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工作者职业倦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竞技体育教练员职业倦怠 竞技体育教练员,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是面临压力最多、承受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高低,一个运动项目水平能不能上去,教练员起着非常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的教练员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帮助运动员训练的角色,教练员所承担的工作是他具有若干职业的角色。采购员、设计员、指导员、教师、训导员、管理员、朋友、科研人员等多重角色。教练职业是一种典型的角色冲突的情境,随着竞技体育日趋复杂化和多重化,在实际生活中教练员往往难以处理两种相反角色之间的关系。教练员在经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倦怠。加之上级机关和公众舆论的苛求、不理解、不赏识,社会的高期望,竞技体育的不公平,付出很多的努力,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回报,使得教练员产生失助感。教练员长期在外工作,与子女、配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节假日往往也不能与家人在一起度过,对家庭和子女教育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履行,给家庭带来了一些潜在的不融洽因素。另外,教练员承担着比人们预计要繁重得多的工作。为了使运动员出成绩,拿冠军,教练员始终不能放松。长期的训练生活的封闭,训练单一化,训练条件差,使教练员对本职工作不满,产生厌倦和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对教练工作失去兴趣和动机,进而产生对职业的倦怠。 竞技体育教练员职业倦怠是指教练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练员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待人冷漠、厌恶训练、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下降、常感无助与无所事事等。它不仅影响到个人,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不能不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 2职业倦怠的测量 2.1国外职业倦怠的测量 在职业倦怠的测量方面,国外已有多种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是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BurnoutInveniory,简称MBI)和Pines编制的(BurnoutMeasure,简称BM)。 2.1.1MBI职业倦怠量表 MBI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是第一个科学有效的职业倦怠测量工具,也是至今为止在学术界应用最广泛的。该量表由Maslach和Jackson于1981年首先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人际服务领域。MBI包含情感精疲力竭、去个性化和成效感3个分量表,共22个项目。其中,情感耗竭分量表包含9个项目,去个性化分量表包含5个项目。在这两个分量表上,个体的得分越高,表示体验到倦怠程度越严重。成效感分量表包含8个项目,个体在此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示体验到的倦怠程度越低。项目采用7级评分,各分量表的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得分之和。一般说来,高度倦怠的个体在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分量表上得分较高,而在成效感分量表上得分较低。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重测信度较好,与工作满意度、抑郁和焦虑等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 2.2我国学者对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在我国职业倦怠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我们一方面介绍国外的研究,同时也开展了一些对此的研究,对它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师和医务人员等,近年来也逐渐扩大到其它职业如公安、编辑、公务员、IT业等。 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2003)年修订了一个适合于中国文化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它是参照MBI且以Maslach等的倦怠模型为理论基础,并以访谈中学教师为基础增加了一些项目,再经过初测分析和修编而形成的问卷,它是由30个项目所组成的7点自我评定量表。经过检验证明这个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指标要求。 徐富明、吉峰、钟秋玲(2004),年编制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他们是通过文献的查阅来确定其理论维度,再辅以开放型问卷和访谈而形成初步问卷,然后经过初测、分析和修订而形成的。它是由15个项目组成的,采用5级自我评定量表。它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证明了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同时它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以及同质信度,且它的项目区分度和项目鉴别指数也达到了理想的程度。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职业倦怠测量的文献研究,研究者认为未来职业倦怠的测量方向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目前对职业倦怠理论模型维度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它是一维的还是三维的,30年来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因此,对职业倦怠的测量是根据一维理论模型还是三维理论模型尚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二)职业倦怠的跨文化研究有待深入职业倦怠的跨文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发生倦怠的过程、原因、倦怠包含的具体成分与外部表现的特点的不同,因此如何根据文化差异和不同职业的特点开发出一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职业倦怠量表,使信度和效度都有显著提高,还有待深入研究。 (三)应当进行长期的纵向整合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仅仅关注倦怠的原因、结构、影响因素或后果的某一方面,缺乏把这些因素整合起来同时进行考察的研究。研究方法上大多数采用横向研究,这种研究的优势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研究效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费时也较少。但是横断研究不能揭示因果关系的方向,而且它的取样程序也较为复杂。因此,我们今后的研究不仅要开展横断研究,而且还要注意开展长期的纵向研究。 (四)职业倦怠量表统计方法量表的编制主要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很少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技术,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验证性因素分析的运用。 3竞技体育教练员职业倦怠量表编制的初步构想 由于目前国内没有学者从事对竞技体育教练员职业倦怠的研究,也没有测量竞技体育教练员职业倦怠的有效工具,因此,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职业倦怠的文献,并通过对竞技体育教练员进行开放式和半开方式访谈,深入了解教练员的工作性质以及他们对工作的感受,通过对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竞技体育教练员普遍存在倦怠心理。它不仅表现出情绪衰竭、去人性、个人成就感降低,而且还具有知识上的耗尽感。知识上的枯竭感是中国竞技体育教练员的特有表现。#p#分页标题#e#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科学训练时期,为了使竞技体育达到高水平,要求教练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有控制的训练。运动训练的实质是对人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生物改造和生物适应过程,因此,运动训练学和体育生物学科(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等知识就成为教练员知识结构中的主体,加之运动训练的对象是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等社会学科的知识也是教练员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同时,教练员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项技术、战术发展趋势、竞赛规则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和经验。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运动项目的教练员都是从运动员中选拔出来的,这部分教练员基础知识薄弱,专项理论不足,对广泛采用先进科学知识运用于运动训练的实践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很多教练员凭老经验、老办法,训练内容、手段、技术陈旧,缺乏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教育和训练中找不到帮助提高运动员水平的处方。许多教练员从事多年训练却始终未拿优异成绩,久之,便失去动力和热情,进而产生倦怠心理。研究者把知识枯竭界定为教练员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解决运动训练中的高科技的问题,再学习能力差,体验到知识上的枯竭感。 研究者在借鉴西方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教练员职业倦怠的四纬度结构的构想,即在MBI三维度的基础上添加了知识枯竭感这一维度。假设编制的教练员职业倦怠的量表在信度和效度等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假设MBI原有的三个维度仍能保持稳定,第四个维度也能够得到验证。编制出一个适合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竞技体育教练员职业特点的职业倦怠量表,以期能为进一步研究竞技体育教练员职业倦怠提供必要的基础,进而为管理机构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干预措,避免教练员职业倦怠的产生,进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