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体育的结合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学和体育的结合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学和体育的结合探讨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美。静与动,很难真正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同样,文学与体育,一个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一个是身体运动方面的学科,看起来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毫不相干。   但是我们知道,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完全可以用文学来表现体育。鉴于此,体育文学应运而生,通过体育文学,使动静相异的文学与体育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一、体育与文学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起源   体育,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现代,跟文学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体现了两种价值诉求:一是对人自身的赞颂,二是对未来的理想和渴望。从这点来看,体育和文学艺术从本质而言是相通的。体育不只是比赛、对抗,更是沟通、磨合。用体育来沟通,来创造一种和平的氛围。这与文学所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体育文学能够将体育运动中的瞬间辉煌,转变为永恒之美,不仅能抒发出自由体育运动激发的情感,而且能揭示体育与社会更深刻更复杂的联系。   有人曾考证过,我国古代文学典籍《诗经》中,有不少反映商周时期中国人的体育生活的,中国历代的笔记、小说甚至是诗中,也都有不少反映体育生活的记载,如《水浒传》中,对宋代的蹴鞠、相扑等就有细致地描述。西方文学经典《荷马史诗》中,也有许多对拳击、摔跤、赛跑等比赛场面的纪录。早期人们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把体育活动表现出来,可以说,这就是早期的体育文学的雏形。   二、体育文学的发展及现状   体育文学的发展从远古时期的对体育活动和体育生活的简单记录开始,到如今体育报告文学、体育传记文学、体育诗歌、体育小说、体育网络文学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学纷纷出场,经历的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近百年来,出现了大量的与体育有关电影和文学作品。   比如曾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火的战车》,描写的是奥林匹克运动;比如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杰克伦敦写拳击运动的《墨西哥人》等都非常有名。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我国以体育为题材的体育文学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它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以及高超的体育技巧、勇敢的拼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的见证。可以说,在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   从1985年至1989年,体育文学的发展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体育文学创作也以高度的自觉走向了文化层面。突出的表现在体育报告文学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出现了《中国体育界》、《兵败汉城》、《棋王》、《5•19长镜头》和《强国梦》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与此同时,与体育有关的小说、诗歌也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学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大量的体育网络文学及作品出现,诞生出了很多杂文式的体育评论和日益繁荣的网络原创体育文学,其中也不乏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比如杨杰的中国第一部“长篇足球小说”《假球》、黄健翔《我心目中的最佳阵容》、徐坤《期望爆出冷门》。这些体育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此时广大民众对体育的强烈热爱和体育的迅猛发展。   可以说,体育文学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曾经有过它无比辉煌的岁月,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品,名噪一时。今天,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体育文学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巨大变化,体育文学不断地边缘化,体育文学的形式和内涵已经面目全非。我们只能看到赛场上的体育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而文学上的体育却出现了一个断层,体育文学创作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如愿,全民欢呼雀跃,世界为之喝彩。我们的体育事业终于上去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注目和认可。可是,当我们放眼文学界时,却发现体育文学已经远远落后于体育的发展了。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如火如荼时,有多少与之相衬的体育文学作品能够同时出现,从文学的角度阐释体育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盛世出佳作,如今,我们的体育事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世界都为我们瞩目。作家在致力于其它领域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同时,不应疏忽对体育文学的耕耘和开掘,体育文学的创作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三、促进体育文学更好地发展   我们如何能在把体育事业推向繁荣的同时,也让体育文学与体育事业举头并进呢?这其实是体育界和文学界都应该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站在世界的高度,深入地去挖掘运动员灵魂深处的东西,去发掘体育本身对人类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历史的、生命的、人性的、社会的多层面去解剖体育的精神内涵,把体育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进而拓宽体育文学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体育文学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审视体育、剖析体育,在关注国内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去感受世界民族体育的不同特点。体育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事业,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国内,同时也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去关注世界的体育,关注别的民族的各项体育事业。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其狭隘的局限性,更加气势磅礴,更加大气。   二是不仅要重视专业体育比赛,还要深入各民族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现场。体育不只是比赛,不只是输赢这样简单的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是为了达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之间的磨合,用体育来沟通,来创造一种和平的氛围。假如作家们只蹲在各大专业体育赛场,而不深入到人民当中,去感受世界各民族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风俗和文化,那么我们的体育文学发展显然是片面的,不能真正反映世界体育的内涵。#p#分页标题#e#   三是要摒弃“冠军文学”的狭隘创作思路,更多的去关注广大普通运动员的前途命运。作家的笔墨往往喜欢集中在极少数金牌获得者、实验都具有与教材联系密切,实验器材要求简单,易于操作,效果明显等特点。通过亲历实验,观察试验现象,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重点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在此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制做、实验方法的选取、实验结果的归纳等。如“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节后的“做一做: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在一较长的铁钉上,用漆包线绕两个线圈A和B,将线圈B的两端接在一起,并把CD段漆包线放在静止的自制指南针上方,试判断用干电池给线圈A通电的瞬间,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做这个试验,看一看你的判断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这一试验要求学生明白试验原理,制作指南针,如没有漆包线,还须根据漆包线的原理寻找替代品,连接线路,操作试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可以看出一个小小的简单试验,却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许多科学方法和能力,我们决不能忽视它们。   科学的核心在于探究,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正体现了科学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