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运动性贫血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运动性贫血是限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合适的运动性贫血模型,导致运动性贫血的研究受到限制。国内外研究学者以游泳运动、跑台运动、转鼓运动研究运动性贫血模型,均未得到大家都一致认可。因此需要开辟新的途径来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在医学界利用乙酰苯肼使动物溶血性贫血已经获得了成功,可否利用乙酰苯肼研究运动性贫血需要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乙酰苯肼
合理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运动性贫血模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运动性贫血模型的运动方式可以划分为游泳运动、跑台运动和转鼓运动。
1、游泳运动贫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游泳运动手段研究运动性贫血,可是多数研究结果并没能表现出运动性贫血的特点。国外的Ruckman等[1] 、Qian等[2]的贫血模型均未成功。国内的肖德生等[3]重新设计了具体的运动实验方法,但是血红蛋白水平仍然没有差异显著 (P>0.05)。游泳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成功的是朱全等[4]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尾部负重和游泳时间递增的游泳运动能降低大鼠血红蛋白水平,表现出运动性贫血的变化特点。
由此可见,一般负荷的游泳运动不能降低大鼠血红蛋白的水平,大负荷的游泳运动有助于运动性贫血的发生。但是大鼠游泳训练的力竭性判断标准难以确定、难以形成科学性。动物实验以整体水平的综合性为评价指标,若动物实验中动物死亡率较高则难以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成功的游泳运动性贫血模型可能只是对部分动物进行的评定。可见游泳运动并不是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的最佳运动方式。
2、跑台运动贫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研究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的动物模型,认为大负荷或递增负荷是运动性贫血的关键。叶剑飞等[5]的研究发现一般负荷组血红蛋白水平略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过度训练组大鼠血红蛋白水平较安静组和一般负荷组明显降低(P<0.001)。赵杰修等[6]利用5周无坡度的跑台运动,可以降低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和红细胞压积,且该实验重复验证也已获得成功。虽说利用跑台运动可以使大鼠出现贫血现象,但是金丽等[7]在大鼠多级负荷跑台运动性贫血模型的建立结果显示:10周多级负荷力竭跑台运动耗时太长,跑台的利用率很不经济。潘孝贵等[8]在运动性贫血模型建立中认为建模时间不易太长。如果训练时间太长将影响到动物的生物节律,给实验的开展带来很多麻烦也不符合运动实践。另外运动性贫血的大鼠跑台实验皆有一定的坡度,而实际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很少具有坡度的特点,这也不符合现实。
因此我认为跑台运动性贫血模型还不成熟,尤其是强度方面和模型的复杂程度上需要调整。具体原因如下:(1)由于大鼠个体、品种的差异,一部分大鼠在跑台上不会跑,导致跑台和大鼠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大鼠尾部与跑台的摩擦会出血,还有可能断尾现象等等)。(2)跑台运动模型利用电刺激使大鼠更容易产生疲劳,这种刺激是否会对大鼠出现运动性贫血产生积极性影响也需要商讨。因为肖明珠等[9]研究认为机械刺激和电刺激有不同作用,即同样是达到疲劳状态机械刺激作用下,血糖值无论是在即刻还是在3小时恢复后均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但是在电刺激作用下,血糖值在运动即刻明显下降,说明血糖正常代谢的平衡被打破,机体所处的状态与前者是不同的。两种刺激方法对大鼠血糖浓度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也说明了在贫血模型中跑台运动产生的贫血现象不仅仅是运动所引起的。(3)在进行跑台运动时大鼠的训练安排也具有机械性:大鼠的运动时间、跑速固定,究竟有多少大鼠能够完成既定实验方案?在实践中这些问题可能成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跑台运动方式也需要调整。
3、转鼓运动模型的研究进展
电动旋转鼓是建立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的第三种运动,但是模型的不足较其它两种运动方式更为严重,转鼓运动极大偏离现实运动员的运动方式,以此模型进行动物实验可能造成整体实验数据的失真。
纵观贫血模型建立的研究论文得出,无论游泳运动、跑台运动还是转鼓运动都有一定的误差,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就很难真正的揭示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本质。运动性贫血模型难以建立且重复性差的主要原因是:1)大鼠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实验研究中所选用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较小,而一般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易产生适应,难以导致大鼠运动性贫血的产生。2)运动方式不统一,由于游泳运动,跑台运动和转鼓运动方式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不易控制和比较。3)没有建立统一判断贫血的标准和相关指标支持。
因此选择易于控制和反映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并且具有可重复性的运动性贫血模型以及建立动物运动性贫血的判断标准,这样才能建模成功[10]。骨髓造血组织中红细胞的生成、释放与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的破坏、丢失之间呈动态平衡,当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少于破坏、丢失,使这种动态平衡不能维持,以致血液中有关指标低于正常值而出现贫血[11]。既然贫血是中枢和外周血的动态平衡,那么在利用游泳、跑台还是转鼓运动时,运动强度就难以确定,因此成功建立运动性贫血的动物模型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本人认为需要开辟新的途径来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
4、利用乙酰苯肼研究运动性贫血模型的设想
中医血虚模型采用乙酰苯肼促使大鼠发生溶血性贫血,该模型已经获得了成功,载入了《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细胞系研制与应用》一书[12]。乙酰苯肼(APH)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外周血的红细胞有缓慢的进行性氧化性损伤作用,尤其是干扰RBC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促进血红蛋白变性形成海氏小体(Heinzbodies),使RBC易于崩解,最终造成机体内溶血性贫血,故出现RBC明显减少,血红蛋白(HB)、血容量随之降低。#p#分页标题#e#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剧烈运动而引起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显著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标准的现象[13]。王建青[14]研究血虚证与贫血的关系时认为血虚证与贫血在概念上都是外周血细胞的减少,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故利用乙酰苯肼使大鼠溶血性贫血,然后再利用运动强度来维持贫血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靠运动强度使大鼠出现运动性贫血的难题。利用乙酰苯肼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开辟了一条研究贫血模型的新途径,为我们更好的研究运动性贫血提供了实验基础。
通过对大鼠注射APH使大鼠出现溶血性贫血,然后利用运动强度使大鼠的贫血现象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方法建立的贫血模型解决了跑台运动、游泳运动、转鼓运动的缺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Ruckman KS, Sherman AR. Effects of exercise on iron andcopper metabolism in rats. J Nutr, 1981, 111:1593-1601.
[2]Qian ZM, Xiao DS, Tang P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ransfer-ring receptor on membrane of erythroblasts in strenuousl exercised rats. J Appl Physiol, 1999, 87(2):523-529.
[3]肖德生,钱忠明.运动诱导的低铁状态大鼠骨髓细胞铁摄入的变化[J].生理学报, 2000, 52(2):147-151.
[4]朱全,浦钧宗,张敏.游泳方法建立大鼠模拟过度训练模型[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8, 17(2):137-140.
[5]叶剑飞,余闽,岑浩望.过度训练的病理生理及康复———大鼠过度训练模型的建立[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2, 11(2):15-31.
[6] 赵杰修,田野,曹建民,金丽,谢敏豪,满君,冯连世,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建立方法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4):436-440.
[7]金丽,田野,赵杰修,曹建民.大鼠多级负荷跑台运动性贫血模型的建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58-61.
[8]潘孝贵,高潮,等.运动性贫血的动物模型建立[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2):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