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音乐剧的音乐和剧本反思
一、美国叙事剧与欧洲剧 音乐剧诞生不过一百多年,追溯根源,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深刻的渊源。最初的音乐剧由19世纪初美国的喜歌剧,哑剧等舞台形式演变而来,经过半个多世纪,逐渐形成由音乐、歌曲、舞蹈、乐队等多元素融合的戏剧形式。 关于音乐剧的定义,有人把它定义为两种:一种是宏观,指的是:由演员扮演成剧本中的人物,出现在观众眼前,并在舞台(电影、电视、流媒体等)上以歌舞叙事的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另一种是微观,是一种各国特色或各流派特色音乐剧导向的定义。美国首创的百老汇音乐剧作为音乐剧中的“正牌”,被世界上大多国家所推崇。这是一种通过剧本、唱词、音乐、舞蹈、舞美五种元素的有机整合,来表现戏剧性(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达到娱乐性目的的独特的现代整体戏剧美学体系。 1866年5月21日,纽约尼布罗花园大剧院(Niblos'Gar-denTheatre),上演了一部被称为美国音乐剧场起跑点的歌舞剧———《黑巫师》(TheBlackCrook)。这部剧原本由浮士德的传奇故事改编而成,但情节松散,漏洞百出,剧院经理威廉•惠特利(WilliamWheatley,1816-1876)于是决定以赤裸作为卖点,让美女演员们穿着轻薄的服装登场,分散观众对故事情节的注意力。这部后来被称为“音乐杂耍剧”的《黑巫师》因此空前卖座,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 这一时期的观众多是出于社会中下层的大众。当时的美国处于工业高速发展时期,长时间机械的劳动,繁重的生产,无趣而且生活压力极大。为了宣泄内心的不满,观众们需要一些通俗,轻松而又形式多样的舞台形式。在这种大背景下,早起音乐剧———音乐喜剧(Musicalcomedy)以其浅俗、幽默的特点迎合了观众的要求。 1927年,《演艺船》在齐格菲尔德大剧院首演。《大河之歌》(OldManRiver),一首经典的传唱于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和生活在两岸的黑人的生活的经典名曲,深深震撼了无数美国人的心。当《演艺船》首演落幕、大剧院悠然雷鸣般喝彩声响起时,美国自己的音乐剧品牌———“叙事音乐剧”终于形成了。 美国叙事剧与欧洲歌舞剧的区别就在于欧洲剧品牌本质上是一种“华丽且非理性的娱乐”。这类音乐剧的极为重视音乐元素而忽视剧本内涵。往往音乐悦耳动听,但情节简单浅薄,只是为串联歌舞演出做简单的戏剧铺垫。而叙事剧是一种能够表现宏大深刻主题的严肃整体戏剧美学。20世纪以后,美国确立了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观众们的口味也随之改变———不再需要《黑巫师》式的欧洲的性感华丽,美国人需要用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艺术来粉饰国家实力。从《演艺船》开始,剧本在音乐剧创作中的地位得到提高,音乐与剧本相互依托完美结合。随着《俄克拉荷马》《天上人间》《南太平洋》《国王与我》《音乐之声》等经典之作的诞生,美国叙事剧品牌逐渐发展并达到顶峰,成为美国娱乐经济的重要财富。 二、百老汇音乐与剧本关系 百老汇音乐剧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即音乐剧的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及当代音乐剧的动荡和巨型音乐剧时期。 探索期是以《演艺船》作为重要转型标志和分水岭的。在这之前主要是以音乐和舞蹈元素为主,如《黑巫师》。《演艺船》的出现使人们开始重视剧本元素同时迎来了音乐剧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即成长期。这一时期,音乐达到较为严肃的水准,不再作为个别演员的“独场秀”,对作曲和演唱有更高的要求。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是音乐剧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更加重视音乐剧中的故事性,借鉴、改编名著成为主流趋势。随着戏剧主题越来越深入到音乐和场景中,舞蹈开始作为表现剧情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了。六十年代后,随着各方文化的引入,音乐剧开始了它的动荡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自我意识不顾一切、无所顾忌地伸展到艺术中,流行音乐引入到音乐剧中并被人们接受和喜爱,舞台效果显得比情节更为重要。巨型音乐剧时期是八十年代到至今,音乐剧逐渐步入正轨,音乐、舞蹈结合与一体共同为剧本服务。 无可争议,百老汇音乐剧是世界推崇的最“正宗”音乐剧,集剧本、唱词、音乐、舞蹈、舞美与一体。从其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音乐元素和剧本元素占主导地位。 (一)百老汇音乐元素分析 什么因素构成了音乐剧?奥斯卡•哈姆斯坦II[1]曾回答:“它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是音乐剧绝对包括的———音乐。”的确,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剧中的音乐推动叙事,介绍角色,并且呈现作者的意念。 由此可见,音乐不仅仅帮助完成或完善音乐剧,也是构成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1.音乐剧音乐模式 歌曲再现(Reprise)是音乐剧创作中常使用的省力措略,也有人将这种措略称之为AABA格式,A是主旋律,B是延伸或者过度。通过这种重复相同曲调的模式就能轻易延长演出时间,加强歌曲给观众的印象,而且利于歌谱销售和剧目名声的扩增。 以被人们称为重要里程碑的《演艺船》为例,科恩与汉黙斯坦为了表现剧中的戏剧力量和人物情感,在第二幕中再次出现第一幕的五首歌曲“假装”“无法不爱那个男人”“老人河”“你是爱情”及“棉花盛开”。歌曲再现使得《演艺船》获得了不一样的戏剧效果,如第二幕第四场“盖洛德写了份告别信给妻子玛格诺莉娅,然后来到圣阿加莎教会学校与八岁的女儿金告别”,为了在女儿面前表现出乐观,演员并没有唱出新歌而是唱起了老歌“假装”。