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进展状况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漫产业进展状况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动漫产业进展状况研究

 

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不仅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分量,也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动漫产业在很多世界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文化支柱性产业。例如,日本的动漫产业是该国第二大产业,美国及西欧一些国家的动漫产业也极具规模。当前的中国动漫产业虽拥有潜力较大的市场,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外成熟的动漫产业正大举占领中国庞大的动漫消费市场,反观中国动漫产业却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在此困难重重的艰难环境下找出一条中国动漫发展之路,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国产动漫正以飞快的速度成长着。据统计,2011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计435部、261224分钟,比2010年增长18%。全国共有21个省以及中直有关单位创作、生产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辽宁省、福建省。数据显示,我国动漫产业蕴藏着超千亿的产值,市场发展空间极大。中国动漫事业起步较早,从20世纪20年展至今,也曾有过不菲的成绩,一批批深受儿童喜爱的动画片相继问世,《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金色的海螺》《三个和尚》等皆为精良之作。一系列优秀动画片的问世,带来了中国动漫事业发展曾经的辉煌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产物多半是非营利性创作,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动漫产业开始崛起,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动漫强国飞速占领了这一新兴市场。为求发展,中国动漫产业另辟蹊径,选择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即软服务外包,接受外国动漫企业的制作订单,承担动画制作环节。然而这种发展模式使中国动漫陷入了一个难堪的境地,虽然克服了技术难题,却逐渐失去了灵魂。国内动漫企业多为外国动漫产业的加工厂,借他国之力得以苟活,自主创新能力极为缺乏。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升级。国家扶持政策开始向文化产业倾斜,这使得中国本土动漫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使得中国动漫企业与国外交流的机会愈来愈多,国内创作者也开始摒弃陈旧的观念,在更加自由、开放的艺术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随着“蓝猫”等一些耳熟能详的角色的出现,中国动漫企业开始利用周边产品抢占本土动漫市场,逐步由以往单一的产业体向整个产业链延伸发展,逐步与商业接轨。从商业角度看,中国动漫产业无疑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可是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中国动漫的发展并非如人所想般辉煌,甚至有学者认为从某些方面看,中国的动漫事业并无发展,反而在倒退。   中国动画的优秀作品可信手拈来,《大闹天宫》甚至促使日本一代漫画家之父手冢治虫走上了职业漫画家之路。但是这些优秀的动画都已成为中国动画发展史上的古董,2011年全国制作完成的435部国产电视动画片中,能让人记住名字的少之又少。软服务外包我国企业已做得颇为优秀,动画制作技术也已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是那些实际上由我国动漫企业制作的动画都标着外国生产的标签,观众所注意的永远是动画的出品者,很少有人会留意在幕后辛勤工作的中国动漫企业。因此,深刻反思我国动漫产业遇到的发展瓶颈,深入解析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是推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对动漫缺乏正确认识   首先,中国对动漫的定义一开始就偏离了方向。