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及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及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及途径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新增人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是目前独生子女人数最多的国家[1],这一政策引起家庭抚养方式和一定社会行为的改变,导致我国青少年人格特征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变化。针对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加强体育精神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体系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出发,强化体育的德育功能和心理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对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道德的提高以及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是人们在体育实践中所形成和展现出来的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总和,是人们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出来的体育意识、体育思维、体育价值观念,最终形成一种体育品质[2]。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灵魂,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基础。体育精神教育包括了中华体育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两个大的部分。它以体育活动为媒介,传授已被社会认可的体育意识、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学习者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并指导自己实践的教育活动。它一方面关注个性的成长,强调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又要求个体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1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   1.1体育精神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   “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体育精神它属于体育伦理道德范畴,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体育精神教育指向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品质、体育道德及群体性发展,是促进个性的形成与品德发展的个体社会化过程,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或健身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的联系。为了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就要对这种复杂联系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调整。而人们在体育过程中的行为和思想做出的这种评价和调整是一种社会需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通过设定一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意志品质和审美素养等体育精神教育,促进社会价值的品质和道德规范形成。   1.2体育精神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3]”。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体育精神教育在于塑造人的精神品质,从而追求身体、心灵、精神的和谐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通过体育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经受挫折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另外,通过体育精神教育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体育运动,感受体育文化,传承体育文明,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培养光明磊落的气度和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体育精神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4]。从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到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始终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意义也不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比赛传递友谊、和平和公平竞争的精神,而比赛的胜负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把举办世界性比赛当成展示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的舞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鼓舞了无数的中国人,激发了广大人民爱国热情,女排精神成为当时中国前进的动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成为鼓励我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精神教育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1.4体育精神教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武器   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5]。而健全的人格是指对生活有积极的态度,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人。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要……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人格的伟大。”通过体育精神教育,指导学生在面对挫折、失败、自卑、成功时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反复淬砺,锻炼意志品质,健全人格。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学生表现出在家娇生惯养,意志品质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体育运动需要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需要面对汗水、疲劳、伤痛、困难、挫折和失败的种种人生考验。让学生学会吃苦,劳累时坚持不懈,困难时坚忍不拔,失败时百折不挠,胜利时坦然冷静。这样才能使大学生面对人生,适应社会。因此,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还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怀、顽强拼搏的精神、竞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体育精神,这将使大学生们受益终生。体育精神教育也必将成为陶冶和净化人的心灵的武器。   2体育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p#分页标题#e# 2.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竞争与超越精神在价值层面和行为   层面相关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指导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过程中勇于拼搏、不断进取、敢于挑战、不断创新;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帮助学生在参加和观看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过程中感受、体会竞争与超越的精神。   2.2培养学生优秀的竞赛品质,了解公平竞赛的重要意义,在参加体育比赛过程中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光明磊落地参加比赛,在担当裁判员时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作为比赛观众的过程中文明观看,正确对待双方的胜负。   2.3让学生了解团队精神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意义,增强团队意识,建立团队荣誉感。鼓励学生在运动实践过程中,以团队为重,与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信赖;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奉献与团队进步的关系,形成与团队成员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氛围;帮助学生在观看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过程中感受、体会团队精神。   3高校进行体育精神教育的途径   3.1加强宣传,营造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氛围   学校的宣传力度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氛围直接影响学生体育精神的养成,是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和校园内的宣传栏,在体育场馆、教室和食堂内张贴优秀运动员的宣传画和名人相关言论,用广播播放国内外的体育新闻和运动员的成功故事,以奥运精神和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的事例为素材,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3.2提高认识首先要管理部门提高认识。   目前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均没有明确提出体育精神教育的目标,对体育精神教育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致使各级各类学校中体育精神教育基本属于可有可无或少数体育教师的自发和随意行为,严重影响了体育精神教育的效果。其次是高校体育教育部门要提高认识。体育精神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精神教育缺失不仅使学生失去了接触体育文化、习得社会规范、丰富精神世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缺少体育精神教育所倡导的顽强拼搏、不断进取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间接影响了体育锻炼的效果。再次,教师要提高认识。教师只有提高了对体育精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将体育精神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贯彻到体育教学的始终,并自觉地肩负起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任。学生也只有在对体育精神具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才能将之正确地运用于体育实践、生活实际和人生发展中。   3.3规范体育教学,加强教材建设   体育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的教学和技术课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精神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在理论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结合教材提炼出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最好以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教育,也可组织一些讨论。在各种实践课教学中,将体育精神价值观念与体育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体会体育精神价值观念,执行有关行为规范。教师应运用多种组织形式,不失时机地捕捉教育契机,给学生提供彰显个性的教学环境,对同学身上的体育精神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并常以学生同辈的体育精神事迹作为教育素材。在运动中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抵御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4创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   家校、学校与社会合作办学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在当前独生子女社会的背景下,体育精神教育更应该是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体育精神教育体系有利于整合学生体育精神教育各方面资源,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同与配合,提高体育精神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育精神的掌握与实践。学校是体育精神教育的核心,教师体育课上有意识进行体育精神观念的传授,使学生产生体育精神认知,并且通过校园活动、校园设施、教育思想和氛围、语言文字载体来影响学生体育精神观念和行为[6]。家庭对体育精神教育起到拉动作用。社会教育为学校体育精神教育提供支持和补充。学校通过家庭和社会开展书面交流和座谈活动宣传体育精神教育意义,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全面开展学生得体育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