囊玛厅”移到拉萨市文化局对面,由于政府和各管理机构还没有适应此新鲜事物,没有形成较规范的规章制度,“同心囊玛厅”于2001年2月停业整治。 (三)停滞期(2001年2月—2005年4月) 这期间是“囊玛厅”各管理者和经营者以及观众的相互融合适应期。各级管理西藏娱乐场所的机构通过对“囊玛厅”的调查,走访专家和群众,认为其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此举为“囊玛厅”的重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出台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 (四)高潮期(“步步高歌舞城”)(2005年4月-至今) 多吉在“囊玛厅”停滞这4年时间里,也在不停地思考“到底要不要坚持”。随着新政策的出台,以及在老客户和朋友的不断鼓励下,他重新于2005年4月在娘热路又成立了“步步高歌舞城”。这次换名的主要原因是“囊玛厅”容易使生客不了解而起误会,而“步步高”就是多吉希望自己的事业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2007年4月多吉把“步步高歌舞城”又迁址到现今纳金路邮电大楼附近,中间尽管经历了一些坎坷和挫折,但是总体运行还是比较稳定的。现在的“步步高歌舞城”场地面积有500多个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多名观众观看演出和活动,员工最多时多达52人,最少时也有48人,总资产达到50多万元人民币。可见“步步高歌舞城”已逐渐步入正规和良性发展时期。 二、新旧囊玛厅音乐及其各关系体的嬗变情况及其原因———以拉萨市若干家囊玛厅为例 笔者走访了拉萨市若干家囊玛厅,并以2005年4月作为分界线,将“囊玛厅”分为新旧两个部分:1997-2005年是创建者、各管理机构,甚至观众之间的相互融合适应期,“囊玛厅”的数量比较少,其演出的内容大部分为西藏传统歌舞音乐等;2005年后,对“囊玛厅”的看法及各项法规等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加入了西洋的电声乐队,拉萨市“囊玛厅”的规模和数量都有相当大的变化,演出内容也不局限于西藏传统歌舞音乐,还包含现当代的国内外流行新曲和经典老歌等。 (一)新旧囊玛厅音乐及其各关系体的嬗变情况(以2005年为分界线) “囊玛厅”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总结和完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法规的完善,囊玛厅音乐又注入了某些新的元素。以下将2005年前后的情况作一比较: 1.乐队的嬗变 (1)旧“囊玛厅”的乐队。当初多吉等人建立“囊玛厅”的目的比较明确,就是出于一种热爱。乐队主要由二胡、扎念琴、扬琴、竹笛、铁胡等五大件传统乐器组成。没有音响和话筒这些现代电子设备,全部都是“纯天然”现场演奏。 (2)新“囊玛厅”的乐队。在原来五大件的基础上,陆续加入了西洋乐器:电子琴、萨克斯、长笛、短笛,甚至MIDI制作的伴奏带。西藏“囊玛厅”的经营者不论是为迎合顾客的口味,或是对“囊玛厅”音乐进行改革,这些新的配置就如同其它新事物一样具有正反两面:一方面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囊玛厅”音乐的配器和音色,而另一方面也冲击着西藏的传统歌舞音乐。 2.曲目的嬗变 (1)旧“囊玛厅”的曲目。主要是由西藏传统五大件乐器来伴奏的“囊玛”、“堆谐”等曲目,它们大部分是随时随地随曲作词。#p#分页标题#e# (2)新“囊玛厅”的曲目。随着政府机关制定各项文件来规范经营模式,现在大部分歌曲属于比较传统的西藏歌舞以及各种爱国、爱民、团结、和平的国内外红色歌曲。据笔者统计,其中现代歌舞乐曲已占到总曲目的98%以上,像“囊玛”、“堆谐”等传统的西藏歌舞仅占2%的比例,其中“囊玛”歌舞音乐现在已经很少在“囊玛厅”演出,有些囊玛厅甚至没有演出由西藏传统乐队的五大件乐器来伴奏的西藏传统歌舞。 3.演出程式的嬗变 (1)旧“囊玛厅”的演出程式。旧“囊玛厅”的演出程式主要是乐队(西藏传统的五大件乐器)贯穿始终,乐队的演奏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不论中间顾客需要穿插什么样的节目,人们认为没有传统五大件乐器来演奏的乐队就不能算为真正的“囊玛厅”。演出的内容大都是西藏的传统歌舞音乐及各地民歌等。乐队演奏人员的人数相对较多,需要“两班倒”来进行轮流休息。 (2)新“囊玛厅”的演出程式。新“囊玛厅”的演出程式是乐队的演出次数不会多于5次(有的只有电声乐队而没有传统乐队)。在22:00-04:00左右的时间段中,主要表演西藏民族歌舞(比如:吉祥舞、弦子舞、林芝舞、堆谐、酥油舞、彩袖舞、装饰舞、牧羊女等),西藏传统和区内外的现代创作歌曲等,每晚会有不同的演出程式和表演内容。据笔者统计:歌曲占到全部演出量的2/3,歌舞和歌曲伴奏都由MIDI制成的光盘播放完成,每个节目演出时间为3-5分钟,节目的频繁更迭也大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刺激了观众的听觉。