这一时刻,戏剧效果与情感效果被一同激发,主要人物人生中的两个重要时刻“相爱、分离”被戏剧性的联结在一起。 2.音乐剧歌曲风格#p#分页标题#e# 音乐剧可以说是歌剧川流中的一个分支,但在音乐歌曲方面是有极大区别的。歌剧有其一套完整严肃的音乐表现体系,而音乐剧既有19世纪古典轻歌剧和喜歌剧的高贵气质,又融合了英国人创造的“音乐滑稽剧”和“音乐喜剧”以及美国本土的乡村歌曲、黑人灵歌与爵士音乐等成分。 再以音乐剧《演艺船》为例,剧中有为情侣谱写的歌曲“假装”,其中混合了喜歌剧的音调,还有华尔兹二重唱“你是爱情”,拉文娄漫不经心的、浮华的独唱“我的姑娘在哪”,弗兰克和埃莉轻快活泼的表演歌曲“糟糕舞台上的生活”,以及糅合了古典音乐和黑人音乐风格的“老人河”,混声合唱“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与“在达荷美”等。 3.音乐剧中的歌曲配置 作曲家、作词人必须与剧本作者共同商议歌曲的配置已经成为音乐剧创作的规律。音乐剧中的歌曲必须安置在一个个情感的小高潮中,与人物对白表达感情相辅相成。在音乐剧中开场音乐一般是最后才设定的。通常美国的音乐剧演出在晚上10点到11点左右会达到高潮,乐曲应该掌握好高潮出现的契机。 (二)剧本元素分析 音乐剧之所以称为“音乐”“剧”,恰在于其音乐与剧本不可分割的特点。虽然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但剧本元素在音乐剧创作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有了好的剧本,音乐的出现才有意义。 哈姆斯坦的《演艺船》被称为“音乐剧成熟的标志”。这个关于黑人种族歧视的音乐剧一经上演,让人们从此忘却了浮华的歌舞世界而关注人与社会,剧本的地位得到提高。 《演艺船》把一种人文关怀带到了音乐剧之中。 好的故事是一部音乐剧能否成功的关键。好的剧本需要有其他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音乐剧的唱词在音乐剧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它不同于歌曲的歌词,也不同于电影的对白,它在叙述故事情节,表达人物情感的同时,营造戏剧情境,升华人物感情,留给观众想像的空间。 (三)音乐元素与剧本的关系 从音乐剧的概念和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剧是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从《黑魔鬼》的流行,到人们无法只满足于这种低俗的歌舞剧,再到《演艺船》的成功并成为历史上的里程碑改变音乐剧的发展方向,体现了音乐和剧本在音乐剧中相辅相成的关系。哈姆斯坦说“场景中最高的激情点将是被音乐化的那部分”。场景和音乐造就了情感行为,当角色达到一个情感行为的高点,对话不再是最适合的演绎,音乐便自然的流露了出来。音乐元素是一种表达剧本的手段。 音乐服从于剧本,才能展现它的力度和深度。一个成功的音乐剧是运用音乐和剧本共同将观众的情感推向高潮。 《演艺船》之所以成为音乐剧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在之前的音乐剧中注重的不是小丑滑稽的表演,就是大腿舞女们只为娱乐大众的低俗舞蹈,要不就是公主找寻王子的罗曼浪漫故事,而《演艺船》的开场并不是鲜花和歌舞女郎,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在密西西比河边上劳作的黑人搬运工。《演艺船》的出现打破了音乐剧的现状,它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现状,即种族歧视,妇女地位低下,奴隶的苦难生活以及赌博等等社会问题,有较为深沉的主题内涵。 它讲述了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半个世纪的密西西比河上的演艺船的故事。船长女儿玛格诺利娅与赌运不佳的男歌手盖洛德一见钟情,不顾家庭的反对与他结婚并私奔到了芝加哥,不久因丈夫赌博而落魄,二人因争吵各自离去。而指导玛格诺利娅舞蹈的混血儿朱莉却因为当地人的种族歧视无法与白人演员斯蒂芬结婚,失意的朱莉在剧院后台遇到了落魄的玛格诺利娅,朱莉决然把工作让给她辞职离去。演出成名的玛格诺利娅回到了船上并得一女儿金。后盖洛德得知玛格诺利娅还爱着他,喜出望外飞速回到船上与家人团聚。《演艺船》通过对密西西比河奇特的描写,讲述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突出了本剧的戏剧主体———种族歧视问题,再加上优美并且讲述性强的歌曲、配乐,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并作为评价音乐剧好坏的标准。 演艺船中,歌曲的写作完全紧贴着剧情的发展而进行。 许多精彩的歌曲片段与故事融为一体。尤其是著名的《老人河》,这首万人传唱的经典其影响力和感染力不容小觑。“有个老人叫密西西比,我日日夜夜向往他,哪怕人间有烦恼,他也无牵无挂,哪怕大地无自由,他也无牵无挂,老人河,他明知世故却守口如瓶,只是独自滚滚扬波流不停;他不种薯,他不种棉,生产者被遗忘,老人河却奔流不停,你和我,出力流汉浑身痛,背起棉袋快装船。”这是老黑奴乔的一段唱曲。透过老黑奴的歌唱,黑人所称承受的种族压迫,日以继夜的劳动,白人的游手好闲皆然展现。“你饮酒买醉,你禁闭牢房,我积劳成疾,我厌倦生计,我惊惧死亡,但老人河却奔流不停。”密西西比被人格化,成为了一位“历史老人”。这首《老人河》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对全剧主旨的体现,编者对黑人对生命的关注通过它表现给观众,故事依托它讲述给大家,情感通过它同化于人们。 之后画龙点睛的《情不自禁爱上他》也是《演艺船》的重要曲目。朱莉在剧中的形象一直是个白人大明星,然而当玛格诺利娅向她讲了少女初恋的心情时,她也由衷地向玛格诺利娅讲起了作为一位成熟妇女的贴心话,而且由于这些话是出自衷心,于是她心灵深处的黑人心态就变为典型的查尔斯顿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音乐剧唱段广为流传,其原因也在于此。 再如俱乐部中朱莉演唱的一首《BILL》,“我不能解释,也不能确定我的想法,这一切都使我不能自已。”这首歌可以说是《情不自禁爱上他》的情感延续,丰富的演绎了朱莉的爱情,角色的悲剧推向高潮。然而,这是一首早已诞生的曲子,曾在科恩的旧作中出现。这次配上了这一剧本,使这首歌脱离了它的前一出戏而与这部《演艺船》完全吻合,新的剧本给了这首歌以新的内容和生命。