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徐克电影的创作思想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将商业和艺术巧妙融合在电影创作思想中
通过“大组合段”的解释就能够看出,不管是哪一类型电影的创新,最终都只是在电影本身的局部和细节上有所改变,不管什么时代的电影,它的叙述形式都是稳定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武侠片都有个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比如,一般武侠片开始一部分就是交代某某大侠或者团体有很好的武功,跟他(他们)有着一个对立的恶人(黑暗集团),然后就是双方的冲突矛盾,对立方实施暴力手段,使前者家破人亡(或者师傅、长辈死亡,或者某传家宝被抢等)。接下去,影片讲述主人公逃脱邪恶一派的追杀或者在逃亡中受到莫大的心理、身体打击,然后主人公就会意志消沉,或者隐居生活。再往下就是主人公在躲避、逃亡、消沉中看到不平事,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受到正义因素的影响,就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结果就得到了“新生”,认识了志同道合之人,然后一起闯荡江湖。这之后又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追杀或者暗杀,主人公和他的朋友都可以有惊无险地度过。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又遇到“世外高人”,在进行接触或者打斗、交谈后,“世外高人”理解了主人公的艰辛和仇恨,然后就将自己一生所学传授于他,主人公进行武功修炼。最后就是解决矛盾,进行报仇。这个模式基本代表了大多数的武侠片都会有的段落结构,只是因为电影语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经历和电影文化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局部的变异。徐克在1979年拍摄的武侠片《蝶变》,是香港新浪潮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也是武侠片进入新时代的标志,由头到尾都表现出高度的娱乐性和艺术创意。《蝶变》被认为是武侠片与科幻片的嫁接,该片在很多地方突破了传统的武侠片模式。加入了日本和美国电影的一些元素,塑造出兼具西部片、日本忍者特色的新型中国侠客形象,突破了中国传统武侠片的格局。并且引入了惊险、写实的手法,使得影片更加吸引观众视觉;武打镜头的衔接上更加灵活、生动。还在武打动作和场面上加入了大量科技含量,在叙事方式上用古装的结构形式引带入现代生活的问题、矛盾;把商业和艺术巧妙融合在电影创作思想中,从而提升了武侠片的商业和艺术价值。
二、独立思考和个性化释放是他成功的基础
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创新和多姿多彩的风格来源于导演本身对电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释放。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产生完全是受当时的“作者论”影响和启发的。作者论是从文艺评论移植过来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导演如果说在其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题材和风格上的某种一贯性的特征,掌控整个影片的视听风格、叙事方式,就可以确立自己作品的思想风格。作者论在当时西方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导演个性体现在影片的艺术风格及场面调度中,作品一向具有独特风格的导演方可称为作者,而仅有技艺功力的导演只是场面调度者;另一派认为,导演个性体现在作品的一贯主题中,主题一贯、内涵丰富的影片导演可称为作者,而仅仅注重风格特征等外在形式的导演只是场面调度者。作者论对导演为电影创作中心和树立导演个性的强调迎合了当时的电影个人化创作思潮。徐克的这一创新不仅体现在艺术风格上,还将影片的内涵同形式很好地相结合,其表达思想的方式简练和深刻,将形式和内容、内涵完美地综合在一起,使得他的影片在视听语言和风格上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徐克的武侠片除了继承经典武打片真实的功夫动作外,在故事结构上也突破了在真实历史背景下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故事题材的传统故事结构,将历史背景同神话故事、古典传说、现实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在人物的塑造上,除了传统武侠片中人物的正义邪恶外,还将历史使命感与民族情感加入其中;在影片的主题上,除了表达影片本身的道德价值观、民族情感外,还通过片中的大量细节交代、把现实社会处理成非现实的虚幻江湖,让观众感到“电影中的黑社会既是现实的,又是非现实的”。指引出香港社会中的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差距和矛盾,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观众的生存焦虑和社会焦虑。
三、电影符号的改进创新了镜头语言的叙述方式
