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影视动画思政教育功能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魏婷婷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作为近代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万氏兄弟拍摄了诸多的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的且具有一定时期内特定的思政教育功能的例子。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动画作品为例,其肩负着宣传斗争、鼓舞斗志的教育功能,政治观教育目的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1931年的动画短片《国人速醒》和《精诚团结》单是看名字就能感受到激昂的抗日精神,其宣传鼓舞士气的功能更是不言而喻。1940年的抗战动画片《农家乐》讲述了一农户人家祖孙三代奋勇出击,歼灭侵略者的英勇事迹,作品大快人心,有力地鼓舞了士气。1941年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创作背景较为特殊,时局动荡抗日口号只能隐晦提出。因此,影片借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行者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暗示了我国抗日战争艰苦的历程和最终将取得胜利的愿景。1947年政治讽刺动画片《皇帝梦》借用小动物的形象演绎了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内战等场景,讽刺了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指使下召开“伪国大”的史实,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和腐败。作品以“号召人民反对内战、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观教育内容感染了当时的广大观众。
道德观教育功能新中国初期的动画片,在创作上吸取了前苏联的经验,在选材上大多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题材”。1950年的动画片《谢谢小花猫》借用小花猫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大家除害的故事,向观众宣传了道德观教育的内容。作品充满童趣,不仅教育了未成年人要分清善恶,也引导着成年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生活化的故事内容透露出维护正义、责任重于山的品德教育内容,可见创作者的良苦用心。1952年摄制完成的《小猫钓鱼》讲述了三心二意的小猫在猫妈妈的悉心教育下,改正缺点专心钓鱼并最终成功钓上一条大鱼的故事。有的未成年人在生活中难免会像故事中的小猫一样,做事三分钟热度,缺少耐心不能够持之以恒,通过观看这部影片,可以让孩子们借助故事主角小猫的经历学习做事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的道理。动画片《神笔》讲述了心地善良、酷爱画画的马良在得到神仙赠送的神笔后,无私地为穷苦百姓造福,使他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影片宣扬了惩恶扬善这一道德准则,马良也用他的神笔唤起了观众心中的正义感。同一时期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动画影片,作品中两位小牧民为了保护公社的羊群,不畏惧牧羊的艰苦环境、忘我地与暴风雪进行搏斗,所宣扬的集体利益至上和对党的忠实信仰影响了那个年代的老老少少,也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内容的体现。此类影片对当时所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就像是一剂催化剂,鼓舞着他们全力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1963年的动画片《金色的海螺》讲述了勤劳朴实的青年渔夫和美丽善良的海螺姑娘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克服重重阻力后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爱情故事。影片融入了青年人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观教育内容,使观众认识到美满的婚姻家庭生活要靠夫妻相濡以沫共同经营。其中所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年青夫妻要依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生活这一寓意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后的重建时期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1981年的《九色鹿》讲述了药师调达因贪图国王的赏金而出卖了救命恩人九色鹿,最终九色鹿因善良免遭杀身之祸,而调达却落了个坏下场,这验证了中国一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调达在获救后曾承诺保守九色鹿藏身之处的秘密,可在利益面前却失信了。信守承诺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宣扬的为人处事应遵守的道德准则之一,影片《九色鹿》在改革开放这一特殊时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其突出“诚信”这一社会公德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也是符合当时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的。
人生观教育功能1954年根据民间传说“寒号鸟”改变的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讽刺了一只贪图玩乐、懒惰不筑巢的鸟,因为烤火取暖使得一身漂亮的羽毛都被烧焦了。充斥讽刺意味的影片中洋溢着朴实的育人思想: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只有依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而贪图安逸的享乐主义是错误的。1955年动画片《好朋友》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小动物之间的生活故事,他们由争吃小虫闹别扭到和好如初懂得共同分享美食。这一系列的故事让未成年人体会到友谊的真谛,感受到友情的甜蜜和温馨,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珍惜友情、友谊第一。195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中的人生观教育构思十分巧妙,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龙的民间传说暗含着未成年人要努力进取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的教育内涵。1999年的动画电影《宝莲灯》讲述了沉香在众人的帮助下战胜二郎神最终救出母亲的故事。作品所要宣传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励志精神,更包含了在面对重重救母苦难时坚定心中的梦想不放弃的寓意。相信观众在受到沉香那坚定的救母信念感染时,心中必定会激起对人生信仰坚持不懈的追求。2000年中央电视台青少年节目中心动画部摄制的系列动画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也在新时期发挥了它的思政教育功能。作品以讲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故事的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成才教育,鼓励他们去感受人生中应有的真善美,激励着未成年人去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身价值。
