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中的小康和大体育观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发展中的小康和大体育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发展中的小康和大体育观

小康体育以小康社会的发展为基础,服务小康社会。大体育观,是一个全局的体育观点,跳出体育看体育,站在全局抓体育,以广大群众为对象,以广大群众的体育需要为目的,以全局的观点致力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龙文化的保护发展。

小康体育的发展需要用大体育观来审视体育,大体育观为小康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和良好的体育氛围。农村,是小康体育实现的舞台;农民,是大体育观发展和服务的对象。

1 农村体育活动发展的现状

在农村基层中,农村体育对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他们的角度理解,劳动就是体育活动。但是劳动和体育始终是两回事,不能相互代替。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因此,它的活动形式一定要服从于这一目的,它的动作大多数是限于身体的局部的,固定姿势的反复。身体活动的范围和性质受到一定的限制,农业劳动本身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农民为了锄地和插秧,必须长时间地弯腰,其结果就容易引起身体的畸形和缺陷。体育,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追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因此,农民参加劳动和参加体育活动对身体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调查可知,农民所占的体育人口比例最小,而体育人口是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指标。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统计评价,农民体质的优秀率不到10%,农民体质不合格率高达19%。因此,从以上可以看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急需和必须的。而且要转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在小康体育和大体育观的指导下,积极的引导,正确的发展农村体育。这样,才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贯彻大体育观,建设出精神和物质同样丰富的高质量小康社会。

2 在小康社会和大体育观下,在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

2.1 合理配置农民的闲置时间,有利于形成农村良好的小康社会风尚

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要在物质上充裕,而且要在精神文明上和谐。小康体育是小康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康体育强调以人为本的特征,全面落实社会主义科学观。在农民的生活作息时间里,呈现着两级现象:即在一段时间内,忙于紧张的农活,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而在另一段时间里,则是无所事事,没有计划的打发生活。于是,在农民的闲暇时间里,打麻将赌博等活动便成为这个时期农民的生活主流。农民认为这就是“娱乐放松”,也就是他们以为的“体育活动”。

在这个阶段农村的氛围是赌博成风,农民的处于低迷的精神状态。在农村建立一个简易的篮球场或两个兵乓球台等基础的体育设施。在农民空余的时间里,组织农民参加这类体育活动,提高农民的体育兴趣,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指引农民向健康活泼的精神文化生活迈进,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例如,福建省永春县不断完善多元融资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采取“三点投入”的做法,即政府拨一点,社会捐赠一点,个人集资一点,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累计建成349个农民体育活动设施,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40多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达到0.8平方米。通过这种方法,为农民的提供了多元化的体育文化生活,形成了良好向上的社会风尚。

2.2 为农民提供了正确的健身活动,提高了农民的身体素质

大体育观,着重于群众体育,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群众主体,建设小康社会,农民也是最大的实践主体。因此,农民的身体素质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发展。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需要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但现实却呈现令人不容乐观的现象,在广大农村中,老弱病伤,中年人积劳成疾等现象屡见不鲜。

为此,国家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农民的身体素质。正在时下推广实行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国家花费了大量的经费。

农民虽然从中得到一些益处。但毕竟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农村建立一个良好的健身场所,合理地安排体育活动,让农民的生活融入一个健康的锻炼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资金,另一个方面,更有实效地增强了农民的体质。

建设小康社会,体育是重要的指标。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利用农村的特殊地理环境特点,建身边的场地,搞身边的活动,抓身边的组织。2006年在江西宜春召开的农运会就是很典型的农村体育发展例子。运动场地就在农民的田地里,运动项目就是农民的耕作方式。在农田里举行抬打稻谷插秧比赛。

象棋、武术、中国式摔跤、舞龙舞狮、龙舟等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还有体现农业、农村、农民特点的自行车载重、民兵军事三项以及田径、游泳项目中的抢收粮食进仓、原地抛掷秧苗等项目。用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带动农民的运动热情,增强农民的体质。

2.3 发展农村的基层体育,保护中华民族的龙文化

龙文化,从学术上来讲,即对龙的起源、本质、流变、精神内涵、当代意义等多方面的研究,牵涉到人类学、神话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

