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园体育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校园中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具有高度校园特色和健康生活气息。校园体育文化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传播文化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成为师生闲暇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既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健全的组织机构,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集中表现为师生群体的体育思想、教学方针、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园体育风气。这中间含有体育意识的传播、交流、碰撞、内化与创新,它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体育健康观,代表着学校体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二是物质层面的体育文化。它是高校师生从事文化活动的必备物资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的容貌、自然环境、校园的建筑风格、体育场(馆)等建筑设施的布局,各类运动器材设备、体育教材、师资队伍建设等;三是实践层面的体育文化。其中一类是体育行为的活动规范、规则及各种制度章程、习惯、奖惩条例等。另一类是体育的行为方式。如体育科研活动的成绩,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效果,以及对体育运动的欣赏能力、水平、品位等。
校园体育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价值校园体育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育人优势,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各种实用价值。
2.1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精神价值
体育科学的人文思想是体育文化的灵魂,它决定着体育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科学、健康的体育思想,会积极促进体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沿着有利于社会、人的进步和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求人们“崇尚科学、创新、健康、公平竞争”等。反之,则会导致一些违背人类体育思想、道德和行为的现象。学校通过一定体育思想和法规教育,对学生遵守法规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公平参与意识的形成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作用。
体育文化主要表现在个体和团队两个方面。作为个体,通过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和观赏,能够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强化和提高个体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团结和昌盛的原动力,而体育团队精神,其意义有时甚至大于体育活动本身,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轰动效应。如我国女排五连冠,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冉冉升起时,人们情不自禁地喊出了“顽强拼搏,振兴中华”的口号,表达了团结和振奋的民族精神;在26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更上一层楼,一举夺得28枚金牌,荣居世界第3位;我国足球闯进了2002年世界杯;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花样滑冰夺得双人滑冠军,实现了零的突破等等。
用这些典型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引导他们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从许多社会体育现象可以看到,大凡一个集体和个人,在体育教学和各类比赛中获胜时,都会产生一种自豪、自信和团结奋进的集体荣誉感。
2.2校园体育文化的学科教育价值
追求知识,崇尚科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宗旨。体育不是单纯的运动场上的竞技,而是一门多学科的课程体系,当代体育科学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思维科学的发展是同系的,如体育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就涉及到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学科教育价值在于通过实施体育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系统地接受人类科学知识和优秀的体育文化成果,使他们了解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育学科教育基础,使他们真正掌握体育理论与科学锻炼的方法,懂得体育原理,学会和提高锻炼的实践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育,提高体育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2.3校园体育文化的生物学价值
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这是体育特有的本质功能价值。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人经过一定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改善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提高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中枢神经支配身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的灵活性;能提高人的骨密质,使骨骼更坚实,骨骼的抗压性和抗折性增强;能促进人的肌纤维增粗,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大,肌肉的弹性、伸展性和肌肉间协同能力提高。由于肌组织发达和韧带增强,关节相对牢固,灵活性增大,可促进人的形态发育,提高运动系统机能水平,并改善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增进人的新陈代谢,提高人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
2.4校园体育文化的心理学价值
参与体育活动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身心和情感的对话和交流。在这种特殊的交流中,伴随着许多成功与失败。在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对人的知、情、意、行等心理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人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价值。
如学习、锻炼、比赛过程中正确技术和方法的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协作成功、游戏和对抗比赛的获胜等都会让人回味无穷。在身心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反之,由于某个或某些技术和战术上的失误,导致教与学的失败也是经常发生的,如果在活动中经历一些失败的磨炼,对提高人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提高心理承受力和适应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5校园体育文化的生活、娱乐价值
体育文化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生活中,体育文化以健康为导向,引导消费,为人们带来享受,使人们在体育实践中满足精神的需求,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体育文化在人类生活中有着特殊的价值。
体育文化使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有价值地使用闲暇时间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文化生活,升华精神境界,促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更有节奏,更富情趣,更加文明。学校体育文化通过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各种游戏和比赛活动等主渠道,在传授体育文化知识、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给教育主体带来了娱乐和享受.从而陶冶了身心。体育文化的娱乐价值是现代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目标之一。学校应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科学编排和有效地开展某种情境的游戏、舞蹈、韵律操等活动,创造出令人愉悦的娱乐情境,发挥体育文化的娱乐功能和冶情价值。#p#分页标题#e#
2.6校园体育文化的审美价值
学校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它既有物质的美,也有精神的美。学校体育文化的美,是通过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互动过程而呈现出来的。学校体育文化的审美性表现在多面,如自然和物化了的美,静态和动态的美,平面和立体的美,等等。这些美具体表现在体育场(馆)建设、器材制造和雕塑设计所表达的艺术内涵,运动服饰设计的艺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体语言的表现力,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的科学性,以及比赛中对技术、战术的理解。体育与音乐和舞蹈的融合,游戏活动的内涵和组织艺术,体育艺术表演、体育媒体宣传,体育研讨的科学性、严肃性和艺术性,以及各级各类比赛的良好氛围等等。这些美的熏陶对学生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3校园体育文化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
所谓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等。文化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办法等,它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具有鲜明的特色。优良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高校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专业型人才上,而应当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上。
