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普高体育俱乐部的对比调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纷纷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较为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部分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针对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的实验展开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检测与比较,了解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旨在寻找适于我国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一门新的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建立,对于高校普通体育课的建设与发展和指导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俱乐部型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和为人们所接受,也并非永恒不变的,随着实践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依据有关20多篇公开发表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论文、资料、近10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大纲等进行研究。 1.2实验法以鞍山师范学院99级、2000级学生为对象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实践不断改进、完善,以求证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可行性。 1.3典型调查法与比较法通过对深圳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等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比较研究,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现状。走访20多位专家学者,观摩部分高校20多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到一线了解教学改革的效果。 2结果分析 2.1当前几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比较 2.1.1深圳大学 体育俱乐部教学课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三、四年级可自由参加到俱乐部中),开设竞技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保健类(保健体育、心理健康、智益功等)、娱乐类(桥牌、台球、保龄球等)三种类型共23个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学生凭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每天下午授课,不占其它学科时间。采取混班上课,持牌上课的形式,即教师可以自由选择俱乐部,学生可以按照第一志愿选择教师,自定教学目标,不要求统一性的教学计划。课上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考勤和组织学生,教师只是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考核办法主要根据各项运动的特色制定标准与内容,并把学生的成绩与比赛挂勾。部分项目俱乐部有适当的收费。优点:开设项目多、场地设施条件好,学生选择性比较大;考试与课外体育活动挂勾,使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紧密结合。缺点:混班上课不利于管理;开设项目过多,专项师资力量显得不足;应改善师资水平;个别项目采取收费制,对经济状况稍差的同学在选项方面受到限制。 2.1.2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年级开设保健体育课;二年级开设专项体育课;三年级开设体育教学俱乐部。在同一堂课开设各类项目的俱乐部,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每周课都允许更换项目,即不受班级、教学进度、内容限制。为了便于学生课中周转,设置了一本多功能考勤卡,记载学生出勤及上课表现、下次课的选项、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考试情况。学生可自由选择专项进行考试,体育成绩由体育达标、专项水平、学习态度组成。优点:学生上课不受专项限制,有一定的随机性,利于兴趣培养;设置多功能考勤卡,为管理创造便利条件;考核进行多方面评定,督促学生各方面努力。缺点:学生随机上课虽利于兴趣培养,但在管理方面存在困难,更不利于学生专项技能的形成;部分项目课堂上人员增多,会造成场地紧缺,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2.1.3大连理工大学 开设了7个俱乐部,19个体育项目,1~4年级学生按意愿报名;通过测试,把每个项目分初、中、高三个等级;1~2年级以学科课程为主,实施学分制,3~4年级以活动性课程为主。教师自定教学大纲,课上以体育健康指导员的身份进行辅导。体育教学俱乐部每学期11次课,学生凭卡上课,只要在本学期划完11次卡即可参加考试。考试以专业水平、理论、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达标综合评定。优点:俱乐部项目多,学生选择性较大,利于兴趣培养,分等级上课便于运动队的选拔,便于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接轨。在原有的优越场地设施条件下,最近又投资5000多万修建游泳、球类一体的综合体育馆;投资800万修建塑胶田径场,为教学俱乐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缺点:师资不足,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分组上课,部分学生积极性受到限制;学生持卡随机上课,学习连贯性受到限制,易做弊,也为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2.1.4哈尔滨工程大学 开设了球类、武术、游泳等6个俱乐部,主要实施办法是教师“三定教学”,即教师在指定时间、地点、指定项目进行教学。学生“三选自由”即学生在每次课前可按意愿任选6个项目中的一项,学生可从6个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学习与考试。优点:学生选择项目的随机性大,利于兴趣培养。缺点:项目少,学生选择机率小;学生随机上课不便管理,造成部分课堂人员失调,不利于教学;考核随机性大,不同项目考核尺度不一,难以综合评定学生专项技能掌握程度。 2.1.5鞍山师范学院 以1999级、2000级学生为对象,在大学一年级实行以田径等项目为主的基础体育教学,大学二年级进行体育俱乐部必修课教学,三、四年级进行俱乐部选修课教学,实施学分制。体育教学俱乐部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健美操等7个项目,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选项,按专项分派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考核成绩以专项技术、理论、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达标综合评定。优点:针对大一新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较差的情况,在一年级开设了基础体育课,为俱乐部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固定时间、项目利于学生掌握一项可终身受益的技能。缺点:场地条件差,开设项目少,满足不了学生需要。 2.2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成功经验 2.2.1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 体育教学大纲中广博的知识,各类繁多的活动内容和运动形式,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机会。这种教学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在“独立或自主”行为中展示出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人们的社会相互行为是理智的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相互结合起来的行为。这种主体性在俱乐部型体育教学实践中必然存在有创造性(教师)、选择性(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多种选择的需要,进而,从宏观上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p#分页标题#e# 2.2.2满足需要发展个性 从近年来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青少年个性发展问题已经成为被普遍重视的问题。他们认为:传统教育中的“高分率”、“合格率”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感、爱好、才能,而人的个性要求又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俱乐部型体育教学采用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型体育教学的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整体教学功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确立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另外,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较之传统型体育教学任务也相应地从单一化向多维度、多样化发展。只有在教学任务上体现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详见对鞍山师范学院1999级学生351分调查问卷的统计,学生满意度占69.6%)。 2.2.3教学双方优势互补 强调以教师为主导,旨在使“体育技术、技能中心”向“体育方法手段化、经验”转移,克服以竞技为中心的倾向。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重视认识和情感体验,提倡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增强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2.2.4课内外一体化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能做到课内外一体化,一方面,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挂牌上课,自行安排教学内容,鼓励教师不断吸引新技术、新知识来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专题理论知识讲座,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的一般规律,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灵活选择锻炼方法,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即课内检验学生思想、理论和方法,课外检验和培养自炼、自评、互教的能力,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向“自主型”过度。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健康而投资,因势利导、投其所好,如可规定为选修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同学自备球拍和球,学生们为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我投资,能较好的解决学校经费不足造成的困难。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只有正确认识它的本质,科学实践,明确它的发展方向,才能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3建议 3.1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应导向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环节,无论是体育必修课,还是俱乐部教学课程,首先应有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必须考虑的前提。 3.2体育俱乐部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又要从各高校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依据需要,因校、因地制宜;在个别项目上应有所侧重点,以协调教师的指导力量、场地器材条件、活动时间安排等多种因素产生的矛盾。 3.3目前,中学与高校体育存在脱节现象。中学生担负着升学与各种考试的任务,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课与课外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学生体育兴趣、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尚须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基础体育教学,提高体育综合素质,为高年级的体育俱乐部学习奠定基础。 3.4在考核与评价方面,高校应与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考核办法接轨,实施综合考试与综合评价的方法;即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自我评价与反映个人进步度的相互评价。考核评价方面应减少绝对评价,以调动后进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小结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当前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在对体育俱乐部理论进行近一步研究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建体育场地,建立完善的体育俱乐部教学体系,必然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