我国动画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发展期。1949~1999年的50年间,获政府各项奖励的国产动画片累计高达70部,那些耳熟能详的如《黑猫警长》、《大闹天宫》、《葫芦娃》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今仍是我们的骄傲。它们的成功之处在于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要求,指明了20世纪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载体相得益彰的完美结合。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国家正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建设,我国的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根据广电总局每年公布的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视动画片种类众多,作品题材也相对广泛,其中包括了童话题材、教育题材、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神话题材、历史题材及其他题材。分析2012年1~6月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经备案公示的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总共267部,平均每月有44.5部,其中教育类题材的动画片所占比例约为总数的27.7%。以备案公示的2011年全年国产动画片题材来看,教育题材所占比例排名一直较高,其中2月、6月和11月均名列榜首,其余9个月的排名均在前3位。然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制约的双重影响下,影视动画产业自身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影视动画作品鱼龙混珠,良莠不齐,它主要表现在内容暴力化倾向、色情内容充斥,以及泛娱乐化现象和作品文化杂糅。#p#分页标题#e#
(一)作品分级不严格,暴力、血腥内容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准则影视动画作品内容不健康、级别不适合未成年观众的现象十分普遍。哈佛大学公众健康学校曾对1937~1999年的动画片做了一项研究,其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74部G类动画片中(适合7~10岁年龄段的孩子观看的动画片),平均每部每10分钟就会出现一次暴力镜头;其中的46部片中至少有一名角色被攻击而受伤的画面,37部片中有角色被杀害的内容[1]。这一类问题在国产作品中也十分突出,2007年108集的国产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98集后遭到停播,究其原因是作品涉嫌“暴力、血腥”内容过多。这部以武侠为题材的动画片中充满着暴力情节,它向未成年人宣扬了暴力加无知的理念,传递了一个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暴力来解决的价值取向。作品中武林帮派的血腥打杀场景可能会引发未成年观众的暴力行为,使他们相信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暴力和危险,而暴力行为才是解决问题的可取手段。其中有一集是蓝兔为了救虹猫割破动脉,血流了一池塘的场景。有位自称“涛声还依旧”的家长谈到儿子在观看过动画片后曾问过这样的话:“妈妈,为了朋友什么都可以做吗?”吓得这位家长连忙给孩子解释片中错误的做法[2]。这种充斥不健康因素的问题作品,不但失去了作品本身传播积极向上内容的作用,无法实现其思政教育的功能,而且严重影响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形成。
(二)作品泛娱乐化现象严重,不利于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标准寻求娱乐是未成年人观看动画片的最初目的之一,其他方面的需求如艺术欣赏价值的要求,抑或思政教育的功能也必不可少。一部影视动画作品如果仅仅是具有艺术性或是单方面强调教育功能而少了娱乐性,都很难为观众所接受。当前一些国产影视动画作品在创作时只注重强调娱乐性,通过恶搞内容、丑化形象来吸引观众,甚至不惜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故事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如此虽然提高了收视率却失去了教育作用,这样的作品必定会让观众深恶痛绝。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中的台词十分低俗无聊,例如“蓝兔,我的美人儿!”、“美人儿,你的夫君来了!”、“啊谋杀亲夫啊!”“扑克、骰子、牌九可是样样精通。”“反啦反啦,老婆打老公啦!”等比比皆是。就连儿童非常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也存在刻意以娱乐为噱头的恶搞现象,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以羊羊们捉弄村长来制造笑点的情节,这种不尊敬长辈的行为对少年儿童的礼仪教育起到了阻碍作用。此外,片中的配音也非常露骨,红太狼常用肉麻的音调称呼灰太狼“老公”,许多语言对白也是无厘头的形式,灰太狼:“老婆,你不讲理!”红太狼:“和你我从来就没讲过理,家就不是讲理的地方。”这些作品的不良影响使得未成年人刻意模仿剧中内容,在生活中变得口出“狂言”或行为“怪异”,完全不符合自身的年龄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未成年人这种刻意模仿另类的表现,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力求寻找一种能够对抗自身成长带来的恐惧和自卑的精神的投射,正是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自身朝着一种“生长”的方向急速前进。一部优秀的儿童动画作品,必须要对未成年人的心灵发育、智力成长和品性培养有所教益,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摈弃以收益为主的泛娱乐化现象充斥的作品,才能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实现作品的思政教育功能。
(三)作品文化杂糅现象突出,造成未成年人价值观与行为脱节以《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和《安徽省未成年人价值观调查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来看,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存在亚稳定性、从众性、阶段性、矛盾性和差异性的特点[3]。对外来文化不能批判吸收是造成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亚稳定性和矛盾性的原因之一。究其原因在于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新的文化在内化时容易使未成年人产生行为障碍,导致行为脱节,从而阻碍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国产影视动画受欧美、日韩等外来作品的影响,刻意模仿欧美作品的痕迹较为明显,作品中文化杂糅现象也较为突出。1999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宝莲灯》在借鉴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的艺术制作手法同时,思政教育内容也被西化了。作品中无故增添了一些西方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其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教育内容代替了原著中“孝”这一教育主题。作品将原版的沉香救母这一内容改编成小男孩沉香的成长历程,并新增了嘎妹这一人物形象,整部作品突出彰显个人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内容。此外,沉香和嘎妹之间萌生的爱慕情愫也穿插在整个故事情节之中,让人看了哭笑不得,一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劈山救母》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竟被改拍成了现代版的沉香成长记,让人不得不担心作品所传播的思政教育内容会偏离当前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方向。动画片《巴拉巴拉小魔仙》中文化杂糅的现象也较为突出,作品刻意模仿日本动漫造型的风格,人物千篇一律的设计成有着五颜六色头发、大眼睛、尖下巴的小魔女,她们穿着超短裙,拿着魔杖,口中念着奇怪的咒语却生活在中国的校园里。这些情景远远脱离了我国未成年人的生活实际,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系列行为脱节的问题。有的孩子观看了此类的作品后,在现实生活中打扮成人化,不符合自身的年龄特点,甚至痴迷于魔幻世界的一草一木,认为自己就生活在魔法世界里,不能自拔。
利用影视动画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探析
