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训练对高校生心理健康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产生原因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躯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综合各种认识,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 《人民日报》以《大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为题,报导了杭州市对2961名大中学生进行心理测查,发现25.39%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兰州对4868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8.48%的大学生患神经衰弱症。据天津高校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名大学生中,6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这些调查充分显示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1)家庭因素上,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过分溺爱,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不能从小得到锻炼。(2)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显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以前大学生即为天之骄子的观念已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使大学生心理消极。(3)教育观念的影响,应试教育使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成绩上,一切以分数为中心,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在大部分地区收效甚微,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学生心理遇到问题时缺乏辅导,造成心理疾病。(4)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熟期的转变过程。大学期间每个学生都面临一系列的重大抉择。而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处理学习、工作、社交、友情、爱情等复杂的问题时,常出现内心矛盾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不平衡[2]。 2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既是教育的一环,又是生活的一环,是属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因此,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1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发展个体的观察注意力、记忆思维力和想象能力,提高活动效率,还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精力充沛,从而促进人的智力功能。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气,给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能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而且,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挖掘与开发学习潜力。 2.2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体育锻炼之所以能调节情绪,是因为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释放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可使人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2.3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趋向封闭的状态,造成人际关系疏远,而体育锻炼增加了个体与社会的联系。体育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使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从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4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的发展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学生在体育锻炼时,总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思想作风,当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后,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充满信心、增强自尊心,进而形成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 2.5体育锻炼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途径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可能会使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人们参加某个项目运动并坚持锻炼,他的生理技能、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许多国家已将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美国科克凯尔迪等人1990年指出:体育锻炼已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很好的方法[3],根据学者基恩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对1750名心理医生调查后,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如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除此之外,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治疗效应还反映在对精神分裂症、酒精和滥用药物、体表体型症状的研究等方面[4]。 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等症状,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防止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发生。 2.6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p#分页标题#e# 3结语 高校体育作为培养人的一个重要方面,须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能够对大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