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多层面解析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影响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动画电影作为文艺作品的一种,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美的体验和感受。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的独特很大程度上源于作者一直坚持的手绘风格,虽然后期采用了电脑辅助作画,但作品人物手稿则一直坚持手绘。这种独树一帜的手绘风格已经成了其电影的“独特消费主张”,无疑给大学生的视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成为大学生喜欢其动画电影的重要原因。弗里德曼认为,对任何特定物体、观念或人的态度,是一种带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的系统。而对这三方面的考量,往往也是检验传播效果的因素。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得到印证。
1、认知层面
(1)主观“拟态”环境的想象。迪士尼主席利查德•库克曾说,“宫崎骏的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神奇的人物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龙猫》中,我们看到了能到达心灵所想目的地的“猫车”;《霍尔的移动城堡》里,一个四种不同颜色指向的圆形转盘,对应的就是四种不同的世界;《千与千寻》中,作者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奇妙的神仙世界,在汤婆婆的澡堂里,各种游荡的神仙都可以在那里休息和清除污垢;《风之谷》中栖息着巨虫“荷母”的“腐海”等等,都是作品中的意象,都是作者基于现实并通过想象构建的产物。李普曼在《舆论学》中写到:“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一个共同的要素,即人们和环境之间的插入物———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是一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重新加以结构化向人们所提示的信息。按照李普曼对于环境的分类,宫崎骏动画电影为我们营造的世界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媒介构建的“象征性世界”。作品中颇具科幻和魔幻色彩的要素,加上作者的主题建构和内容叙事,使得我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接收到作者传递的信息,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和社会经验去诠释作者带给我们感动。这种媒介拟态环境的营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脑海中对于“理想世界的构建”,这是拟态环境对人们主观环境建构的影响。宫崎骏为我们营造的这些想象的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对于理想社会的想象:它应该拥有“大片的森林”,有茂密葱郁富含生机的“母树”,在那里鸟、虫和谐相处,漫步走来时脚下会有悄然绽放的野花……主观的拟态环境被构建出来后又反作用于客观环境,起到对客观环境的改造和对主观拟态环境修正的作用,而当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和受众原有的主观环境有共同的意义空间时,又会继续加深头脑中已经构建的美好世界的图景。
(2)对日本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再认识。在日本动画片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主流,毫无疑问就是“丰乳肥臀”,如《美少女战士》中的越野兔,《人形电脑天使心》中的小唧……这些女性形象全裸或半裸,皆体现着一种性感的诱惑。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已经逐渐逐步演变为日本动漫业创作者们的一种约定俗成,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刻板的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所持有的比较固定、概括、笼统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社会心理学的“刻板印象”理论也认为,社会上存在着对某一类人或事物的比较固定的看法。然而宫崎骏带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思索。在他的动画电影中,很多故事的主人公都是15岁左右的小女生,如《天空之城》中的希塔、《龙猫》中的五月和妹妹小梅、《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幽灵公主》中的桑、《千与千寻》中的千寻。动画中对于他们的塑造,或平凡、或天真活泼、或骁勇善战,都体现了一种坚强、勇敢、美丽、善良、自立、自尊的女性形象。这种“非主流”女性图像是靠着他们优秀的品格打动着受众。这是作者符合自己心性的创作,是一种独辟蹊径。对于大学生群体对日本动漫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无疑是一次颠覆。
2、情感层面:情感寄托的物质表现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很多小角色都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性意义。如深入大学生心里的森林精灵———“龙猫”,在作者的文本构建中,被看作是纯真、关爱的象征;《千与千寻》中的无面人,则象征了现代社会里内心孤独寂寞的人、没有朋友的人、利用金钱支配别人的人。我们多少都会在无面人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这样的形象设计,恰恰给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拉响了警钟。这些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角色,在现代消费社会继续被开发成了各种各样的周边产品。在淘宝网搜索“龙猫”关键词,以其为原型的各种产品种类非常丰富,睡衣、背包、拖鞋、抱枕、公仔、海报、明信片、摆件、眼罩、雨伞等应有尽有。“无面人”的原型也有T恤、手机套、摆件等多种延伸品。鲍德里亚曾指出,消费社会已经来临,在这个阶段中“消费的性质和地位发生了质的改变:消费由一种必要性需求的满足活动转变为一种普遍具有着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活动”。①出于对动画电影中角色的喜欢,或是角色所承载的意义符号是其内心所需要等原因,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这些延伸品的购买者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厦门大学20岁的孙同学的床上,就摆着一个巨大的龙猫抱枕,她说不只是抱枕的实用功能吸引她购买,“每次睡觉前看到龙猫的时候,内心就感觉到非常平静。”这种对于物品的寄托,在一些研究者看来,也与大学生忙碌的状态不无关系。忙了,用于思想和感情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就相对压缩了,而对于正处在情感需求旺盛期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更加会需要情感的寄托。除了传统的寄托于父母、同龄人、恋人等,消费社会的当今,这种情感寄托就表现在寄托于某种具有符号意义的象征物的消费上。这种消费,在弗里德曼看来,是一种认同消费,映照出了人们对自我所追求的价值的认同。
3、行为层面:叙述结构中收获行动的“正能量”
正能量,原本只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厦门大学学生对于正能量的表述:“就是积极的、给人进步的一种动力”;“就是能让自己和别人看到希望,并得到快乐的一种特质和能力”;“让人产生自信、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力量”。可以看到,这一群体对正能量定义的几个关键词:积极的、向上的。很多时候,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心理波动,感到空虚和缺乏正能量。在宫崎骏动漫中,这种被大学生群体界定为“温暖的、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无处不在。从格雷马斯的结构分析方法来看,一个故事的陈述首先是对平衡的打破,也就是契约性结构的对立面———“违约”。以《千与千寻》为例,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而被变成了猪,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于是千寻必须留在灵界去救父母。当平衡打破,随即便开始故事的阐述,进入到表演性结构。在这个结构里,基本上是接受指令或为了完成某个目的而接受一系列的考验,经历一系列的磨难。10岁的千寻在汤婆婆的澡堂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被要求去负责最脏的客人,另外千寻的救命恩人白龙面临死亡,都让千寻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得不独立思考、坚强面对困难。这样的叙述结构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导演将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几乎都设定在小女孩,这和他们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冲突,而冲突越大,对受众的心理冲击力就越大。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挫折并不可怕,只要不逃避、不放弃,就会走向成功。宫崎骏在谈到这部电影时说,“这故事也令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进入一间大机构做事的情形。面对陌生的环境,冷漠的人事,这女孩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发掘内在的潜能,克服种种挑战,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②从这个意义上讲,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可以归结到大学生普遍喜欢的治愈系一类中。在日本动漫日益占据市场的今天,我国的动画创作者应该有所反思,究竟什么样的影片才能赢得市场?宫崎骏的动画作品或许可以提供一点思路:动画制作机构应当更多地考虑到受众的文化心理需求,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浮躁心理,克服盲目的模仿和跟风,而坚持符合自己心性的创作,寻找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观”,是中国动画人的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李瑞华 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