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体育专业培训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 问题的提出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满足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专业。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开创了全国的先河。1998年教育部在第4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时将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成为体育学的5个基本专业之一。经过这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在布点范围、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材编写及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近年来,社会体育专业的招生范围和招生数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第二大专业。但是,社会体育专业毕竟是新兴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研究,以期找准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定位,为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2 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
2.1 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本质的思考
本质是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和发展的根本性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顾名思义,也就是指“社会体育”作为“体育学”的五个专业之一,应该干些什么,它与其他四个专业相比,其专业特色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我国相关专家、学者是众说纷纭,并列出大量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在社会体育指导和社区服务、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营销及社会体育管理三类培养方向上,最大的就业市场还是社会体育指导和社会服务[1]。并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体育指导员从2001年8月开始进入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说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已不是业余和兼职,而是一份职业。根据《全民健身纲要》第二期工程的要求,到2005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要达到35万。但是从1993年中国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以来,1996年中国仅有6万人获得了技术等级,每7000多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只能得到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这巨大的空缺需要高校培养众多合格的社会体育人才去填补[2]。
也有学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短时期内在群众性健身领域中不可能设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这些指导员也大多是由兼职或业余志愿者队伍组成,日本、德国也是如此。
即使是全民健身活动领域也是如此,没有相关政策做保证,也就不能给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还是在体育产业领域[3]。并认为,确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不能从一种固定的职业角度考虑,社会体育专业目标定位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是各具特色的,而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健身技能指导人才是需要量最大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4]
其实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宏观目标讨论到此基本上已经有结果了,无外乎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方面的专业人士,为我国社会体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奠定基础。但关键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市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及资源优势,这使得各地市社会体育开展状况各具特色。所以,所有的学校也不可能“千人一面”,都培养同样的人才。那么,如何结合本省、本地区甚至本学校、本系的特色进行目标设置应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社会体育专业目标定位应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确定培养类型和课程设置的关键,它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方向。1998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规定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这段话中,我们很难界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到底是要干什么的,是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经营者、教学者还是科研者?似乎都不是,而是要培养“组织”、“管理”、“经营”、“教学”、“科研”全才。
而每个专业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如果要求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全能的话,势必会造成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的知识浅而不专,这样的人毕业后走向社会也很难从事专业工作。所以,这样的定位显然过于笼统和不具操作性。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需要,掌握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技术指导以及科研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基层社区、体育辅导站、各级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相关单位从事运动健身指导、运动健身保健咨询以及社会体育事业的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样的目标与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规定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所差无几,基本上是直接照搬过来的。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很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应该是能管理、能经营、能科研又能指导别人进行体育锻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若论知识掌握,比不上体育管理专业和体育经济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提出的“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目标和运动训练专业提出的“培养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的培养目标相比,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显得笼统宽泛,目标不够具体,方向不突出,特色不明显而失位,这也是造成院系领导、任课教师困惑不清,学生迷茫不明的主要原因[5]。在此,可以借鉴韩国某些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韩国各高校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比较具体、明确。如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中学师资与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从事运动和休闲指导,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健康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进行健康问题研究和健康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等[6]。
所以,学者程杰认为:“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不明确是制约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定位呢?学者刘平江认为:“经营管理为主,社会体育指导为辅,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关系”[7]。学者马维平等人则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技能指导型”高级专门人才。[3]”也就是说,每所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要想有所发展,且发展得好,必须找准专业立足点,并使其具体化,才具可操作性,否则的话会出现学生就业与培养目标不相一致的现象。#p#分页标题#e#
2.3 目标定位要考虑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一个产品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和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营销环境和一定的营销方案下,由特定的消费者群购买的总数量。在经济发展中,需求起着主导的地位,但有社会需求不等于一定有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源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是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立足点[8]。有专家认为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健身技能指导人才是需要量最大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福建师大学者林向阳等(2003年)通过调查也得出社会体育人才需求前两位的人才是体育器材公司的营销人员和体育俱乐部的经营开发管理人员,同时提出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人才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9]。
有研究表明:湖南经营性健身健美俱乐部平均每县(市、区)有2.37个,每个俱乐部平均有从业人员5.56个,这些场所的业主和从业人员主要是来自体育教育类毕业生和退役运动员,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健身健美的指导能力,但他们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则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体育专业培训[10]。这就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人才提供了依据。
以广东省为例,一份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群众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把需要更高层次的体育锻炼指导者排在第一位。
广州影响社区体育健身因素的问卷调查中,居前两位的分别是“场地设施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指导者”。可以说,体育锻炼指导者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科学、合理健身的重要制约因素[2]。所以,在完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时,应该考虑市场需求。
2.4 目标定位要突出专业特色、学校特色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场所。有特色,才会有优势;有优势,才会有市场;有市场才会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6]。所以社会体育专业要想办好,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及专业特色。同时又要结合学校特色或本系师资各方面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学者对我国14所代表性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及培养特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与上述学校相比,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同于上海师大等学校,也就是说,我院也是主要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学训练、俱乐部健身指导人员的。但是,我系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设置与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重复率高达60%,不相同的课程主要是人体生理学、伤害事故处理与急救、体育概论、社会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竞赛组织与编排,而这些课程似乎很难让学生达到“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学与训练、康乐部健身指导”的培养目标;而且其培养模式也基本同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基本上我系的大部分学生也是被安排到河南省各中小学进行实习,这样的实习安排根本显示不出社会体育专业特色,也与我国创建社会体育专业的初衷相悖。
2.5 目标要突出实践教育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是服务于社会的,那就应该具备一些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制定其目标是就应该突出实践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目标设置,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或积极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多亲自参与一些社会调查、组办赛事、社区指导等体育活动,才能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的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接受社会的检验与认同,理论知识与技能才能升华为真才实学,否则的话会造成部分学生“校内一条龙、校外一条虫”的后果[5]。
我系学生现在是第七学期的前10周进行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学生进学校进行实习。除了毕业实习外,也要求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或个人独立进行的社会实践,如进行社会调查、参与一定的体育管理或群体体育活动等,但这种实习形式主义太强。
3 结语
目前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有很多,但都没有明确其具体的培养目标。各学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确定自己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通过培养出的毕业生来检验,若有问题,可以进一步修订。
总而言之,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应明确、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定位要考虑市场需求;目标定位要突出专业特色、学校特色;目标要突出实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