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它是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和健康生活气氛的一种大众文化,有较高的层次和品位,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传播文化等功能于一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余暇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寻求适合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提高学校文化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观念,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   1.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   体育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人文教育功效、健康教育功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应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更应树立这种理念,坚持“以文‘化’人”的原则,仅仅围绕文化对人的可塑性特质,在全面实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广大体育教师也应千方百计地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在广泛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的同时,开展系列体育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   2.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体育特有的实践性特质,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继承以及整体知识的掌握,都与活动和练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的物质条件,都将极大地促进和制约着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相对于学校其他文化的建设来讲,场馆设施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所以,增加学校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用优美的体育建筑,先进、充足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的亲和力,是促进和改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造诣深、人文素质好、责任心强、作风正派,起表率作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要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提高,为他们创造一个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利条件;同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们有机会外出参加有关体育教学、比赛的重大活动,有机会聆听专家的学术讲座,从而启发体育教师重视科学研究,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及学术水平。   二、强化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突出职业性体育课的教学特色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在第一线上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既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能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应围绕这个任务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线,建立适用于“高职”体育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充分利用体育教材和教学的优势,针对各专业实践工作特点,对学生加强各种素质和体能的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通过运动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将来职业对体能的特殊要求,如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除了搞技术设计外,还可能长时间站立于机床前工作,经常接触各种重量的机械零件;纺织专业的学生经常要站立操作,进行批量的手工或电动裁剪,在体育教学训练时,就应结合这些专业要求,发展学生肩带肌、躯干肌和脚掌力量,发展一般耐力和下肢静力耐力,增强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加强目测力和注意力的培训等。   1.科学编写或选择体育教材   高职院校体育教材应突出普通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主要是指教材的编写既要有普通院校体育教材的内容,又要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选择与职业联系紧密的体育活动;高职院校体育教材要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主要是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应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两种,其根本目的,不应该是掌握一两项终身锻炼的方法,而应该是通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运动的一般规律,发展身心,提高运动能力。   2.加强体育课教学   体育课是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如果按四个学期开设体育课,则第一学期可开设体育必修课,其内容应具有引导性的特征,安排一些适应性、有助于恢复体能、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项目,如以个体为主的健身跑、武术、健美操、球类等单项技术。在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通过严密的组织过程,引导学生投入到浓厚的锻炼氛围中来。第二、三学期可开设体育选修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设学生喜欢参与并将来职业联系紧密的锻炼项目,由学生自己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有助于提高不同程度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能力,也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锻炼,参与竞争的兴趣和增强连续锻炼的主动意识,为终身锻炼掌握1-2门自练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学期可开设体育活动课,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娱乐性体育项目,如网球、保龄球、体育舞蹈等,为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交往及健身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增加运动保健知识、医务监督、体育养生、体育疗法、体育观赏、职业病防治等理论知识教学内容,通过体育理论课,教会学生制定自我健身计划的方法、自我监控锻炼过程的方法、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及时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等。   3.改革考核方式,更新考评方法   体育课的教学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切入口。可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将考试内容分为理论(包括健身、健康知识、裁判法等)、身体素质(包括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选项技术综合考评、平时学习锻炼态度四个方面,按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的规律来修正专项技术及体育综合素质的考评标准,从而使得考评标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同时,把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的幅度、运用所学技术进行锻炼的能力、增加锻炼的次数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建立以增加体质实效为中心的考核制度。#p#分页标题#e#   三、运用合理机制,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俱乐部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锻炼采用俱乐部的形式,是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要,以培养和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掌握1-2项长期从事煅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兴趣与爱好,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的一种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形式。其本质特征是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1.健身型俱乐部   健身型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健身娱乐,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目前体育课堂教学的时数少,不能满足学生巩固、消化提高运动技术及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2.训练型俱乐部   训练型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运动训练。实现学生个体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学生通过专项班的学习及分层俱乐部的锻炼,可以进入到有专项教师专门指导的竞技水平运动队训练,代表学院参加各种比赛。   3.人文型俱乐部   人文型俱乐部,其主要任务是体育文化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而这往往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所忽视的。此俱乐部采用“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文化讲座+体育欣赏和技战术应用辅导”的课程模式。   四、广泛参与,共办高职院校体育文化节   体育文化节是建设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在体育文化节的活动中可进行各种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还可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各种体育知识专题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这些做法既可丰富师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又能吸引众多学生参加体育文化活动。另外,利用标语、板报、广播等宣传媒体,可推动体育文化的宣传。在热烈而激情的文化氛围中,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提供一方舞台,让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使体育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五、弘扬体育精神,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的实质就是在某种体育精神指导下的外化的行动,如一场球赛,看似运动双方在比赛场按照运动规则所进行的一场较量,但这只是一种外化的行动,更多地是通过比赛比出风格、比出顽强、比出团结,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断进取,不断超越,不断完善,这才是体育运动对人的素质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宣传、弘扬体育精神,特别是奥运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为国争光精神等。同时,还应加大体育雕塑建设,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精神标志,以达到长期的教育和鼓励作用。各高职院校还应根据本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构成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的差异,来发展自己院校的独特体育文化,达到突出文化重点、形成传统和特色体育文化的目的。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并不是“千校一面”,应“百花齐放”,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等特点,寻求一条适合自身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途径,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突出职业特点,建设人与自然、人与校园和谐统一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