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中的创新能力概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教育中的创新能力概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体育教育中的创新能力概念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新课改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挑战,培养数以万计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1创新能力概念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个体的创造性、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   2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即以境言情,融情入景,创设良好的、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方法。体育教师上课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示范与学生进行交流。首先,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全身心投入,有激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上课语言要有感染力和启发性,使学生感到亲切、热情。形成师生之间轻松、融洽、和谐、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如果教师上课时神态淡漠、心不在焉,语言枯燥乏味,语气单调平淡,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不利于情绪的激发和学习潜力的发挥。   2.2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   体育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不能将学生看成只是接受知识的载体。坚决杜绝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示范学生练的呆板的教学形式。现在学生在现行的体育教材下学习,几乎无创造能力,连起码的创新的欲望都不存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个心理因素。学生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敢大胆的提出问题。要想使学生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求异置疑,把学习变得自由、快乐。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怀着快乐的心情学习,才有可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同时,要求教师要主动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摆正师生的位置,甘愿充当学生的铺路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3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指从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接受现成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提倡科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吃透教材,探索和构建创新的学习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进而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从领导学生学习到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不在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引导他们去创新。   2.4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驱使行为的一种心理动力,能驱使人去进行想象和探索事物的规律。学生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总是充满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充满好奇心,这就是创新的萌芽。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心应给予激励表扬。激励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管学生的见解比较幼稚,但教师还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置凝,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才谈得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赞赏他们标新立异的思维创新,鼓励他们敢为人先的勇气,并指导他们的创新过程,引导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并投入到新的创新活动中去。   2.5精心设计“变式练习”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变式练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探索,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利用变式练习,深化学生的正向思维,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不完全教学法,内容发展教学法,多角度教学法等来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下挣脱出来,大胆追求发散思维给人带来的种种创新意念。   3小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事业的需要,教育的责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向广大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转换观念,改革教法提高质量,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不断更新,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思维,变为主动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