(一)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丰富作品的选材内容追溯华夏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丰富的文化资源里包含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故事,其中一些故事的正面教育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汪天云在谈到当下中国本土动画片发展时曾用“经典题材就像作品的一个铺垫”[4]。来肯定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对当前我国影视动画作品发展的意义。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的成功不难发现传统的内容并没有过时,“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地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是丰富未成年人影视动画作品题材的方法之一。首先从作品的内容入手,提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案。2000年的国产动画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就是一则成功的例子,作品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我国不同历史时代的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小故事,有破釜沉舟、孔融让梨、荆轲刺秦王、诸葛恪得驴、樊哙闯宫等。未成年人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汲取了历史知识,也感受到人生中应有的真善美品质。如果将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着积极教育意义的作品搬上银幕,发挥其教育作用,并分析作品在渗透价值观教育时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势必可以将思政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例如,岳飞及岳家军英勇抗战的故事可以激励未成年人的爱国热情,并上升到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高度;王羲之吃墨、匡胤囊萤火读书、玄奘苦学佛法等励志故事可以教导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p#分页标题#e#
(二)创新作品的艺术形象,杜绝脸谱化的人物设计外来影视动画作品的交流和传播为我国影视动画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给我们的作品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1997年《花木兰》为例,这是由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辞》而改拍的动画电影。影片重新定位了木兰这一形象,把她塑造成一位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女扮男妆、替父出征的角色。与原著中因“孝道”替父从军的木兰相比,新“木兰”角色向观众宣扬了施展抱负、实现个人价值与努力、不懈奋斗之间的必然联系,更富有时代感。日本动画《铁臂阿童木》中的阿童木角色是一位肩负着拯救“大都会”重任的先进的机械人,这一角色形象在日本二战后百废待兴的特殊时期里,有力地激励着一代人奋发向上。影视动画艺术形象的新变化是作品的亮点之一,它反映的不仅是设计者的艺术理念,更是他们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感觉。只有充分发挥新形象在实现影视动画作品思政教育功能的重要作用,才能帮助我们重新定位更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作品。由于影视动画作品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其中未成年人的数量较多。在发挥影视动画作品的育人功能时,要善于把握作品形象的时代感,让好看的角色得到未成年人的青睐。同时要注意避免人物形象设计的脸谱化,切莫将所有人物形象按性格划分为统一的面孔。固定的模式化无法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会使得他们在一开始接触作品时就缺乏强烈的喜爱感。因此,倘若不创新作品形象的设计,一味的使用“旧脸谱”,必定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也就无法强化思政教育功能。
(三)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提升观众的审美感受能力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当前虽然面临着国家各项改革深化、社会结构变动、人民思想观念变化等现状,但并不影响传统的精髓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相反,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一方面要根植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另一方面要结合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具体情况,赋予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新的活力。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文化建设,都不能脱离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资源为影视动画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中国传统戏曲、古典音乐、水墨画、皮影戏、剪纸艺术等,这些艺术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使得国产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作品设计者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注重更全面地从多角度着手,提高作品的观赏率,实现对未成年人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功能。我国动画业一直都在积极努力地运用民族传统文化来赋予动画片真正的中国魂魄。1960年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借用了齐白石笔下的小蝌蚪动物造型,用水墨画场景渲染了故事情节,让观众在陶醉于诗画般的山水情时体会到中国艺术之美,更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1988年的动画短片《山水情》号称中国近十年来的动画片之最,影片讲述了一个渔家少年因救一个病倒的老琴师,从而被老琴师收徒授艺的故事。影片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形式,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入了作品的每一个画面里,刻画了渔家少年和琴师的师徒情谊。
此外,剪纸艺术、折纸艺术、年画、版画、木刻、石刻、泥塑等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也都充实了影视动画作品的创作手法。结语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价值观教育,首先其教育策略要符合群体的特征,其次教育途径要满足群体的需要。只有二者都达到了既定的标准,才能在借助影视动画作品这一途径下将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发挥到最大程度。一方面,通过影视媒介传播主流价值观能够扩大其影响力,因此要积极利用这一传播渠道,从影视动画作品的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入手,努力为未成年人打造健康的作品资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得未成年人对影视动画作品的观赏方式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要依靠政府的有力监管,为健康向上的作品提供宽松的传播环境。同时还要发挥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对影视动画作品进行严格把关,为未成年人选择合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