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体育发展的潜在优势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野外体育发展的潜在优势,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野外体育发展的潜在优势

 

进人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渐增长,于是体育也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走向野外,贴进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运动已成为大众生活的新追求。由于野外体育已成为国内外大众体育参与的新动向,与之对应的野外体育产业也出现了勃勃生机。作为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势头。本研究对我国野外体育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野外体育产业的开发作理论上的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l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野外体育中有代表性的几个项目:登山、攀岩、滑雪、漂流,把其运作方式及产业状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它野外体育项目及其产业现状作为参考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体育产业及野外体育产业有关的国内外的期刊、报纸及研究成果,并对登山管理中心、水上项目管理中心、冬季项目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及西藏登山协会的有关资料、行业规章等进行收集整理,从而探讨野外体育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野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产业状况。   1.2.2座谈法   与国内有关的经营野外体育产业的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国内野外体育产业的运作方式及经营状况。探寻我国野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发展我国野外体育产业的优势与存在的困难。   1.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野外体育、野外体育产业的概念   野外体育是指人们走向大自然,在纯大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一种挑战自我、征服自然的身体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参与者既可以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培养能力,又可以回归自然,陶冶情操,使身心得到合谐发展。如登山、野外攀岩、飘流、野外生存挑战等。   野外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野外体育需求而使野外体育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它要求把野外体育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经营,从而更有效地发掘自然资源的体育潜力,发展体育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2.2我国野外体育产业的现状   国内野外体育兴起的较早,象登山、滑雪等。但就整体而言,由于国内经济、政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使得野外体育整体发展缓慢。后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野外体育获得了有利的外部发展条件,出现了日渐火热的发展势头。从1960年中国首次成功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登山热潮,登山运动受到了包括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地质勘探部门的重视。但在当时的国内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登山运动还只是各部门兴办的公益事业,谈不上什么产业经营。   随着国外野外体育发展的日渐火爆,国内野外体育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时国家体委根据国际上对我国山峰攀登的强烈要求,于1979年8月正式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开放山区,开展国际登山活动的请示》,后经国务院批准从1980年起对外开放珠穆朗玛峰等8座山峰,接待外国自费来华登山队。同时中国登山协会也完全实体化,靠部门创收发放人员工资。这就是我国野外体育产业化的开端。登山业的创收也给体育部门的其它领域实行产业化作出了典范。当时刚刚实行产业化经营的登山业,其成果就十分显著。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当时中国经济还不景气的情况下,登山业就为中国创收了大量外汇,为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进人九十年代,登山运动更趋红火,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登山运动的参与和收益呈逐年上升之势(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单西藏地区接待的国外登山团队收人就相当可观,再加上中国登协、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登协接待的登山团队,每年单就登山一项就为国家创得大量外汇。   除登山运动以外,中国野外体育整体的产业化程度还不高。除象东北部的滑雪、滑冰项目部分实行产业化经营外,其它大部分野外项目还未进行全方位产业化开发,未能真正挖掘其市场潜力。如攀岩,该项活动源于登山运动,它的雏形便是登山运动员在登山过程中通过陡峭的岩石地形时,利用岩壁的突起、缝隙等自然条件进行攀登,在攀登的过程中人们享受着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成就感。攀岩运动原本就属于大众性、娱乐性的野外体育项目,可有关体育部门把它拉人竞技的发展轨道。我国从1987年开始举办全国攀岩比赛,由开始的天然岩石场地逐渐转入到人工岩场地,由此剥夺了攀岩的自然本性,以至于使攀岩运动发展缓慢,其经营也很不景气。   