#p#分页标题#e# 还有剧中处理那段有名的合唱———“棉花团”时,并没有通常开场时的鲜花和歌舞女郎,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在密西西比河边上劳作的黑人搬运工。当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棉花包同从城里赶来的先生太太们一起唱起“棉花团”时,他们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城里人唱起来欢天喜地,他们用歌唱迎接即将到来的演出,期待着“棉花团”号的“演艺船”歌舞团能给他们带来刺激和欢乐的歌舞;而黑人搬运工们肩上扛着沉重的棉花包,忧郁的歌声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愁苦恐惧。如此强烈的对比,浓缩在这样一个小场景中。 从“假想”(Make-Believe),到“你就是我的爱”(YouAreLove),到“我为什么爱上了你”(WayDoILoveYou),科恩的歌曲名字也在玩着一种“文字游戏”。这串歌名的串联也正是整个音乐剧的情感线索,讲述了男女主人公深刻的爱情经历。剧本是一剧之本,音乐是表现戏剧性的形式和手段,是为主题服务的,一部音乐剧作品的音乐、舞蹈、歌曲都是在剧情发展的基础上一次展现出来的。瓦格纳[2]曾说“歌剧艺术的错误在于这样的事实———表达(音乐)的手段被作为目的,而表达(戏剧)本身则成为手段。”《黑巫师》曾极力使音乐成为音乐剧的中心,但结果并不乐观,最终经不起时间的磨练。音乐剧演员不是歌手,不能仅仅依靠歌曲而站在台上。根据瓦格纳的观点,音乐与戏剧应当平等结合,让角色的情感达到“该唱”的时候唱,这个音乐才有深度,这个角色才有生命力。同时,这种结合也在一定程度是互有所补,在音乐中所缺少的思想的明确性和形象的直观性都能够通过戏剧表演来补充,而在一些戏剧场合中,当戏剧矛盾激烈,人物性格冲突尖锐时,音乐就能弥补情感表达力和推动性的不足。 三、中国音乐剧如何借鉴百老汇音乐剧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百老汇音乐剧进入中国。《猫》《妈妈咪呀》《国王与我》等经典音乐剧在中国收到了极大好评。 受之影响,中国音乐剧也一步一步在摸索中前行,《芳草心》《芦花白,木棉红》《蝶》等相继问世,卖座的同时也显示了很多不足。 中国音乐剧卖点往往集中在肤浅的音乐,舞蹈和舞台灯光上,剧本浅薄,故事不清晰,情节少跌宕,冲突缺张力,缺乏角色的性格塑造,像是美国《黑巫师》时期一样把音乐剧做成外表富丽堂皇的歌舞表演而忽视了戏剧性,没有体会到音乐剧的本质和精髓。尤其为了卖座而插入流行歌手出演,用低俗的流行乐来赢取观众,更是歪曲了音乐剧的本质,破坏了美感。 除此之外,百老汇音乐剧处处讨好观众,观众的参与性强,有时甚至面对面的演出以调动观众情绪。而中国音乐剧总是一副板着脸说教的样子,偏于严肃,让观众有距离感。而音乐剧是一种与生活离不开的艺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雅俗共赏,并不是拘谨的以距离为美。百老汇的成功与其剧本的既深刻又轻松,既内涵又通俗,把鲜明的角色性格通过丰富的歌舞来表现是密不可分的。 在市场方面,我国的音乐剧制作人大多由专业演出团体的团长担任,这些艺术家固然专业,对艺术领域很有造就,但不懂市场,无法成功的把艺术推广。而少数的独立制作人,虽懂市场却又不懂艺术。对于音乐剧产业链来说,剧本创作时龙头,制作人是核心。而这正是中国音乐剧目前最薄弱的两个环节。
私立音乐院音乐实践活动初探
【摘要】私立广州音乐院是近代广州地区第一所高等音乐专科学校。本文通过私立广州音乐院的基本概况、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音乐实践活动以及私立广州音乐院对当下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三个部分,阐述了私立广州音乐院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音乐教育责任,通过分析其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为音乐院师生和广州市民留下了较为丰富的精神财富,从而探索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音乐实践活动对当下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私立广州音乐院;音乐实践活动;专业音乐教育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经过学堂乐歌活动、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发展与积淀,于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并得以发展。20世纪30年代,广州乃至全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处于初创阶段。1932年创办的私立广州音乐院可以说开创了广州专业音乐教育的先河。1929年,陈洪、马思聪等人应欧阳予倩的邀请,在广州创办了广东戏剧研究所①(含附设演剧学校及音乐学校②),并创办了一支单管编制的管弦乐队③。起初由马思聪担任该乐队的指挥兼首席小提琴手,后由陈洪接任。这支乐队是当时南方第一支比较正规的具有专业性质的管弦乐队。依靠多方的资助,同时努力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1932年春,私立广州音乐院④得以成立,由马思聪任院长⑤,陈洪任院长。后由陈洪任院长。广东戏剧研究所音乐学校的部分师生和单管编制乐队也“加盟”该院。在某种程度上讲,私立广州音乐院是广东戏剧研究所(附设音乐学校)的一种延续、发展。私立广州音乐院是广东省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院校。本文就私立广州音乐院的基本概况、音乐实践活动来探索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音乐实践活动对当下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私立广州音乐院的基本概况
