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设施建立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区体育设施建立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区体育设施建立研究

 

1 研究目的   社会学对社区问题研究颇多,其界定各有千秋。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功能主义观点,认为社区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另一类是地区性的观点,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1]无论哪种定义,社区都应具备5个基本构成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2,一定的地域空间;3,一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机构和设施;4,特有的文化;5,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只要具备社区的要素,任何地域性社会实体都可以称为社区。   本研究的社区操作概念为:社区就是指若干个社会群体在一定区域内所构成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共同体,或者进一步说,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中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会实体。   当然,社区在地域内的界限不像国境线那样分明,社区的外延是根据该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对周围地区的影响,是自然形成的,并且大社区里还包含若干小的社区。[3]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到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馆锻炼的周边社区人群220人。   2.2 研究方法   调查表法、统计分析法、理论分析法。   3 高校附近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   3.1 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社会体育的观念   全民健身的兴起,无疑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中国人口多达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必将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会给世界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对全人类的大贡献。所以,从这—高度来认识,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意义是十分深远的。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社会体育的意识,不但要搞好校内的体育工作,还应为社区体育出谋献策积极参与,为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尽一份力。随着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理应积极投身其中,帮助组织管理、指导和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高校在组织某些大众化的娱乐性质的比赛时,可积极邀请当地社区组队参加,主动帮助社区制定社区全民健身的年度计划,并提供场地设施的保证,定期派专家到社区举办体育保健知识的讲座,从生理卫生常识体育锻炼方法、急救和老年人的保健、养生等方面给予指导,也是对社会步入老龄化献出一份爱心。   3.2 高校对社区体育的积极作用   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社区体育的要素可归纳为、体育组织、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指导人员和体育经费等。而高校在体育组织、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人才方面占有优势,在开展社区体育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部分,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与社会体育是密切相联,不可独立分割的,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不可抗拒地要适应社会体育形势的变化和机制的转换。学校特别是高校参与社会(区)体育,兴办体育产业,是高校进一步适应市场机制和高校整体改革发展需要的必然。高校与社区体育,兴办体育教师在社会体育的不同领域中获取和积累经验与知识,充分发挥体育专业人才的优势,提高社会地位。从增强全民族的健康高度出发,以高校为辐射中心的社区内学校,应主动承担责任,为社区能服务是义不容辞的。学生也是社会大众的一分子,在参与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有不可低估的能量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发挥高校场地设施优势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必备的物质要素,但是,目前我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社区公共体育场设施匮乏。这种状况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的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而影响了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利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此,各级体育部门都不断向群众开放自己所属的体育场馆,《中国体育年鉴》1982—1992年有关体育场地资料的统计,至1990年底,全国共拥有各类体育场地525442个,其中工矿企业平均2212人拥有一个体育场地,农林系统平均2437人拥有一个,铁路系统平均2223人拥有一个,学校平均634人拥有一个,全国平均2117人才拥有一个。从全国范围内看,学校体育场地的可利用能力相对较好,各高等院校,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场地设施状况更为良好。因此,高校充分利用这部分未能发挥功能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公众服务,提高其使用效率,无疑是解决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匮乏,满足社区健身需要的一条途径。   3.4 提高大众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高校体育人才济济,是社区体育开展活动、培训指导最理想的依托,当今社会流行的健美操、网球、国际舞蹈培训班,其师资骨干中很大部分是高校专业人才,他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懂教学又善组织,深受练习者的欢迎。高校体育部应主动和当地社区管理部门联系,帮助他们策划,组织各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派出优秀教师担任体育指导员,开展适合各种年龄、性别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帮助社会培养体育骨干辅导员。从理论上给予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的指导,从实践上给予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使更多的人能学会—门适合自己喜爱的健身体育活动,并给予保健锻炼评价的指导,使绝大多数人从盲目锻炼逐渐走向科学锻炼。   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组织和科学指导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目前我国开展社区体育遇到的第二个障碍就是缺乏一定数量和水平较高的体育指导员。目前我国城市基层社区中还没有配备专职体育指导员,体育指导员都是业余兼职的,大多是从体育爱好者中产生的。除了少数的人受过专业培训外,大部分人都缺少体育知识和管理知识,因此,一些冬泳队、长跑队、健美队由于锻炼方法不当,往往出现各种伤害事故;再如一些趣味性体育项目的设计有较多的情感成分,也缺乏保健性。为此,国家体委在1994年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如北京市199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目标为1000人。然而面对我国众多的人们,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指导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似乎是远水难解近渴。#p#分页标题#e#   4 关于高校加强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的设想   4.1 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类型高校加强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切实为社区体育服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类是以经营性为主的健身娱乐性俱乐部,如高尔夫球俱乐部、保龄球俱乐部、台球俱乐部等。这种俱乐部由于是经营性的,基本上是按照企业方式运作。因此,参加者除了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外,每年必须交纳高额会费或门票费。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价格有所升降,按市场法则运转。由于这种俱乐部费用较昂贵,所以,绝大多数社区人群不敢问津。第二类是非经营性的体育健身俱乐部。这类俱乐部主要是面向大众的,收取费用低,重在满足大家体育健身需要。俱乐部运转所需费用主要来自会费、企业赞助和体育、教育、文化等部门的拨款或优惠政策。这类体育俱乐部是高校发展的主体。第三类从本质上看是非经营性的。但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也搞一些经营,而且,除了大众体育健身外,还负责培养社区青少年运动员。   4.2 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以街道办事处、区体委为主,以其场馆设施为基础,充分利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场地设施,组建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为全社区的学生提供服务与指导。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强化他们的体育参与意识,掌握锻炼的正确方法,体会参加运动的快感,丰富课余生活。   4.3 建立社区体育辅导站   以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为主,通过开发利用其健身房、乒乓房、溜冰场、游泳馆等场地设施,与街道一起组建社区体育辅导站,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办各类短期培训班,提供有偿或免费服务与辅导。如南京工程学院经常为所在街道无偿提供室内外体育场地,还每年为该街道举办暑假培训班。建立社区体育辅导站的目的在于一则通过辅导,可以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各取所需,且真正掌握几种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方法;二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与训练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场地设施的功能与效率;三则可以增加学校和教师的收入。   5 小结   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社区体育中具有良好的场地设施优势、人才集团优势和教育功能优势,这种优势为社区体育的开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以多种形式的社区体育组织为龙头,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带动整个社区体育的发展,是高校开发利用好自身优势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把高校潜在的优势挖掘出来,从而最终达到服务于全民健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