另外,象野外运动中的漂流项目,国外的该项目产业收人在野外体育中排列第二位,仅次于登山收人,如英国、美国等。据美国《江河漂流者》杂志(1988年5月7日)报道,仅美国东部每年就有超过一百万人次参加漂流活动。而我国拥有那么多河流资源却未能开发,各主要河流虽也组织过人员漂流(见表3),但还是事业型操办,没有考虑其经济运作及产业创收。只有一些旅游景点的小型河流由旅游部门开发并组织漂流,进行了一定的经营创收。   2.3我国野外体育产业开发的制约因素   2.3.1理论研究   当前理论上仅存的只是一些技术人员对个别项目的技术要求及活动参与的装备要求的介绍,以及活动发展简史的记述,象《中国登山运动史》等。但是把野外体育的各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还几乎没有。缺乏对野外体育及其产业进行宏观探讨,构建理论框架。因此对野外体育及其产业的理论研究的不足,使我国很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野外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严重制约了我国野外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步伐。#p#分页标题#e#   2.3.2管理体制   我国野外体育及其产业运作是由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心进行行政管理以及本项目的对应的行业协会进行行业监督管理。这种条条分割的管理模式不能照顾野外体育及其产业的整体特征及规律。使一些新兴的野外体育项目归属不清,象越野挑战、溯溪、溪降等。另外,我国对外来的野外体育参与者的管理程序及办理手续还比较繁杂。需层层上报审批,整个过程耗时较长.这种体制不适应现代市场快节奏高效的办事要求,同进也制约了我国野外体育产业国际化的进程。   2.3.3宣传力度   我国拥有大量的野外体育资源,许多资源世界闻名。象8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九座,有贯穿祖国东西的大动脉长江和黄河等。这些地方曾开展过相应的野外体育活动.有来自国内外的参与者。但媒体关注较少如2000年春的珠穆朗玛峰活动中,有中外团队几十个,可中国的大型媒体机构几乎没人光顾。只有几个小报记者到山下进行短暂的采访,其对象也主要是中国队员。当时唯一一家地方电视台一一黑龙江电视台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史无前例的到海拔50叨多米进行现场直播,收到轰动一时的播放效果。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的宣传的不足导致国内外参与者不了解我国野外体育资源及所能参与的野外体育项目,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野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及其产业发展。   2.3.4专业人才   发展野外体育产业需要大批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一必须熟悉野外体育项目又要有丰富的野外活动经验,同时还要有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发的能力。   野外休育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活动场地的纯天然性,因此这就要求其管理和经营者要有丰富的野外生活阅历,才可以组织和开展各种野外体育活动,并有效地组织管理其过程,从而有效的开发野外体育产业,而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2.4我国野外体育产业开发的建设性对策   2.4.1提高野外体育产业开发意识,确立我国野外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还要加大理论研究力度   作为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确立我国野外体育产业的战略地位,制定战略发展计划,强化有关部门的产业化开发意识,使其能充分挖掘野外体育资源,最大效益地发挥野外体育的经济作用。同时,还要组织各部门的理论工作者,加大对野外体育的理论研究力度。号召体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去研究野外体育这一新领域,必要时可设专门的课题组进行深人的研究和探讨、通过野外体育这一社会现象,去把握其内在规律,探索其经济潜力,从而去寻找其有效的产业开发策略。   2.4.2调查野外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改革其现有的管理体制   调查我国的现有的野外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和要求,组建野外体育产业集团。在野外体育的管理体制上,我国还存在条条分割、职能划分不清、办事程序繁杂、效率低下等弊端。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求,建设高效和谐的组织网络。同时政府部门要为经营者创造独立自主、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在涉外野外体育参与的管理中,应体现管理的“精简效益”的原则,审批手续及机构尽可能简单,办事要讲求快速高效。   2.4.3合理利用我国野外体育资源优势.进行多种项目的经营开发   经营者尽可能多地开展各种野外体育活动,以充分发挖掘我国野外体育资源的经济措施,但也要注意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使野外体育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2.4.4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   发展野外体育产业既需要高层次的野外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又需要熟悉各野外体育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而月.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需要有野外实践经验。因此针对我国野外体育领域人才缺乏的现状,应抓紧进行相关的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该方面人才需求。可以采用地质学院与体育学院联合培养的方式,或开设相关的野外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安排阶段性的野外体育项目参与机会,以使其获得野外体育方面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