该院起初只有5名教师⑥。该院设有专科、选科、师范科与研究科。专科学制四年,师范科学制两年。课程设置上设有《乐理》《钢琴》《声乐》《大提琴》《小提琴》《和声》《音乐史》《视唱》《音乐欣赏》等多门课程。该院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音乐院中的大部分经费需通过学生缴费来维持的情况下,仍采取一对一的上课方式。在教学内容选定及教学计划上也做到了精心、合理的安排。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亦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多次以“音乐会公演”的形式⑦,促进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实践教育的接轨,为推动新音乐运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音乐实践活动
从目前所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来看,私立广州音乐院的音乐实践活动包括:在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音乐实践活动、在广州中央公园广播电台的音乐实践活动、院内交流活动、其他校外音乐实践活动、教师进行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等。其中该院学生音乐会每年举行四次,公开的师生音乐会一年至少举行两次⑧。
音乐德育功能探讨
摘要:关于音乐德育功能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从丰富音乐德育作品、创新音乐德育形式、建设音乐德育队伍、营造音乐德育环境四个方面阐述音乐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音乐;德育;功能
马克思认为,艺术不仅具有审美的属性,而且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和功能,主张把艺术放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意境中加以理解。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是意识形态中精神财富的具体表现,反映着现实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音乐的德育功能产生于社会需要,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又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关于音乐的功能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功能体现。首先,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即音乐对个人审美情趣、认知能力、心理调节、生理协调等方面的功能性研究。其次,公民道德风尚的引导,即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教化民众、规范引导、移风平俗、娱乐活动等方面的功能性研究。最后,国家基本秩序的稳定,即音乐对国家稳定、秩序维护、文明延续、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功能性研究,所谓“乐与政通”。总体来说,有关音乐的功能性研究可谓丰硕,彰显了学界对于音乐功能性研究的学术关照和理论自觉。但是,关于对音乐德育功能的针对性研究却鲜有涉猎,不仅很少有学者将思想道德教育与音乐艺术结合起来,有些甚至存在将二者对立起来的思想倾向。因此,本文以德育理论视域,深入挖掘音乐及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对如何“创造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现实问题作出积极回应。
二、音乐德育功能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意义层面讲:一是有助于音乐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规范,创造性地发挥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重要功能;二是有助于音乐学学科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进一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音乐学的“育人”功能;第三,有助于音乐的功能性研究进一步深化、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多角度、宽领域地展现音乐及音乐教育的功能性。从实践意义层面讲: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音乐艺术对于人们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养成高尚道德品质,创造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有重要作用;二是实现音乐“育人”功能的需要,创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情境性和情感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三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挖掘音乐的德育功能,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民族整体向心力,实现文化自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战音乐文化研究
摘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课题组认为以音乐历史寻觅为线索,运用音乐批评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方法,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对贵州抗战音乐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专题性研究,可以理清贵州抗战音乐发生、发展的宏观脉络,感知人民群众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与音乐创作者、表演者锐意进取的抗战精神,进而彰显抗战音乐文化的时代特性与文化归属。