从徐克对武侠片的创新中可以看出,他的新内容都是基于对电影符号的改进。具体来说就是镜头语言的创新。就拿他的影片举例,在《蜀山传奇》这部电影中,不光把历史背景交代得十分清楚,影片里还加入了大量的喜剧元素,而这些喜剧元素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现实的生活,拿现在的话讲叫“无厘头”。正是这些“无厘头”的东西使得原本看起来应该很紧张的影片变得更有乐趣,可以暂时转移观众十分紧张的情绪。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第一次将科技元素运用于影片之中,大量的电脑特技结合武打设计,这个在当时来讲是世界级的水平了。正是由于这些细节的改变,使得他的影片的符号系统有了创新,镜头在这样的创新意识引领下,使得他的电影语言也随之变得有张力,在武侠片中动作武打这一传统符号系统中算是革命性的突破了。谈到电影的叙述方式,就要说下电影符号学。电影符号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影像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而是影像作为语言的编码问题,所以电影符号学就是将电影作为语言。让•米特里认为:影像具有“符号”功能,影像按照一定的规则结构为画面时,可以被理解为语言学意义的符号,它使电影成为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成为艺术。徐克深知影片的意义就是靠这个符号系统创造的。按照麦茨的说法:“电影可以强化自然表现力,并可以将其‘书写’入一个虚构的‘故事’中去,它似乎使自然表现改变了基调。”对他的这一说法,用很通俗的话讲就是:“电影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再具体点就是说电影语言是被编译出来,电影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自然语言,电影语言不是一种交流媒介,它不需要同观众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而是“意指”领域,即一种表意系统。也就是说电影具有的语言特性,主要在于镜头的组合方式。跟文学相比,文学的基本单位是字,而电影的一个“镜头”是连续性的,已经带有组合的关系,也就是说“镜头”等于文学中的“句子”,镜头的组合方式就是“句子”之间的关系,即段落。回过头来看徐克武侠片的发展,其实就是在结构基本统一固定的前提下,它内在的电影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更新。这取决于导演讲故事的方法和他对电影语言的理解。正是由于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特有的电影语言,使得同一类型电影有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四、知道观众的真正需要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徐克的武打片总能有奇特的艺术美感和急促流畅的节奏,再加上他惊险、大胆的武打动作场面和意想不到的武打动作设计,使得他的动作片独具匠心,造成险、奇、诡的影像风格和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他很会合理吸收借鉴各种类型资源,参考国内外的动作电影、艺术电影的经典成分,并将这些成分和自己的影片相当合理地糅合起来。他的表现手法大胆,不断地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冲撞带入影片;在武打设计上,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技,让画面华丽刺激,影片里的每次打斗都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在影片表达的思想上,不仅将爱国主义放入其中,而且还将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时间,用他的方式进行了很有哲理的阐述。这些就很好地说明了武侠片里内容和技术的关系,内容决定技术,技术反作用于内容。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补的。徐克导演的影片数量是新浪潮电影导演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卖座的。这是由于他不光运用好了“作者论”中的导演是影片的创造原体,大胆地将真实生活和传奇神话合理而巧妙地结合,而且还很好地将商业和艺术结合,不断地去发掘、创新电影符号。徐克的影片表现手法还体现在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并将这些运用在影片里,使得这些细节成为故事的主题思想。所以,他的武打电影使中国武术和西方文化十分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带有喜剧的故事细节与残酷、真实的武打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这就使观众能够在一部影片里有大笑也有紧张。影片的每一次喜剧细节后面必定是一次紧张的武打场面,这使得影片既有规律性也有悬念性。徐克也就是因为运用了这样的电影语言,用很通俗的表现手法去诠释一些让人深思的生活、社会哲理,使得他的影片充满了娱乐性和观赏性,他紧紧地抓住了人们在紧张生活之余需要的放松、发泄的心理特征。香港新浪潮电影已经成为历史,但它本身并没被历史所遗忘。创新、开拓、实验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电影的整体健康发展,并且埋藏在我们这一代电影人心中。
本文作者:王果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