动漫这个词,在中国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人们喜欢用动漫这个词来显示时髦、新潮。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统称,既包含动画也包括漫画。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动漫和过去大家通常所说的动画、卡通并无区别,没有将漫画包含在内。这就使得中国动漫在发展之初就偏离了方向,只注重了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忽略了在杂志上连载以及以单行本形式发行的漫画。   其次,对动漫认识的偏差还在于对动漫受众人群定义错误。日美系动画能够如此吸引受众群体,是有其原因的。美国动画多是全年龄的,比如《海底总动员》《狮子王》等,都是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看的动画;许多由漫画改编的真人电影如《超人》《蜘蛛侠》《蝙蝠侠》《星球大战》等,也都是老少咸宜,电影票房十分可观。在日本,动漫是分级的,有面对3岁~12岁的低幼向,有12岁~18岁的少年/少女向,有18岁以上的正常成人向,还有极端的18禁成人向。反观中国,大多数人对于动漫的理解是“动漫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这一理解上的偏差,直接导致我国创作的动画只有儿童认可,而无法吸引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广大受众群体。   相对而言,漫画方面的状况比动画更加“惨烈”。大众对漫画的认识还停留在老式的讽刺漫画、内容简单幼稚的四格漫画上,与动画紧密相连的故事漫画鲜有人注意,其目前的发展仅限于在数量有限的杂志上连载,与杂志相关的出版社偶有单行本发行,如此而已。反观美、日等国,情况则大不一样。美国由漫画改编的动画、真人电影有很多,票房号召力极强。日本的动画片大都是由漫画或游戏、轻小说改编而来,真正原创动画的比例并不多;漫画改编的真人电视剧也比比皆是。中国的动画基本上都是原创剧情,由漫画改编动画的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以漫画做剧本拍真人电视剧或者电影了。漫画缺少外界关注的唯一好处就是在发展方面少了不必要的限制,使它得以向着成人化方向发展。但是好的漫画没有动画推波助澜就无法广泛传播,相对曝光度大的动画没有好的剧本做支持也无法受到观众的欢迎。   (二)动漫内容过于保守   中国动漫的内容总是千篇一律且低龄化,不是《蓝猫淘气3000问》式的智力开发,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式的“动物打架”,这种内容只有幼儿园的孩子每日看得津津有味,对于小学以上的孩子来说已经没有太大吸引力了。中国动漫的内容受教育影响,只能是有意义的、有助于智力开发的,同时也必须是无暴力血腥的、无爱情的。儿童的辨别能力不强,确实需要对其接触的东西加以限制。但是放眼世界,国外动漫都并非只有儿童在看,小学以上的欣赏群体人数庞大。数量这么庞大的群体在中国却被忽视,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被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我国也制作过少数内容偏向大龄化的动画,如《秦时明月》以及稍微低龄化的《虹猫蓝兔》,但是这些内容受欢迎的动画在电视台播出的次数并不多,甚至后者还被禁播过,只因其武侠式的内容有所谓的暴力倾向。如果担忧适合大人看的动漫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健全的儿童会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我国不妨效仿日本,给动漫也分级。在日本,适合低龄儿童看的动画的播出时间是晚6点左右,而含有“儿童不宜”内容的动画则在深夜甚至凌晨儿童不会接触电视的时间段播出;漫画和动画发行的DVD在书店也是分内容摆放的,未成年人被绝对禁止购买“儿童不宜”作品。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化底蕴,有着无数的文化瑰宝,完全可以多制作一些和优秀文化有关的动画。将中华文化融入动画中,做到老少皆宜,这才是成功的产业。#p#分页标题#e#   (三)缺少政策扶持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国产原创动漫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加深。最近几年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促进原创动漫的发展。但实践中,仍然缺少针对动漫本身的扶持。在内容方面,不能总以儿童动漫为标准,需要放开青少年等级。低龄的动漫适合低龄儿童,群体庞大的青少年也需要适合他们的内容。我国动漫产业若想赶超美、日,就要在内容上放开,否则我国的动漫只能是低龄动漫,无法和别国的动漫相提并论。同时,动漫产品也应实行分级管理。