关键词:抗战;音乐;思考
本世纪以来,随着学术研究积累的增加和学界研究视域的拓宽,对于抗战音乐现象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多学科、交叉性的研究阶段。对音乐历史现象的研究除了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以外,还要综合运用艺术发生学、文艺创作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批评学等相关学术方法,还原历史现象到具体的文化系统当中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贵州抗战音乐文化研究的意义
贵州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国家的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名流一时汇聚,开创了贵州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谱写了贵州音乐艺术的华章。从艺术发生学的视角看,贵州抗战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语境下产生的一种艺术形态,是人民群众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与音乐创作者、表演者锐意进取的抗战精神融合碰撞的结晶。它们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反映人民的心声,是贵州民众抗战历史的缩影,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对贵州抗战音乐的发生、发展进行宏观把握。从文艺创作学的视角看,作为中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述手段,贵州抗战音乐是一个开放性的文艺题材,它为我们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充分运用音乐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从音乐文献学的视角看,抗战历史文献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文本载体,抗战音乐文献则是我国抗战时期革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的内容异常丰富且珍贵。通过对其研究能够了解抗战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等,也能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证。对贵州抗战音乐的研究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抗战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抗战时期的音乐现象承载了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共同的一段历史发展轨迹,其所蕴含的抗战历史文化是包含台湾人民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明里的一支奇葩。深入挖掘贵州抗战音乐文化,对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共识,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文化认同感与同根同祖的民族归属感,促进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抗战历史文化,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贵州抗战音乐文化研究的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抗战时期的音乐文化现象逐渐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其具体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地方志书及资料汇编性质的论著。如《贵州省志•文学艺术志》、《抗日战争时期音乐资料汇集》、《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史》、《艺林花雨》等,这些论著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对贵州抗战音乐进行了宏观的梳理,成为研究贵州抗战音乐的第一手资料,但是由于论著本身的性质,使其并没有对贵州抗战音乐文化进行学理方面的深入探究。针对贵州抗战音乐的回忆性文章。如《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丛书》、《抗战时期贵州的文化事业》(丁芝珍:1995)、《回顾贵阳筑光音乐会》(尹克恂:1996)等。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丛书》(五卷)主要以当事人回忆的方式来真实记录抗战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回忆性的叙述方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作为个人亲历事实的叙述并没有对于抗战时期的音乐现象作出宏观上的价值判断。贵州抗战音乐的专题性研究。对贵州抗战音乐的专题研究先后有《贵州高原上的抗日救亡运动》(孔玲:1995)、《贵州近现代音乐活动概述》(贵州省音协音乐史志编写组(方木执笔):2003)、《中国大西南抗战音乐运动回眸》(陈文红,高其荣:2006)、《贵州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文艺大军》(董有刚:2005)等,这些论著先后以个体的行为对贵州抗战音乐的某一个环节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如何以音乐历史寻觅为线索,运用音乐批评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方法,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对贵州抗战音乐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专题性研究,目前尚无突破性成果,这就为本选题开展全面的拓展性研究留下了足够的阐释空间。
