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北上的生存环境及突围方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香港电影北上的生存环境及突围方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香港电影北上的生存环境及突围方式

作者:郭子栋 单位:上海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说起香港电影北上,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是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当时影片非但在河南嵩山实景拍摄,导演张鑫炎更是大胆启用了内地演员和武术指导,这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香港"中原影业"拍摄的影片最终获得了两岸观众的一致好评,造成了举国轰动的少林寺现象。《少林寺》的成功催生了香港内地合拍片的热潮,之后徐小明的《木棉迦裟》和华山的《少林寺俗家弟子》都取得了成功,并培养出了于荣光等内地动作片明星。九十年代初,徐克掀起了新武侠片热潮,《新龙门客栈》和《黄飞鸿》系列屡次刷新两岸票房纪录,内地电影大厂也在与香港片商的合作中得到了实惠。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东南亚和台湾市场的不断失势和本土票房的持续低迷使香港电影人开始思索港片的未来。内忧外患之时,他们开始寄希望于中国内地这个尚待开发且有着无限潜力的市场。然而大量急功近利的粗制滥造之作在搅乱了市场的同时也打压了港片的口碑,香港电影的没落趋势仍在延续。二零零九年是港片北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十月围城》、《窃听风云》、《游龙戏凤》等诚意之作标志着港片质量的全面回归,而这一系列影片成功的背后和香港电影人事业重心的进一步北移是分不开的。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创办公司、成立电影工作室,或者加入内地电影公司、与内地电影公司合作拍摄影片等在零九年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以三部最具代表性的成功作品为例,《十月围城》出自陈可辛在内地与保利博纳合作成立的“人人电影”;《窃听风云》由香港导演庄文强和麦兆辉合导,主要出资方为内地的几家电影公司;《游龙戏凤》由华谊兄弟和香港寰亚电影合作出品,导演是香港著名电影人刘伟强。

事实上,二零零九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几年间将会有更多的“北上港片”由那些曾经在港片黄金时代呼风唤雨而现在已将重心移至内地的香港电影人奉上。除了陈可辛与内地名导黄建新、精于市场的于冬同组的“人人电影”,曾经在九十年代初期称霸香港影坛一时的“永盛影业”投资人向华胜也已于二零零九年宣布正式进军内地市场,他的合作者是出品过《画皮》的“21世纪威克影业”总裁肖凯;而香港娱乐圈大鳄杨受成则选择了和上影集团的合作,他们共同组建了“上影英皇”和“上影寰亚”,诚邀张国立等兼具经验和人脉的内地圈内人士加盟,不但决心在电影上大有作为,同时将触角伸展到了影视剧制作和艺人经纪上。此外继陈可辛、徐克之后,香港导演马楚成也于零九年在内地成立了“星光国际马楚成导演工作室”并凭借年末上映的影片《花木兰》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今后的几年,中国影坛有了这些资深香港电影人的全情投入注定会是异彩纷呈的。“人人电影”的初步计划是3年拍15部左右的电影;“永盛”和“21世纪威客”有一个更宏大的“5510大电影计划”,即在五年时间内,以五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拍出十部大电影,首先上映的将会是由黄晓明、任贤齐、周立波等人加盟的《唐伯虎点秋香2》,试延续永盛黄金时代的经典。“上影寰亚”誓在成立后的两年内完成“五个一工程”,即团结一批导演、打造一班明星,一部作品能获国际大奖、一部作品进军亿元俱乐部及创作一部传世之作。目前计划内的重量级制作有陈嘉上监制、刘伟强执导的《夜行侠陈真》和杜琪峰监制、贾樟柯执导的《在清朝》;而徐克的《狄仁杰》和马楚成的《花木兰2》也必将在2010年引发影迷们的集体关注。港片的集体北上值得我们去期待,然而北上了的港片真能轻易适应内地市场吗?其实从合拍片这个概念诞生开始,历史的教训就早已不胜枚举,港片在内地的水土不服每年都发生着,有的片子甚至惨到血本无归。北上的香港电影人要想在内地获得成功必须要有面对一切可能遇到之困难的思想准备。

首要的困难是制作方式的矛盾,众所周知港片的一大特色是善于抓住观众当下的观影热点,选题大胆,制片灵活,反应迅速。而内地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电影审查制度程序繁复限制多,这往往会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展的速度和结果。受制于此的失败很多,其中最夸张的例子当属几年前古天乐主演的《天罗地网》,此片原名《豪情》讲的本是兄弟友情携手一同创办色情杂志的励志故事,由于尺度过火无法通过内地电影局的审查,最终竟生拉硬扯重新剪辑成了扫黄打非的警匪故事,后来仓促上映的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如果对内地观众的审美口味和喜好缺乏足够了解,再成功的香港电影人出手也注定会以失败收场。2009年就有两个这样的失败案例,其一是汇集了两岸三地优秀演员的爱情片《七天爱上你》,影片的导演是曾执导过《表错七日情》的张坚庭,在影片中,他选择的浪漫之地居然是长城,最后再到坝上草原,这位以编剧功力见长的香港导演显然缺乏对内地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基本认知,票房自然是惨淡收场。另一个不幸案例是吴镇宇执导的《追影》,影片题材紧扣山寨这一内地网络热点,又选取了广受欢迎的武侠片作为外壳,然而吴镇宇并没有抓住山寨精神的内核,只山寨了形而没有山寨到神,于是反而遭致了内地观众的厌烦。

第三,如果影片老桥段充斥,一味自我重复,北上的香港电影也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可。任何片种都需要创新,港片也是一样,去年年初的《家有喜事2009》看似题材老套却也透着新意,最明显的是加入了郭涛、姚晨等内地当红的演员,使这个20年前的经典系列重新焕发了青春,在成为香港年度国产片票房冠军的同时也在内地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而《大内密探零零狗》、《机器侠》这样的电影则未能挖掘出题材的新意,更像是导演对于自己过往作品的简单重复,观众自然也就不如以往那么热情了。

香港电影的北上给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成熟的技术和理念,香港电影人若能摆正自己的心态,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内地的市场和国情,凭借多年累积的丰富经验一定能在这个广阔的市场上大有作为。我们欣喜得看到了香港与内地电影人深入合作的开始,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电影必将会在两岸影人的携手努力下共谱新的绚烂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