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制作教学革新研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影视动画制作教学革新研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影视动画制作教学革新研讨

作者:杨群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一、创作前期———经典短片观摩学习法

影视动画短片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其特点是短小精湛。动画短片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影视作品有所区别,但终究是电影艺术的分支。观摩优秀影片是一种快速进步的学习捷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仔细观摩优秀动画影片及其他优秀影视作品,并对其进行艺术风格、叙事风格、美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如研究不同时期美国动画的美学观念、解读日本动画大师的代表性作品、研讨欧洲各种动画风格及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等。要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写下观后感,这对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理清创作思路能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还应在观摩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动画思维的培养,要区别美术思维与动画电影思维,要激发学生在造型、动作、故事情节、动画节奏及叙事方法等方面的想象力。

二、抓住短片创作的灵魂———剧本

“剧本”乃一剧之本,苏联著名电影剧作家、导演杜甫仁科曾说过:“艺术电影是以文学,即电影剧本为基础的,因此,影片的高质量首先以创作出真正优秀的电影剧本为前提。”[1]872动画短片亦是如此,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优秀动画短片,都需要一个好的动画剧本。动画片的剧本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已有的文学作品改编,如文学名著、社会纪实文学、寓言、童话、小笑话等等;还有一类是原创,这类剧本对编剧要求很高。在影视动画短片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要兼任编剧、导演、造型设计、美术设计、后期合成等数职,而编剧往往是学美术出身的动画专业学生的软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以故事改编为主,在改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动画艺术的特殊性与规律性,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前期的创作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前期素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剧本的创作。第一步是明确主题,教师可使用“普遍撒网、重点捕捞”的形式,也就是一开始让所有学生使用言简意赅的语句提供短片的主要内容,接着进行分析论证,师生共同探讨筛选出优秀方案。第二步,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对故事结构作进一步完善。最后,在构思成熟的故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具体到场景环境的设计,角色的外形、性格特征等。可采用三幕结构教学法,即故事的开始、高潮、结束。要对剧本、分镜头、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前期工作严格把关,为动画的中期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剧本编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可实现性等。

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民族意识

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可以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由此可见,动漫产业不应只是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动画艺术创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真正的动画创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无不深刻映射出日本的传统文化,《千与千寻》更是将其创作推向了高峰,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如场景设计中的建筑是对日本明治时代、大正时代建筑原型加以象征化的产物,浴场是日本文化的特征之一。如果没有日本民族文化作为基础,该片是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的。高校是培养动画创作者的摇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动画教育模式还存在着诸多弊端。许多高校在培养方式上走进了一个误区,它们把动画人才当成计算机技术操作工来培养,毕业生既缺乏创新能力又没有全面掌握动画技术。在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80后”“90后”那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很好地得到继承。许多学生崇尚欧美日风格,在创作上重技术轻艺术,自认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就无所不能了。学生在进行剧本创作和分镜头设计时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文章缺乏逻辑性与条理性。这与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有着密切的联系。《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片在商业与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由国外动画公司制作的中国题材的影片刮起的一股全球性的中国风,使我们不能不感到汗颜。我们在模仿欧美日动画,而我国的文化资源却为西方国家所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因此,在传承和创新的问题上我们应勇于突破,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顺应时代的创新。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他们认真学习并掌握较高的文学、电影、美术、音乐、摄影、美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师责无旁贷。

四、因材施教、各尽其能

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长,而动画创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创作,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文笔较好、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可被安排在前期策划和编剧的工作岗位上;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被安排在角色设定和场景设计的工作岗位上;而那些后期特效学习较为深入的学生,可被安排在最后的影片合成和特效制作工作岗位上。此外,动画制作是一项团队合作的工作,教师应多关注那些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安排其担任某个项目组的组长,由其统筹安排该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度。因材施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各就其位、各尽其能。

五、结合市场需求搭建“产学研”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十一条指出:“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2]现实情况是高校的动画教育不但没有对企业和社会起到指导作用,反而远远落后于动画产业的需求。动画专业就业形势严峻,其根本原因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毕业后的学生不能立即上岗,企业很难从刚毕业的学生中招到创新型、综合型人才。企业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刚毕业的学生,这些本应该在学校就完成的工作却转移到了企业中,造成了到动画公司去工作,学生须倒给企业培训费的怪象。究其原因,还是高校的教育没有从市场与产业出发,缺乏实践性。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实施“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建立“产学研”平台可根据学校自身优势从多种渠道入手。根据动画专业的现状,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式较为合理。#p#分页标题#e#

第一,共建科研教学基地。高校可与企业相结合,共同投资开展一些项目,这样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市场,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开展接受委托形式的研发式教学。动画是一种文化创意性产业,以设计性为主。高校可以寻找相关的公司,由教师带队进行动画、游戏等项目某个环节的设计制作,将虚拟的作业改为实战项目。学生的工作如果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可与企业协商由企业付给一定的劳动报酬。

第三,提高高校自主研发水平。以骨干教师为带头人,带领学生,结合市场需求,师生共同进行动画创作,再与企业联系,将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

六、动画专业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师资普遍匮乏,原因有四点:其一,大部分动画教师由其他设计专业转过来,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其二,我国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招收动画专业的学生,许多教师毕业时间不长,基本上是从一个校门跨入另一个校门,缺乏实践经验。而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动画专业教师基本是由从业多年的动画制作技术骨干、动画导演来担任。其三,现今的高校门槛较高,招聘的动画教师一般要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导致大批有才之士被拒于高校门外。其四,高校的工资待遇不高,面对高出高校数倍的游戏动画公司薪酬,一些动画制作精英选择了企业。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高校应放下贵族的架子,面向社会以聘用客座教授或客座讲师的形式,将具有实践经验的动画师请到高校中,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二是与兄弟院校加强交流,聘请其他院校的教师到本校来授课。三是整合本学校教学资源,搭建项目团队。四是提高教师素质,将教师派出进修或者是让其到动画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动画专业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走好每一步,是每一个动画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希望拙见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