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场现象的心理因素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怯场现象的心理因素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怯场现象的心理因素探究

作者:杨艳春 崔琳 张健 单位:秦皇岛市第七中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人格也叫个性,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共性,而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体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人格差异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人格特征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独特的个性色彩。心理过程和人格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类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性,从而决定人们外显行为的规律性和差异性[2]。可见,不同状态下,个体心理现象中的各要素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且通过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支配和调控出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审视、分析歌唱心理的存在、影响和作用,才能透彻了解“怯场现象发生背后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和演唱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来预防和解决“怯场”现象的发生。

声乐演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其完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器官、多部位的协调配合来完成,这种协调配合主要通过大脑皮层的调控来实现,其核心问题是歌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调控。“怯场”是一种反常的心理现象,是由一系列反常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引发的。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思想负担的加重。这里的环境主要指表演场地(如舞台、考场等)以及观众、评委及现场气氛等。从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怯场”发生的一般机制:临场时演员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后若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一种恐惧紧张、不自信、踌躇犹豫的情绪反应和心理状态,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特有的兴奋,这种兴奋的程度很强,超过了该演员的控制能力时,由大脑皮层发出的歌唱以及想象进入角色的指令就受到紧张兴奋中心的强烈干扰,于是指令的传达变形,原有的经长期练习形成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的固定联系(动力定型系统)也被打乱,破坏性的效应就无情地出现了。

造成歌者心理紧张焦虑、干扰各器官协调平衡工作、从而导致“怯场”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各方面又相互作用和影响,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根据教学、演出的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原因。

1.客观环境的改变:除了上文论述的表演场地(如舞台、考场等)以及观众、评委及现场气氛等客观环境因素外,还包括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影响。例如,教师若用粗暴、挖苦、讽刺的语言训斥学生,学生就会把上课、考试、演出看作是一种“酷刑”,一提起演唱,心理上就会出现难以抑制的习惯性紧张。

2.歌者对演唱技能技巧的掌握不到位: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基本功训练不够扎实,到了考试或演出时就会紧张的不得了,不是怕气息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只偏重于发声练习的训练,而忽视技能技巧与实际歌唱的结合;还有的学生仅仅注意某些乐句或高音的练,、而对要演唱的歌曲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以致造成演唱时心里无数、紧张恐惧。

3.缺乏自信心:演唱中信心与技术同样重要。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影响演唱水平的发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本上1和2中论述的因素,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技能技巧掌握不到位或歌曲准备不充分,歌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担心,害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自己没有把握,不能肯定,自我怀疑或自我否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自信心水平会越来越低,每次演唱都会觉得心惊胆战、焦虑不安。

4.动机不当:声乐动机中的表演动机最为重要,如果没有它,即时给予歌者再多的刺激,也不使其产生后继的声乐演唱活动。然而,声乐表演动机并不是越强越好。心理学实验证明,过弱或过强的声乐演唱动机均不能引导出最佳的演唱效果,只有适度的、合理的演唱动机才是最恰当的。而且,演唱动机不应过于注重个人得失,因为这样的动机易导致演唱时杂念太多,心思过重,心情紧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之中去。

5.个性因素:气质和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中的生物属性,而性格是在一定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受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家庭教养方式和背景以及学校教育环境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后天形成的,更多的体现了一个人个性的社会属性,因此性格是个性的核心部分。心理学界一般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而性格的内向、外向型之分,准确地说是根据人的上述四种气质类型来确定的:多血质和胆汁质的气质类型一般对应外向型性格特征,而粘液质和抑郁质则对应内向型性格特征。一般来说,内向型性格者表演时出现“怯场”的可能性比外向型者要高。

6.情绪不良:心理学认为,情绪的效能是情绪的一大特征,即正性的情绪具有鼓舞人们行动的作用,能够增加活动的效率和成果,相反,负性的情绪则降低人们的活动效能。事实上,上述五方面的因素最终都可以引发歌者负性情绪的产生,继而导致其身心失衡,最终发生“怯场”的现象。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唱中的“紧张”情绪。一般的观点都着重考虑紧张的消极作用,认为紧张的情绪导致的身心失衡是演唱失败的重要因素。其实和其他情绪一样,紧张兼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适度的紧张能够激发人体内一系列生理反应,调动各器官达到协调整合的状态,而只有过度的紧张情绪才是“怯场”现象发生的罪魁祸首。

7.身体健康状况:生理、技术和心理是歌唱艺术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基本涵盖于技术和心理两大因素之内,而身体健康状况除直接影响发声器官的运作外,无疑还会通过影响歌唱技能的发挥和心理因素的变化,而影响歌者的演唱质量。声乐演唱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歌唱者的生理条件、歌唱技巧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协调[1]。因此,想要学好声乐艺术,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理器官的物质条件、熟练掌握发声的技能技巧,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