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视觉艺术与心理健康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李菲 单位: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从造型要素来讲,线是具有长度的一次元要素,它的特征是以长度来表现的,与其他造型元素相比具有连续的性质,粗细与长度有着极端的比例就成为线。线本身的结构具有抒情作用线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一般来说,直线表现静,曲线表现动,曲折线则有焦虑、不安定的感觉。许多人格特征与心理状态都可以“移情”于线,通过线的形态加以刻画,如用直线表现率直、坚韧、严肃、稳重等男性化性格特征,用柔软、丰满的自由曲线表现优雅、妩媚、娇柔、含蓄等女性化特征等等。当代艺术家吴冠中先生作品《春如线》正是利用了线条语汇表达艺术家所感受到的世界。线对视点具有心理导向作用线具有方向性,不同方向的线不仅会反映出不同的感情性格,并对视点具有导向作用,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水平线具有开阔、稳定的特性,使人联想到风平浪静的水面,远方的地平线等等,有利于表达深远、广阔、平和、寂静的意境,使人产生自如、从容、松弛的心理感受;垂直线有生长感、重心稳定的特性,使人联想到高大的树木与高耸的建筑物,有一种庄重、崇高、强直的感受,使人产生庄严、肃穆、傲慢等心理暗示;斜线因其不确定性,给人以运动、不安定的感觉。从心理学角度观察,一条自左下角伸向右上端的斜线,具有一种飞跃、向上或冲刺前进的感觉,给人带来乐观的感受,如宝马汽车广告设计利用了向上斜的线表现了一种速度感,给人奋发、挑战的积极美感;从左上端伸向右下角的斜线容易给人产生下降的感觉,预示着衰退、危险等悲观情绪。
面与心理概念性的面是视觉艺术中线不沿原有方向移动所形成的只有长度、宽度而没有厚度、肌理、色彩等特征的两维度空间。现实中的面具有长度、宽度、厚度,附着有肌理、色彩等形象特征,是体的表面,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1.面的形状特征与心理面的形状特征,取决于面的形成原因和构成面的轮廓的线性特征。不同形状的面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知觉感受,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力。几何形态的面明确、庄重、简洁、规范,给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如圆形给人圆满、完美印象;方形具有严谨、规范的知觉感受;角形形状繁多,角的性质给人一种尖锐、扩张的感觉,并使面形具有一定的方向感,可以产生刺激、醒目、鲜明的视觉心理影响力等等。美国建筑设计师路易•康设计的“孟加拉国家会展中心”,在每个接近正方形的建筑里面加入几何形构成要素作为装饰,体现出庄严、肃穆的视觉特征。2.面的视觉空间与心理存在于立体空间中的面形感觉虽薄,却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或通过卷曲伸延,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还可以通过面材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分割空间,使人形成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如当面材按重复、交替、渐变、放射、旋转等规律进行有秩序的连续排列,就会使人产生一定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形成或舒缓、或紧张、或优雅、或活跃的心理情绪。
体与心理概念的体是面的移动轨迹,是具有位置、长度、宽度、厚度,但无量感、质感、肌理等特征的三维空间。视觉艺术中,现实的体所呈现的形态感觉,是由材料、工艺、力学、美学等多方面的要素共同构成,占有实质的空间,具有体积、容量、重量等特征。1.体的形态与心理特征体有多种形态,如正方体、锥体、球体以及这些形体相互组合构成的形体等。我们根据块体的基本形态可将其分为几何形体和自由形体两大类。2.体的材质与心理特征体的材质感是指构成立体形态的物质材料所具有的物理性、化学性以及由于表面的组织构造不同所形成的表面纹理特征。物质材料的种类很多,各种材料的材质、性能、肌理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唤起不同的心理联想。如岩石给人感觉坚硬、沉重、粗糙;丝绸给人感觉柔软、轻薄、顺滑;木质给人敦实、朴实、自然等等。
色彩与心理反应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以后,大脑必然对不同的色彩产生某种情感活动,从而影响人们的情绪、性情和行动,这是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色彩的心理影响力首先来源于人对色彩自身属性———明度、纯度、色相的感知与体验;其次,色彩的构成形式也影响了人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另外,人对色彩的心理反映还受到色彩象征性因素的影响。
(一)色彩的基本属性与心理体验1.色彩的明度与心理体验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或深浅程度。明度不同的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明亮的色彩感觉轻且软,有前进、膨胀的感觉,富有华丽感,给人积极的印象;黑暗的色彩感觉较重且硬,有后退、收缩的感觉,具有朴素感,给人消极的印象。2.色彩的纯度与心理体验色彩的纯度指色彩的饱和程度或色彩感觉的鲜艳程度。一般说来,高纯度的鲜艳色彩感觉轻,有前进、膨胀的感觉,富有华丽感,给人积极的心理暗示;低纯度的灰浊色彩感觉重,有后退、收缩的感觉,具有朴素感,多给人以消极的印象。3.色相与心理体验色相指色彩的相貌,一般是用来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如我们说的红、黄、蓝等均指的是色彩的色相。色相对人的视觉刺激最为直观,心理情感体验尤为明显:红、橙、黄等色彩能让人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并产生温暖、兴奋、积极等感觉;蓝、蓝紫、蓝绿等色彩则使人心跳减缓,血压降低,且产生寒冷、镇静、消极、压抑等情感体验。另外,色彩的心理反应还会受到质感、肌理、背景、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例如色彩三属性完全相同的绿色树叶和丝绸,会因其质感和肌理的不同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二)色彩的构成形式与心理体验合理的色彩搭配彰显色彩之美。尽管色彩构成形式多种多样,如平衡、比例、节奏、重复等,然而它们最终均会体现出以和谐为特征的两种共通的形式美的倾向: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的方式相比较,因其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的一种色彩差别现象。色彩的对比使画面效果鲜明、生动,提高人的注意力和兴奋程度,即可使人产生兴奋、激动的情绪,也可能产生过分刺激、粗俗、不雅等不良情绪。色彩的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地组织在一起,使人产生舒适感的色彩搭配。色彩调和即能产生含蓄、柔和、融洽、宁静等色彩内涵,也会产生单调、乏味、平淡等感觉。
(三)色彩的象征与心理体验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等的差异,使人对色彩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色彩联想的抽象化、概念化、社会化导致色彩逐渐成为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象征。色彩象征意义的形成首先来源物质的固有色。在人们的印象中,某些物体的色彩已经成为固有的概念,例如蓝天、白云、红花、绿树等等。这些物体的固有色成为人们产生色彩联想的基本原因,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就会联想到相应的物品,并产生此种物品所带来的情感心理体验。例如红色使人联想到玫瑰、红色的对联、灯笼等,从而成为爱情、欢乐、喜庆的象征;同时红色还是鲜血的颜色,成为恐怖、死亡、威胁的象征。色彩象征意义的形成与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有密切联系。例如古代中国人将色彩作为哲学意义上的宇宙秩序来使用,其色彩观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哲学基础之上的意象色彩。作为象征意义的“五行色”,被归类为玄(黑)、白、黄、赤(红)、青(蓝)五种基本颜色,并将五色与五行、五方、五时、五味、五音等一一对应,赋予了色彩以广泛的社会象征意义。色彩的象征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过程,还带有显著的社会、阶级和文化意味。当色彩被赋予了符号的意味,形成严格的使用规定,就成为人的身份、地位、社会背景的象征。如在中国唐朝就有“黄为最高贵,红紫、黄绿、黑褐等而下之,白色则无地位”的规定,而人们对于黄色龙袍所产生的敬畏之情则更多的来自与“九五至尊”的权威。#p#分页标题#e#
