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社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市社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

 

1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宜昌市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城市社区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在宜昌市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供决策依据;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行规律的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提供参考;为研究制定面向大众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作前期准备。对宜昌市大众体育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不仅对发展宜昌市进一步贯彻实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宜昌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以宜昌市城区的西陵区、夷陵区、伍家区、点军区、亭区5大区的25名文体局、社区(街道办事处)的文体负责人,50名社区健身点及健身俱乐部的50位负责人,1000名普通健身爱好者作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20余篇,并进行有效的检索、分析和利用。   2.2.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宜昌市城区的西陵区、夷陵区、伍家区、点军区、滞で?大区,抽取每个区的文体局、4个街道办事处、10个大众体育活动点和每个活动点的20名居民。最后确定的调查对象为1075人(其中25名文体局及街道办事处负责人;50名社区大众体育活动点和健身俱乐部负责人;1000名居民,对居民的要求是16周岁以上的常住或暂住人口)。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75份,收回问卷1018份,回收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948份,有效回收率为93.1%。   2)实地调查法:利用暑假期间,派遣5名学生分别深入到五个区的相关群众体育活动点30处,营业性的健身俱乐部15处,社区、居民小区健身点5处进行实地调查。   3)访谈、咨询法:访问了与课题相关的市、区体育局、基层文体局、街道办事处、基层工会等部门,咨询了体育专家和负责人15人。   2.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效度检验,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宜昌市城市社区大众体育现状   3.1.1居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人口大幅度增加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宜昌市的大力推广和实施,宜昌市的大众体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居民的体育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在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的重要性程度的调查中,有近87.2%的居民认为具有很重要或较重要的作用;在对体育功能的调查中,居民对体育锻炼的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除了79.4%的居民选择了体育锻炼的健身功能外,对体育丰富业余生活、娱乐身心、防病治病等功能的选择也较高,分别占37.6%、30.5%、26.1%。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体育意识也加强了。   体育人口是根据国家体育总局1997年《对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所规定的标准划定的,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不低于30分钟。根据对宜昌市五个区的50个大众体育活动点的1000名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有343人,约占总数的34.3%,比全国体育人口的平均数(31.4%)高出近3个百分点。这足以证明: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宜昌市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得到了加强,体育人口数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1.2居民体育活动行为特征   宜昌市在创建世界旅游城市和大力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居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直接投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锻炼条件,但是仍然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健身人群的需求。对居民健身场所的调查结果显示:宜昌市居民的锻炼场所以家居为中心,以就近为原则。50.3%的调查对象体育锻炼场所集中在家居附近的广场、公园、住宅空地、以及公路街道边等非正规体育场所。有21.6%调查对象到周边学校拥有的体育设施进行健身,说明宜昌市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程度较高。到经营性的收费场馆进行健身的居民有17.5%,远远高于同等城市的比率,反映出宜昌市居民健身质量较高。科学的技术指导、舒适的健身环境、良好的健身氛围已经成了广大居民的健身追求。   从居民锻炼的项目调查结果来看,宜昌市居民选择体育活动项目,已从单一的散步、跑步、健身舞(操)、民族传统项目(气功、太极拳)、游泳等简单、经济、个体项目向复杂、“贵族”、集体项目的方向发展。如今在宜昌市,利用闲暇时间参加羽毛球、网球、保龄球甚至高尔夫球等项目进行健身的居民大有人在。此外,由于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年龄、性别不同,在选择健身项目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老年人喜欢节奏慢、动作简单的项目,如:健身操(舞)、太极拳等;年轻人喜欢强劲的、运动量大的项目,如:球类、健美操、街舞等;而女性则偏爱体现人体美的健美健身项目,如:瑜伽、形体舞等。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体育活动点的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早晨、傍晚和晚饭后锻炼,活动时间过于集中,不利于体育锻炼场地器材的充分利用。由此,应该做好上午、中午和下午的体育锻炼的组织工作。   3.2宜昌市城市社区大众体育活动点现状   3.2.1大众体育活动点的基本情况   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8.1%的居民选择到社区大众体育活动点参加锻炼,可见大众体育活动点在群众体育活动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从随机抽取的50个大众体育活动点现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宜昌市城市大众体育活动点呈多元化状态,有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普通活动点(占56.6%)、由社区基层管理部门组织的体育辅导站(占13.8%)、由各种体育单项协会组织的协会活动点(10.4%)、以及各种经营性的健身房、体育健身俱乐部(占19.2%)。普通活动点及体育单项协会组织的体育活动点,大部分以锻炼者自发组织为主(占77.3%),这些活动点的管理也主要是自主管理。除了社区组织的部分体育辅导站及各种经营性健身房、体育健身俱乐部具有固定的、室内的活动地点外,其他体育活动点的活动场地主要分布在公园、广场、街头巷尾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占65.2%。由此可见,当前大众体育活动点的正规化程度不高。从体育活动点的规模来看,小至5-10人一个点,大至300-500人一个点,其规模的大小受场地、项目及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体育活动点的规模以50-100人为主,占67.6%。从体育活动点的参与主体情况看,在调查者中,男性占46.2%,女性占53.8%,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参与者的年龄分布在55岁以上的老人占62.9%。以老人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在经营性的健身房、体育健身俱乐部里,参与健身的主要群体以中青年为主,致使健身人群中中青年所占的比例增加。这说明宜昌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多元化促使了参与体育健身人群的壮大,促进了居民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p#分页标题#e#   3.2.2大众体育活动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大众体育活动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活动经费匮乏。从活动点的活动经费的来源来看,73.1%的活动点的活动经费主要是来源于锻炼者所交的会费,16.7%来源于街道、协会、居委会的拨款,10.2%来源于单位、企业的赞助。锻炼者的会费低,街道、协会、居委会的拨款不稳定以及单位、企业赞助的偶然性,都导致了活动点经费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活动点的正常运转。   第二,缺乏技术指导。在对50个体育活动点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的只有31.7%,这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另外在16个具有社会指导员的活动点,指导员中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称号的只有44.3%,其余指导员多为业余兼职的体育爱好者。参与健身的居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表示满意的占22.3%,一般的占46.5%,不满意的占10.3%,无所谓的占20.9%。满意度偏低,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知识、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第三,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来加强对大众体育活动点的监管力度。   3.3宜昌市城市社区街道办事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3.3.1宜昌市社区街道办事处群众体育组织管理   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街道办事处虽有专人管理,但管理人员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偏低,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很难担当重任。由此,加快提高街道办事处体育专干的文化、业务素质是当务之急。   3.3.2宜昌市社区街道办事处权力小,负责大,职能多。致使部分数街道办事处多年来没有组织过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由此,要使社区街道办事处群众体育活动上日常化,必须放开基层权力,加大政府导向。   3.3.3资金短缺、场地设施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够是制约基层社区街道办事处群众体育开展及管理的三大主要因素。改善体育部门资金支出的结构,逐步增加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将其投入到基层社区体育上。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开放体育场馆,加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   4结论   4.1宜昌市居民体育意识明显增强,体育人口大幅度增加,锻炼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锻炼项目的选择也逐渐复杂化、“贵族化”、集体化;体育场地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健身人群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4.2宜昌城市社区大众体育活动点的多元化促进了体育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开展,但是活动点的活动经费匮乏、缺乏技术指导、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等现状也严重地制约了体育活动点的正常运行。   4.3宜昌市城市基层社区体育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能不够明晰;管理法规不够健全;资金短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是制约基层社区体育发展及管理的三大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