可以效仿日本分开播放时间,或不在电视台播放而是直接销售光碟、书籍,这就需要法律法规的扶持,对于未成年人购买不符合年龄的书籍影视作品要严格禁止,同时要加强打击盗版行为,以防未成年人从其他渠道接触不良信息。   (四)动漫教育落后   中国动漫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光明的前景,必将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教育制度、文化认同等问题的存在以及历史原因,国产动漫原创水平一直不高,模仿、抄袭之风盛行。没有好的人才,便没有好的原创动漫作品,我国动漫产业缺乏人才,也缺乏培养该类人才的专业学校和途径。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国产动漫的发展,也势必会影响动漫企业的宣传推广和衍生品的开发。我国高校较少开设动漫专业,与动漫相关的配音、音乐制作等专业也设置较少。动漫专业属于艺术类提前招生批次,不少考生是因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才去突击学艺术的,这就大大降低了动漫人才的整体素质,不少学生画功过关,作品却缺少创新。在日本,情况恰恰相反,学生是考不上美术专业才去参加高考的。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的动漫必然落后于日本。动漫作品的内容取决于编剧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要想创作出好的动漫作品,必须从教育抓起,全面培养动漫人才的素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对于美术专业的招生,文化课方面不能要求过低,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是非常必要的。   (五)缺乏全方位合作   中国的动漫产业过于自我封闭,缺乏与其他产业的合作。以动画主题曲为例,美、日动画的主题曲很多都由流行音乐界明星演唱,如美国动画电影《埃及王子》的主题曲演唱者惠特尼•休斯顿和玛丽亚•凯莉都是美国著名歌手,《小马王》的主题曲由著名歌手布莱恩•亚当斯演唱。日本动画的主题曲演唱者也多是日本乐坛的流行歌手,而动画的背景音乐也有很多是由大师级作曲家创作的。日本著名的音乐制作人川井宪次不仅为多部动画制作过原声音乐,还为中国电影《七剑》《墨攻》《叶问》制作过原声音乐。中央电视台有些节目的背景音乐采用的就是一些日本动画的原声。反观我国,动画的主题曲并非没有优秀作品,《我为歌狂》和《秦时明月》的音乐监制是歌手胡彦斌,《冰菊物语》的主题曲由李宇春演唱,《宝莲灯》的主题曲和插曲演唱有刘欢、张信哲、李玟加盟。这些合作虽然很成功,但整体数量和美国、日本相比还是相去甚远的。中国鲜有大师级的音乐制作人会为动画制作音乐,基本还是儿童唱给儿童听的模式,缺乏吸引力。动漫和娱乐界的交叉,既可以借助明星宣传动漫作品,优秀的动漫作品也可以为歌手做宣传,于双方都大有裨益。   此外,在动漫产业发达的美国和日本,漫画、动画、游戏、小说都是息息相关的。美国动漫像《超人》《X战警》《街头霸王:春丽传》等漫画、游戏被改编成动画,进而改编成真人影视,此类例子比比皆是。日本则有很多漫画、游戏、轻小说改编成的动画,也有由漫画直接改编的真人电视剧。有名的《机器猫》《灌篮高手》等均由漫画改编为动画,《交响情人梦》《名侦探柯南》《网球王子》等也是先为漫画,然后改编为动画、电视剧和游戏。由游戏、小说等改编的动画也有很多,如《偶像大师》《最终幻想》《灼眼的夏娜》《十二国记》《凉宫春日的忧郁》等。漫画、动画、游戏、小说本该是不分家的,中国的动漫和其他艺术形式却泾渭分明,相互之间鲜有联系。   (六)缺乏周边开发   周边开发方面,国内不少动漫企业尝试过合作、互补。2009年,江苏广电集团和浙江中南卡通两家动漫原创企业先后与主要经营境外动漫形象衍生产品开发、销售的AA国际动漫连锁机构签约合作,共同开发旗下动漫作品的衍生市场。这说明,国内动漫原创企业开始注重后期运营,寻求市场利润,主动抢占动漫市场。我国的动漫产业正逐渐规范化,产业链框架也开始逐步形成,但衍生产品要趋向多元化、广泛化以及大龄化。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毛绒玩具,在儿童之外的消费群体中并没有多大的市场潜力。实际上,我国消费群体中,对动漫衍生产品真正有购买力的是青少年群体,动漫企业应更多地面向青少年开发衍生产品,书包、文具等是必不可少的,茶杯、钥匙链、手表等也很受欢迎。   除此之外,由动漫衍生的同人创作和cosplay也应受到重视,国产动漫在这两个方面的创作力量还很薄弱,目前国内各种规模的动漫展、动漫节中,同人志和cosplay的作品都是日系或者美系的作品,国内作品只有少数几个,动画如《秦时明月》,游戏如《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其原因是国产动画内容太幼稚而无人问津。所以,我国动漫企业必须拥有真正受欢迎的优秀作品,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发出种类繁多、市场畅销的衍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