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一、蒙古族仪式音乐文化
杜蒙(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地区仪式音乐文化研究主要从婚礼仪式、葬礼仪式娱乐活动、祭祀活动、宗教仪式活动等几个方面有较为细致的论述,其中在婚礼仪式音乐方面有较为细致的描述。陈玉芝2008年《杜尔伯特地区文化研究》中描述,杜尔伯特生诞礼仪、成年礼仪、婚嫁礼仪、丧葬礼仪盒日常礼仪的写作中对音乐文化有所研究,比如,在婚嫁礼仪过程当中的歌曲《求婚之歌》、《天上的风》和《祝酒歌》等。波少布2007年《黑龙江蒙古族文化》中也对以上几个礼仪有所描写,其中不仅对杜尔伯特县蒙古族地区进行了描写,对黑龙江省蒙古族整体均有阐述。洪英华主编2001年《黑龙江蒙古部落史》中对杜尔伯特蒙古族的仪式文化也有描写。
二、蒙古族民歌文化
金童2014年在论文《简述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地方特点》中将杜尔伯特的《诺恩吉雅》和内蒙民歌《诺恩吉雅》进行比对,阐述了杜尔伯特《诺恩吉雅》内容的丰富性。邵萱2008年硕士毕业论文《杜尔伯特蒙古族民间音乐调查研究》当中对杜尔伯特的民间歌曲有一定的研究,其将民歌的题材分为反映历史人物民族由来、男女爱情、思念亲人、民俗风俗习惯、作战尽忠、革命事业、宗教信仰七个方面。徐国清等在2001年所著《吉林蒙古族民歌极其研究》当中对杜蒙的民歌也有所描述,他将杜蒙民歌统称为——嫩科尔沁民歌。
三、蒙古族曲艺
蒙古族曲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乌力格尔合勒讷”,是一种自清朝就已经出现在本地区的蒙古语说书形式,也有人称为“蒙古书”;另一种是“好来宝”,杜蒙蒙古族地区的好来宝的形式和汉族的“莲花落”、“数来宝”有些类似,多采用问答形式,说中带唱,歌词对称。2015年金童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说唱艺术——好来宝》中对传统曲艺“好来宝”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介绍了杜蒙“好来宝”的来源、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陈玉芝在2010年《杜尔伯特蒙古地区文化研究》一书中针对说唱文艺进行了专门的描写,将蒙古族说唱音乐分成七类,分别是“胡仁乌力格尔”、“亚不干乌力格尔”、“好来宝”、“绍格耶日阿”、“怯热”、“玉热勒•马格塔勒”和“蒙古珠吉格”。
四、蒙古族器乐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学探析
摘要:将民族音乐纳入高校音乐教学体系,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新时期借助高校音乐课堂为阵地,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立德励志促进中华民族情感的根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助力中国梦实现。本文将探讨和研究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高校音乐教学
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的今天,学生思想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不在少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日益淡漠,不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民族凝聚力会遭到削弱,在此背景下,要积极推广传统文化,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思维,充分认识到高校音乐实践教学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最大化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全面发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展史中,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地位,不同时期、不同朝代诞生了大量的民族器乐、歌曲、舞蹈等表演形式,直至今日形成了每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高校现有音乐教材中收录了部分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包含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及生产生活状态,通过提高民族音乐作品的比例,向学生长期性、持续性实施民族音乐文化浸润,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培养民族自豪感,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责任,扩大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群体,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快速发展。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要随着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变化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推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进程。