艺术视觉语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这样界定:“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现代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下列特征:具有健全的智力,其认知系统能够正常、有效的运作;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充分发挥身心潜能。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视觉艺术语言作为具象的视觉符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通过艺术活动,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智力因素得到提高的同时,其情感、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塑造。
(一)艺术视觉语言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左半脑是机械记忆、语言与文字、数学逻辑、抽象概括等中枢,执行着抽象思维的功能;右半脑是分管整体感知、触觉、动觉、三维空间记忆以及想象等的中枢,具有感性认识的优势,执行着形象思维的功能。只有当人体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左右半脑的活动才能相互密切地配合,人的智力与各种潜力才能得到高度的开发。艺术视觉语言中的形态元素和色彩元素能有效激发和锻炼右脑的图形识辨、空间记忆与想象、形象思维等能力,促进人们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使大脑的机能得到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艺术视觉语言可以有效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不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他们身上承载了社会的希望,家长的期盼,自己的期望,要面对就业、学业、生活等很多压力,适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试,缓解其心理压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首先,视觉艺术语言本身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遵循形式美规律进行审美表现的视觉艺术语言可以使人充分感受到形式之美,产生美好意念的心理暗示,这种美好意念的暗示性能充分调动个体的心理潜能,使其在生理机能方面呈现出良好的情绪反映,对大脑皮层及中枢神经产生良性刺激,促使身心更加愉悦和健康。其次,视觉艺术语言还承载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对人的精神具有净化和陶冶作用。大学生正是通过艺术审美,对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得以体验,从而在在心理上产生感动,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从而促进自身内在的谐调发展,起到消除精神障碍、恢复心理健康的效果。
(三)视觉艺术语言可以表达人的情感与心理状态,起到宣泄、疏导情绪的作用语言是人吐露心声、表达自我的有效方式。作为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视觉艺术语言能够通过特有的形态与色彩来直接抒发各种情绪,并通过情绪转移、美感经验调适人的心态来达到心理疗养和和孕育心灵健康成长的目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美术在对调适现代人心理焦虑和情绪失调等方面的治疗与保健作用十分显著。一般认为,美术及其教育活动是一种维护与增进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是一种颇具疗效的非言语心理治疗。另外,自由、放松的运用视觉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和多元智能的测试工具。学生在创作中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构图形式、形态元素、色彩等因素形象的反应出学生的不同心态,显示出学生的多元智能品质,从而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依据。
(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从最简单的艺术视觉语言入手逐步掌握艺术的规律与表现手法,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美,学会利用身边的平凡事物创造美,使审美天赋得到启迪与开发,对美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成就健康和谐的美好心灵。另外,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美术创作的成果丰富多彩,这更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个性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培养自信心。
(五)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人类交流情感与传播信息.主要依靠的是语言符号和准语言信号。在准语言符号里,视觉艺术语言可以起到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交流的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来适应社会。一方面,视觉艺术语言是艺术家传达个人情感的工具。大学生既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欣赏解读艺术家的情感与心路历程,了解一个时代、一个阶层的社会现象、历史背景、民俗风尚等,也可以通过美术创作,用艺术语言表达个人的情感,凸显对于人生、社会的理解。另一方面,美术作品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艺术的相同喜好可以将素不相识的年轻人拉近距离,甚至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学生如果一点不懂得识别视觉语言,没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那将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文盲”,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有效工具。总之,艺术视觉语言可以通过优美的形式感来刺激神精、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甚至医治心理疾病。它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控心理状态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激发人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个人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形成和谐关系,对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