此时的乐队演奏处于附属的地位。 4.人员的嬗变 (1)旧“囊玛厅”的人员。前期主要是以西藏传统乐器的五大件乐器为主的演奏员,歌手主要是懂西藏传统歌舞音乐的观众、顾客和服务员等,一般旧“囊玛厅”人员的数量不会超过十人,节目的种类也就相对比较单一。 (2)新“囊玛厅”的人员。每家会因为经营方式不同而在人员安排上有所不同,现在的“囊玛厅”人员分工越来越细。人员组成主要有乐手(器乐演奏员)、歌手(各种唱法)、舞者、主持人、音控师、保安员、服务员(服务顾客)、清洁员、采购员(采购物品)。其中乐手、歌手、舞者、主持人和音控师属于演职人员,而保安员、服务员、清洁员、采购员属于后勤服务人员。这样的精细分工,不仅更便于经营者的管理,也大大丰富了节目的种类和演出的规模。 5.营业时间的嬗变 (1)旧“囊玛厅”的营业时间,主要在20:00-24:00。 (2)新“囊玛厅”的营业时间。从19:00-04:00左右,后期管理“囊玛厅”的各级机构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市民素质慢慢提高,“囊玛厅”的营业时间得到延长。现在各“囊玛厅”已形成固定的营业时间和工作程序:19:00左右服务员和清洁工上班并清洁场地;21:30所有演职人员到齐并化装候场;22:00左右准时开场直到04:00左右所有顾客离场;白天时间所有人休息。 6.演出场所的嬗变 (1)旧“囊玛厅”的演出场所。主要集中在室内演出,人们都来到“囊玛厅”的固定场所现场观看。 (2)新“囊玛厅”的演出场所。虽然还以室内演出为主,但后期也会在室外演出,主要原因是“囊玛厅”的经营者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或是为了开拓市场,如在西藏传统节日望果节、私人婚庆、开业等喜事上有人赞资邀请时,他们都会、甚至同其它“囊玛厅”的优秀演职人员组成小型艺术团,共同策划一台综合节目进行室外现场演奏,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开拓了市场。 7.内部设施的嬗变 (1)旧“囊玛厅”的内部设施。旧“囊玛厅”的内部设施相对简单,只要有个演出场地或者舞台就行,有的根本没有搭建舞台。其它的场地主要为顾客提供餐吧和小吃等营利性服务,以及顾客互动的舞池场所,灯光和音箱等现代设施基本上也没有安装。 (2)新“囊玛厅”的内部设施。各“囊玛厅”会因为空间的大小和规模的不同在细节的装修上呈现出不同,但大多数的设施基本都会有:刚进门是保安值班处,检查顾客有没有携带危险物品,并中途巡逻维护演出秩序等;再往下是吧台,提供各种饮料和小吃(现在很少提供餐吧服务),这也是各“囊玛厅”主要的盈利来源;接着在建筑物的正前方是演出舞台,上面有舞台背景和各类音箱、灯光设施等,主要为演员提供演出场地和背景烘托作用;舞台的正前方是观众的看台(大多数为隔开的小厢间),为顾客提供观看演出和享用小吃的座处;紧挨着舞台的正前下方和观众的看台之间即是舞池;舞台的后面是演员的化装室和更衣室;舞台的左上方或者左边(一般在舞台左上方上搭起的小房间)为音控室。现在“囊玛厅”越来越多,竞争也就相应激烈,导致“囊玛厅”在内部设施和外表装潢上越来越豪华,越来越现代。 8.观众的嬗变 (1)旧“囊玛厅”的观众。旧“囊玛厅”因为演出的内容主要是西藏传统的歌舞音乐,其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音乐生活和业余文化活动就是西藏的传统歌舞,人们认为西藏的传统歌舞不但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可以强身健体。 (2)新“囊玛厅”的观众。由于加进了一些新的电声音乐元素,“囊玛厅”的观众除了中老年人,年轻人也逐渐加入,这也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需要用较为刺激的音乐来吐露心声、排减压力,现代的“囊玛厅”正好迎合了年轻观众的口味。#p#分页标题#e# 9.盈亏月日的嬗变 主要从月份和周天两方面来看淡旺季,其中月份与旅游业有关系,而周天与工作日有关系。7月至次年1月是营业旺季,2月至6月是营业淡季;周一、周二是营业亏本日,周三、周四是营业保本日,周五至周日是营业盈余日。 (1)旧“囊玛厅”的盈亏月日。主要受周天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当时的旅游业相对不成熟,交通不便,顾客以拉萨常住人口为住,所以受工作日的影响较大。 (2)新“囊玛厅”的盈亏月日。主要受月份和周天两个方面的影响。原因是随着青藏铁路2006年全线通车,促进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相当部分游客拥入各“囊玛厅”观看演出。现今的“囊玛厅”中,不乏有大量外国人光顾,这也相应增加了各“囊玛厅”的收入。 其中前三个嬗变属于囊玛厅音乐的直接影响因素,可以改变和制约囊玛厅音乐的内容和演出程式;而后六个嬗变属于影响囊玛厅音乐的间接因素,它们推进囊玛厅音乐的发展。二者相互交融,共同组成了当代囊玛厅音乐的现状。 (二)囊玛厅音乐及其各关系体嬗变的原因通过对新旧“囊玛厅”音乐各关系体的对比和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嬗变的原因,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传统艺人的缺失之所以出现为共同爱好而组织的新的传承“囊玛”等西藏传统歌舞音乐团体,到之后成为西藏所有音乐门类共同献艺的舞台,最重要的原因是通晓“囊玛”等西藏传统歌舞艺人的匮乏和后继无人。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有距离或者有代沟,认为那些传统的歌舞音乐就应该像博物馆里的珍藏品一样保存起来。 “囊玛”等西藏传统歌舞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等一些被现代人认为古老而缓慢的方式进行传承,随着现代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其转移到被现代人称为更快捷更方便的途径上来,比如通过网络就可以很快地了解和享受到很多新兴的、冲击传统的新歌曲。因此“囊玛”等西藏传统歌舞音乐在“囊玛厅”中所占的份额就越来越少,其它的通俗音乐却越来越多。 2.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与国际的接轨,中国的每个角落,包括西南边陲的西藏也同样经受着冲击。西藏的传统歌舞在现代人不断追求市场利益最高值的情况下,也不免受到影响。在社会大环境不断宽松和法规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有些“囊玛厅”大胆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免加进一些在市场上受欢迎、内容较新颖的娱乐形式。音乐越现代,表演越时尚,就越符合年轻人口味,顾客也就越多,收益和盈利就相应丰厚。追求市场利益的最大化和最高值,导致了演出程式的衍变。 3.电声乐队的介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快捷又省时的电子音乐进入人们的视线。一个电子琴就可以调配很多种音色和节奏,一个MIDI软件可以代替整个乐队。而传统的西藏歌舞音乐需要多年的勤学苦练才能有所成效,因此被现代人给予节奏缓慢、缺乏激情、劳神费力等不好的评价。现代电声音乐可以制作出适合舞蹈的舞曲节奏,使喜欢跳舞的观众直接参与进来,而不是坐在座位上静静地观看,观众的身份从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以上所谈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传统艺人的缺失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西洋电声乐队介入表演;而电声乐队的介入又使“囊玛厅”获得最大的利益;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电声乐队的介入使西藏年轻一代对传统歌舞了解越来越少,从而使西藏传统歌舞在“囊玛厅”演出的份额也越来越少。三者的相互结合,构成“囊玛厅”音乐各关系体嬗变的原因。 三、结语 令我们欣慰的是,某些“囊玛厅”确实已经成为在老百姓中间传承西藏歌舞音乐和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经营的场所。但我们也看到“囊玛厅”音乐各关系体在其嬗变过程中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在:加进一些新的音乐元素和乐器,大大丰富了西藏传统音乐和乐器的种类和配器;某些“囊玛厅”经营主召集一些社会待业青年来共同从事“囊玛厅”音乐的经营,相应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增加社会税收;一些“囊玛厅”经营者以公益的形式,为社会分忧解难,每当某一地区或者省份遇到大灾大难时,他们都会参与捐资助难,这其中还包括资助一些有志青年和学生等慈善事情。消极的一面则表现在:电声音乐的加入,偶尔会出现歌词比较庸俗的现象。多吉等人创建“囊玛厅”的本意是为了推广西藏的传统歌舞音乐,而现在西藏的传统歌舞音乐在“囊玛厅”音乐中逐渐趋于附属地位。 以上出现的两方面情况,是因为“囊玛厅”经营者的策略和未来规划方向不同而造成。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即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瑕疵和问题,也不能就此认定“囊玛厅”是一个不好的事物。 通过对“囊玛厅”音乐的渊源及其嬗变原因的分析,笔着认为如今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的前提下,应加大力度扶持老一代传统歌舞艺人传授和培养继承人;应逐步增加西藏传统歌舞音乐在“囊玛厅”音乐中演出的份额,使受众能在“囊玛厅”中接受这种音乐文化的熏陶,并使其成为传续西藏传统音乐的名片;应该在各项法律法规指引下,努力开创出一条传承传统与兼顾现当代流行音乐的综合发展的路子。 以上是笔者对拉萨市“步步高歌舞城”及若干家囊玛厅的调查研究,文中的不妥与谬误之处,还望各位学者先生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