综合素质分别处于人的素质结构的不同层面,它们相互作用和渗透,共同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有机整体,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是导向力,是一个人成长方向的航标,具有双重作用。古人曰:“道德不倡,天下不宁。”因此,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同时,它验证教育结果是否符合社会的价值取向。身体素质是原动力,是每个人赖以生存与成长的物质基础,健康的身体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载体。文化专业素质是人生存、立足的物质基础和内蕴力,它决定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是人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当一个人掌握了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劳动生活技能,他才能“直立浪头,搏击人生”。心理素质是内驱力,表现为思维过程,人与人的交往、合作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它决定一个人心理成熟程度,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引导人们走向成功,另一方面可限制人的正常发展,甚至走向事物的反面。而创新素质则是创新力,是一种高级智能,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大的成功,要求人具备充分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敢于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从传统的经验知识中走出来,去寻找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新理念、新方法。
3.1导向作用高校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单位,高级知识分子非常集中,传播媒体比较完备,文化层次普遍较高。由于处于社会文化潮流的前沿,学校成员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思潮比较敏感。校园体育文化随校园文化的发展,呈现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导向系统,能迅速地汇集传播各种体育信息和其它信息,及时地反映或预示体育动态和体育科技发展水平。学校因为有了校园体育文化的这种办学优势,就能根据社会发展大趋势,确定体育教育发展的规模,设计校园体育设施的管理方式,就能正确利用现有条件和特点,充分发挥体育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以及其它各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未来造就人才。
3,2校园体育文化对各类素质的促进作用
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正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独特作用。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和宣传,超越自我的精神,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美”的理想,团结奋斗的场上场下配合,公平竞争精神,遵守规则的精神等等,对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文明人的精神风貌,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等,都体现了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道德培养。
科学文化素质:知识是形成人的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础。
体育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大学体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使他们对体育科学和体育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合理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与情商的发展。实践证明,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
身心素质:在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大学生可通过直接参与体育活动来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自身基本活动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今后环境的适应力、自我调控能力,并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达到身心愉悦、精神健康的目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由于体育本身的多样化,要求人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能使二者有机结合。体育培养人的坚强意志、永不服输的精神,体育能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能培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对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文化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最容易、最廉价、最有效、最欢迎和最乐意接受的方法和手段[lj。因此我们要放宽视野看待体育文化,使其在健全身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审美素质: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一种闲暇的手段,在充实人们的生活内容,扩展人们的生活空间,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和享乐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生物的最大快感本与生存繁衍密不可分,但人类满足基本生存的物质需求是很有限的,而满足快乐享受的需求却几乎是无限的〔2己”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体育和艺术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伴侣,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化方面,通过观赏体育竞赛与表演,品味健、力、美的统一,赏析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精妙的配合以及所表现的诗情画意般的、戏剧性的艺术造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即对美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同时也就提高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品位。
创新素质:体育充满着创造性和可创造性的因素。体育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独立思考与活动的机会,留给学生较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大学生天生好动,他们在学习之余所钟情的是:既能调节学习生活,又能获得各种知识和才能的充满强烈动感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而体育运动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鼓励和要求不断地创新。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体育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始至终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自己,那就是“努力拼搏、战胜对手、成为强者”。“鼓励创新”是体育运动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正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灵魂,也是现代教育所要追求的不变的神韵。改变场地器材,改变活动的方式,改变竞技规则,创造新的方法,刷新纪录都与校园体育活动紧紧相连。#p#分页标题#e#
能力素质:校园体育文化以立体、开放、多方位、多渠道的特点,成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天地,促进大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深刻认识自身的价值、了解自己形象的基础上,在筛选各种信息和相应的选择中,使各自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个性的发展。校园内各类的体育竞赛活动,规模各异,形式多样,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践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创造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在创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设计,这无形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竞争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能力。
3.3辐射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体育运动可以导致人的身体强壮、健美,使人从外在形体和内在生命素质上,透射出对生活追求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体育运动为社会输送着活力,以其不可替代的方式引导人们塑造自身,实质上也就是创造一种新生活。这种塑造不仅关系着一代人的生长,还通过遗传,关系到未来人口的素质,也即从生理学的意义上,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繁衍和进化。通过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以体育为纽带的交流和接触,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吸取社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弥补校园文化的不足。同时,它通过校园人在社会上的传播和交流,影响和作用着校园以外人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媒体对校园体育的报道逐渐增多,说明在这些校园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体育精神已经辐射到社会上了,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相信随着校园体育活动的开放与丰富,这种辐射影响功能会更加突出。要实现人的整体素质的现代化,有赖于全社会的文化品质的提升,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动力。体育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一,如何发挥其文化力量,既是学术问题,也是行动的问题川。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社会性,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体育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社会角色的机会和场合,学生通过体育角色的体验和学习,懂得社会角色是与人们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此外,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各种课余体育活动,往往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崭露头角,显示出校园文化的雄厚实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威望。