高校音乐教师应多方位向学生展示民族音乐文化,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和喜爱程度,产生深入研究民族音乐文化的强烈欲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创新发展,促使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以更多样的形式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传播,被更多群体所接受。一旦形成“教与学--学与用--用与传”的良性机制,高校音乐教学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就会得以积极发挥出来,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将响彻世界,世界各民族人民都将为之赞叹和喝彩。
二、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传承探析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融合给当代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这也是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好的机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意识以及音乐赏析意识。本文分析了中学音乐教学中集成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作法,提出了几点优化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音乐;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育;音乐资源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民族音乐来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与中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音乐积累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沉淀,与传统的音乐文化对比,民族音乐种类更加丰富,富有民族色彩,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是正面和积极的。在中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科学运用民族音乐,优化教学方式,丰富音乐民族文化的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好的音乐学习的体验。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中学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全球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文化多元化趋势愈发体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文化对于人才的综合成长有积极的影响,民族音乐在文化传承的背景下运用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成以及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是经历过时间以及历史沉淀而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的魅力,引导中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对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将中学的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联系在一起,既可以找到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平衡,还可以让中学生承担起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丰富中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让其接触更多元化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将音乐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在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日常的音乐教学的内容,突出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历史因素,使音乐教育的内涵更加深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及引导更加全面。民族音乐文化中蕴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根源,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可以给中学生更稳定的价值观输送,让学生理解国家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部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互联网的流量时代,音乐形式多种多样,音乐的内容也是有好有坏,对于缺少正确是非观的中学生来说,互联网中盛行的流行音乐并不完全可以积极地引导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辅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强调音乐教学的意义。