根据我国体育博物馆和国家体委文史委员会有关专家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报告表明:在我国流传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多达977种,如放风筝,舞龙,龙舟,扭秧歌,踩高跷,侗族的“抢花炮”,满族的“跳马跳骆驼”,蒙古族的摔跤等。但是,很多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日渐消失;而且,有些还被外国人抢先利用。韩国公司“YunHeeCo,Inc,R.O.K.”已于2005年10月13日秘密出击,抢先将“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收入囊中。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文域名却遭到外国的“侵犯”。中国的龙舟,源远流长,却被法国人发展成他们的强势运动。

大体育观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保护龙体育,推广龙体育,传播龙文化,弘扬龙精神,开发龙产业。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和发扬龙文化。农村是大多数龙文化的发源地,担任着对龙文化保护发展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农村,发展体育活动的同时,一定要注重龙文化知识的宣传,对龙体育活动的举行进行正确的指引。让广大农民从理论知识和技术层面上深刻地认识龙文化,改变以前对龙文化的错误观念。我们要以农村为中心,辐射全国,让中国的龙文化在世界上绽放最耀眼的光芒。#p#分页标题#e#

2.4 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带动农民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出力

体育,作为社会第三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经济因素。发展体育产业,将为我们的经济带到更多的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提出新的要求,为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愈加显现出来。现代农村走的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的致富路线,需要基本的体育设施作为一个风景线,发展丰富农村特色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广泛的人参与进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黎族的竹竿舞,即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活泼欢快。开展这类特殊的农民体育活动,可以增强游人的参与互动性,给游客留下特殊的难忘回忆。

小康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农为重,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是全社会小康实现的重要的指标。农民利用其特殊的体育优势,带动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发展的快节奏,要求经济的发展中融入更多吸引点,创新点。观光农业的兴起,旅游农业的流行,都为农业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给中国的体育经济带来了契机,农村体育经济也应该跟上时展的节奏,积极调整,突出特色,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进一步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现实。

2.5 改善农民的狭隘心理,净化农民的心理健康

中国自古就有“小农意识”之说。小农意识,是一种与小农经济相伴随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生活在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方式中的人们,常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缺少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目光,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

在当代社会,这样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阻力。大体育观和小康体育中高度重视以和为贵的思想。农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平日里都生活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圈,守着自己的田地,维护着自己的利益,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很少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但是,农民直接的利益又是相互联系的。地与地之间的连接,房与房之间的比邻。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农民的私有欲增强,农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在农村中,典型的尖锐矛盾是“地基之争”。农民的祖祖辈辈都有“地基”情结,不论自己现在是否需要,但一定会为子孙后代着想,积极地“霸占”地基。于是,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容易破裂。由于农民的普遍素质还是相对较低,一旦矛盾激发,就容易走进小农思想的怪圈。为了融化这些存在的问题,必然需要一些桥梁沟通,单靠中间人(如村干部)之间的协调,而没有两家人的直接接触了解,难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体育活动有各种组织形式和不同的锻炼内容,它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提高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满足人与人交往和友谊的需要,还能磨练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在农村中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组织一场篮球团体赛,搭建矛盾两家接触的桥梁,在赛事的组织中,尽量让矛盾的两家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共同的团体归属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农民之间的感情得到宣泄,重新建立信任,从而达到逐渐消除两家心理矛盾的效果。

从心理的层面来说,体育有一种让人感觉幸福的作用。幸福感,又称主观幸福感,一般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整体评价。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2个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对个人生活满意度的认可;后者是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舒畅、充实、享乐等)和消极情感(焦虑、烦恼、抑郁等)。

对生活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个体的幸福感越强。

现代物质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的物质幸福感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是却不能用幸福来形容农民的生活。因为在现代农民的生活中,生活满意度可能现实了,但情感体验却并不多。能够让农民感觉到的积极情感,更是少。在中国,大多数的农民在心情受到“打击”的时候,选择的多是抽着闷烟、喝着闷酒。而体育活动可以起到一定的发泄作用,改变农民“亚健康”心理。在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现在已不仅仅是为农民身体健康服务,也是为农民的心理健康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3 小 结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小康体育观的社会学角度分析,还是从大体育观的宏观角度剖析,在农村发展体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以小康体育和大体育观的观点审视农村体育活动,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观点,能更深层面的透视体育活动在农村开展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