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特性综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声乐特性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声乐特性综述

作者:张涛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在歌唱的基础训练中只有掌握各个技能之间的平衡,才能达到一定技术技能的水平,为歌唱的情感表达而服务。中国民族传统声乐理论中,就非常讲究歌唱的方法,怎样运用正确的呼吸,发声和共鸣的技术方法,来取得优美动听的歌声,是古典声乐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声乐论著中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可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氤氲”原本是指烟雾,在这里是指人们的呼吸,气息的意思。“脐间”指小腹肚脐周围的部位,“抗”是指小腹用力收缩时,气息推动横膈膜与呼吸肌肉群配合而形成的一种对抗的力量。“坠”是指声带受气息冲击而闭合的动作同时喉头向下而挡气的一系列协调的动作。从这段话中可看出歌唱中的呼吸就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呼吸能够将发声,共鸣与情感表达贯通在一起,因此,歌唱者在学习时必须先掌握好正确的呼吸运用,这是歌唱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另外在清.陈彦衡《说鲜》中说“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弱”这表明了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是声音的统帅。气息薄弱声音就会显得单薄。气息过重,声音就不会流动。气息松散声音也就没有力量,不集中。由此可见,在传统声乐中就很注意呼吸的运用。因此,在歌唱中,强调呼吸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和必须的,吸气时两肋扩张,膈肌下降扩展,胸腔空间增大。在呼气时,使腹部肌肉与横膈肌成为能控制气息的肌肉群,使气息慢慢消耗,阻止膈肌向上还原的速度,这样才能较好的控制好呼吸,使之对声音产生积极的控制作用。用横膈膜的力量来支撑演唱动力,这是歌唱爆发力的来源。

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是建立在良好的呼吸的基础上的,只有在正确的呼吸支点上,声带正常闭合挡气发声,声带的振动与呼吸的紧密配合,声音才能圆润饱满,明亮有力,富于色彩的变化。关于歌唱中的发声与共鸣,在清代王德晖、徐沅徵的《顾误录》中就有“气由声也,声由气也。气动则声发,声发则气振,如阳音以单气送之则薄,阴音以双气送之则滞。将收鼻音,先以一丝之气引入,而以音继之,则悠然无迹矣。”任何的发声技巧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呼吸基础之上的。气息的饱满,喉头的稳定,声带的振动状态和共鸣的产生与呼吸的紧密配合,协调动作息息相关。

声带发声是通过气息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发声,然而,这个振动发出的基音是非常小的,基音只有通过人体的共鸣腔体产生共振才能使其增大增响,并通过共振使声音得到美化。正确的运用和合理调整歌唱中的共鸣,是歌唱发声中的重要技能。良好的共鸣对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和声音的传播有很大的作用。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民族声乐艺术既是表演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声乐艺术有别于其他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就是在于它是通过人的语言来表达歌曲内容的。清晰,明确的语言是歌唱者与听众之间能够产生情感交融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建立在我国汉语的基础上的,它的特点就是受地域影响而产生丰富的语言特色而赋予的。要在歌唱中做到准确的咬字,吐字,达到字正腔圆,情真意切就必须按照汉语的声韵调的特点来规范语言。正确的语言是形成歌唱的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

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列为三绝之首,这说明了在民族声乐艺术中,语言是极为重要的。清晰的语言是听众与演唱者之间产生情感交流的关键。歌唱是用旋律化的语言来打动听众,有了优美的声音,还必须要有清晰准确的语言,才能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演唱的最终目的。明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说:“凡敷演一字,有字头,字腹,字尾之音。”清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下一字,则字字清楚。”在歌唱中,每一个字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字头就是指声母,字腹指韵母,字尾指收音。咬字吐字的过程就是要出声,引腹,归韵,将声(五声),韵(四呼),调(四声)的汉语发音规则掌握好,是民族声乐演唱的主要特征。通过正确清晰的咬字,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把语言的色彩和歌曲的旋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正确的表现歌曲。

歌唱的情感表达

歌唱的目的是为了情感的表达。民族唱法一贯就强调唱曲要唱情,清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不但生旦丑净,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这就是说,歌唱的方法,不仅仅是要讲究声音,而更重要的是自然的情感表达,所有的歌曲用人声来演唱是相同的,而歌曲的情绪有着各自的不同,歌中的人物语气,悲欢各不同,即使歌词与曲调再好,而演唱时与它背道而驰,不但不会感人,反而使听众索然无味。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要做到“声情并茂”,就需要以声音技术来作为基础,用声音来表达感情作为目的。一首好的优秀的歌曲必须要经过歌唱者的再创造,才能将作品的内容传递给观众,在进行这样的二度创作的时候,需要歌唱者熟悉,了解,分析作品,包括对作者创作的背景,意图,歌词的内容,曲式结构,风格特点等,然后根据演唱者的个人修养,生活实践经验和自身所具备的演唱能力,这样才能够较为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风格特征以及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够达到声情并茂,情感交融的艺术境界。

歌唱的艺术是用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在歌唱艺术上来说,声音只是一种音乐表达的工具,只有以“声”唱“情”才是目的。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终日唱此曲,终年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声无曲,此谓无情之曲。”这些文献都指出了历代的歌唱者都应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歌曲中的内容和思想,要做到喜怒哀乐不相混淆,特别是在歌唱中,还要强调通过演唱者的形体动作,手势眼神和丰富的情感,服从歌曲的内容,情景,达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p#分页标题#e#

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风格丰富多彩,不同的地域风貌,语言特征,风格各异,这使得民族声乐艺术有着独特的,鲜明的演唱风格。中国古典声乐论著是研究,总结我们民族唱法的巨大宝库,这些丰富的理论观点,不仅仅显示出我国民族唱法独具特色的审美形态和丰富的内涵,同时还有力的证明了民族唱法在演唱技巧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都有着极其珍贵的学术价值。歌唱的艺术表现是民族声乐的终极追求目标,当然这是需要声音的技术能力来进行支撑的,没有声音技术也无法实现具有强烈艺术表现力的歌曲处理,没有技术来大谈艺术的表现,是不切实际,浮躁的艺术态度。因此,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中,要踏实的学习声音的技术训练以及歌唱中良好的咬字吐字,将完美的情感艺术表达结合,才能够使民族声乐艺术的艺术特征完美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