4开辟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途径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体育文化已随社会的进步全面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校园这块育人的圣地,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极为重要,对建立师生健康、健全的生活方式,意义更为深远。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是人类的财富,非常贴近生活,启迪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更能培养学生个性,健全人格。在高校重视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师生切身了解和感悟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刻含义。
4.1创建优越的教学氛围
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创建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应成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4.1.1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现代的教学观念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方法体系上看,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传授某项运动技术时,注重介绍该项运动技术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完成技术动作的成功体验,以加快建立初步的技术概念;2)尽可能多用几种完成技术的方法反复地进行技术示范和演练,并力求让同学们看清、看准和看懂,从而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其技术概念;3)以个体、分散和模仿练习为主,且允许充分发挥个人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启发他们创造性地完成技术动作的灵感;4)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以发现问题、个体辅导和采用身体语言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维护其自尊心和激发潜在创造力的闪光点。
4.1.2教材选编新颖化、健康化
高质量的教材是积累知识、训练技能、启发智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工具,应用、编写教材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策划、设计完善素质教育,强化健康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的题材,注重教材的导向性和实用性。例如,教育部今年暑期在7所试点高校搞的野外生存训练,就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教学方式应明显地向互动教学方向发展。体育课程评价将体育学习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则更能突出其全面性与综合性,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4.1.3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化
在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中,首先要抓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体育教师数量多而质量较差的问题很突出。我们可以通过拓宽师资补充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积极组织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等方法来解决。培养一支层次高、素质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当前的需要。教学内容应当淡化竞技,注重健身,贴近未来职业,确立终身体育意识,从更新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7O提高知识创新意识出发,使体育教师自身所储备的体育健身内容,方法、艺术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我们日益提高的要求。
4.2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横向文化群存在着紧密联系,因而重视体育文化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体育与美育的结合,丰富其内涵,拓宽其外延,将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应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主动走出去,大胆请进来,在深人社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同时,主动引进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娱乐体育等内容。加强科研工作,使体育教师能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把身心问题研究,体育与心脑功能的研究,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科研的重要方向。
4.3构建多元的活动氛围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对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知识面较宽,自主活动能力较强,学校的体育行政部门可以大胆启用学生,通过组织各类俱乐部和体育机构,广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p#分页标题#e#
要大力宣扬体育文化,使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全国CUBA联赛的火爆,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首届“三人制”篮球赛的轰动效应,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刊物等媒体宣传的结果,许多大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校园增多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4.4创造新型的环境氛围
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是经过人对自然物质的组织改造与利用从而形成的文明现象,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高校中体育建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物质氛围的建设都必须经过设计,进行组织改造和利用,构成物质文化活动的新环境氛围。
4.4,1利用自然环境,开发体育资源
要将体育、休闲的功能融人校园内的景点建设,大力提倡体育设施与校园园林景点相融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是回归自然,通过户外活动,经常沐浴阳光,接触自然,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的自然景观,江河湖海、山峦、沙漠、森林、绿地等一切自然资源。在开发它所具有的体育功能的同时,提高组织化程度。
4.4.2加大投资力度,完备教学设施
校园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指经过人对自然物质的组织、改造与利用从而形成的文明现象。在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前提和保障。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都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体育建筑、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硬件物质设施。因此,在高校体育活动的场(馆)设施的建设上,应将学校体育器材纳人教学仪器供应计划,诸如体育馆(包括多用球类馆、综合健身馆、形体练习馆)、体操馆、电教室、田径场、游泳池、校园绿化雕塑、报栏、橱窗等物质环境,都可以经过设计,进行组织、改造和利用,从而构成物质文化环境。应加强领导层的管理意识,更新观念,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完善教学设施,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加大建设力度,改变活动设备、设施不足和落后的现状,为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服务。
4.4.3休闲健身一体,充买业余生活
现实生活中,体育文化为人们营造了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育突破了旧的教育学原理,成为人类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校园的学生生活区域内添设固定的锻炼器材和设备,修建健身园地,活动长廊,创建各具特色的寝室体育文化环境,为学生锻炼提供便利、可行的条件。
5结束语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创建,标志着学校体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确立现代科学与民主的体育文化观。把教育融人各种校内的文化活动之中,做到“文化育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科学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不同形式,加大建设力度,师生齐心合力,共同营造一个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良好育人环境,使校园体育文化沿着正确轨道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