民族音乐与现代的流行音乐之间是具有相通性的,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的时候为学生多元地展示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中学生的认可,使其主动地承担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责任。除此之外,民族音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民族音乐源于民间,蕴藏着浓烈的生活气息,优秀的民族音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要素,通过民族文化的传承,音乐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以及社会价值观。可以说,在中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民族音乐在课堂中的运用更符合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音乐课堂中引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可以拓宽中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跳出音乐教材和生活中常接触的流行音乐小圈子,带领学生去探索和认识民族音乐,探索和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民族音乐文化,在生活中体验民族文化,加深学生对于音乐文化普遍性的认知,并将音乐的赏析以及知识的学习拓宽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身边日常接触到日常活动中感受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音乐知识的结构,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在民族音乐文化魅力鉴赏的过程中,给中学生的素质培养创建了新的方向,中学的素质教育关注民族意识,在民族音乐赏析以及认知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将音乐艺术与实践生活联系在一起,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无形之中增强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二、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体系中运用和优化的措施
在中学教育体系中,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对于中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提高个人艺术素养有积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将音乐当做一门副科,给予的课堂时间少,教学内容较为敷衍,使得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优化的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音乐教学与文化教育融合在一起,给中学生创造更好的音乐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以及音乐文化产生真正的兴趣。
音乐美学下音乐艺术形式分析
【摘要】音乐具有传递情感的作用,是一种能够陶冶情操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对音乐的重视,众多学者对音乐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而形成了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取得新进展。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进行音乐艺术形式的探究和分析,能够深化人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认知,对我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艺术形式;音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出现了巨大转变,在各种需求都被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的发展。艺术具有多种形式,音乐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水平,可以深化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看待音乐艺术形式,能够有效促进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形式美的认识。
一、音乐艺术形式
(一)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
音乐主要由六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旋律、音色、音准、速度、节奏和力度。在这六个要素中,旋律是整个音乐的精髓,通过相关的演奏材料进行歌曲演奏,呈现出优美的旋律,可以实现作品的情感传播。音色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演唱方式进行呈现,主要借助音质、情调和工艺三个途径进行音色表达,进而使音乐呈现出艺术魅力。对于演唱者和演奏工具所呈现的音乐和音高而言,音准至关重要,对整个歌曲的演唱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而速度能充分体现演唱者的演唱经验,也能看出演奏者对音乐的处理能力,对于演唱效果具有关键作用。歌曲的旋律往往跌宕起伏,这种效果通过力度变化完成。音乐不同,音乐风格也大不相同,其节奏要根据具体的音乐内涵进行变化,才能使音乐更富有艺术感。
(二)音乐形式结构美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