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表演类课程变革阐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张小浩 单位:海南大学三亚学院音乐分院
在独立学院开设的声乐表演专业中,音乐教育类院校设置的课程多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作法、音乐作品分析、中外音乐欣赏、合唱指挥、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美学、专业主修(演奏演唱)、钢琴基础、民族民间音乐、专业教学法、意大利语音、当代音乐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和应用;音乐表演类的专业课程设置多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作法、音乐作品分析、中外音乐欣赏、合唱合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美学、专业主修(演奏演唱)、钢琴基础、专业教学法、民族民间音乐、表演、意大利语音、德语语音(限声乐)、西方现代音乐、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和应用。音乐教育类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综合性、教育性,但在某种情况下忽视了专业课的课时;音乐表演专业的学院,在学习音乐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增加了专业的课时,也加大了音乐专业实践的分量。但是与一本、二本的音乐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比起来,无论是音乐表演还是音乐教育专业,独立学院没有较大的区别,只是减少了理论课的比重,并没有自己的特色。为此,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根据社会需求、地理优势及学生的就业展望来重新设置课程。
独立学院声乐表演专业在教育层次上属于本科教育,但又和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院校或高校的音乐学院略有不同。首先,在发展模式上,普通音乐学院和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专业、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主要以专业技能为主,辅以音乐相关的理论课程,而独立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以专业为主,专业实践为补充,理论课程开设较少,如音乐美学专业、专业英语、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课程都很少涉及。
其次,从学院结构来说,专业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很少涉及其他相关课程,如台词正音、歌剧表演等,而独立学院中,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11所院校开设了台词正音、舞台表演等相关课程;从师资情况来看,专业音乐学院以及师范院校、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师资结构以老、中、青三合一的结构为主,有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的教师占到总教师人数的60%以上,甚至达到70%。而独立学院的教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学院依托主体院校,如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其音乐学院中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教师,只有个别教师是单独招聘,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等都是这种情况;另一种就是以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为例,三亚学院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三亚学院拥有独立的校园、独立的师资,但由于学校建立较晚,所以招聘的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还有一些刚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这样的师资群体特点是阳光、活力,但弊端在于,很多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热情有余、经验不足;从学生素质来看,这点是不容置疑的,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于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及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来说,在基础、条件,形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对高考、艺考招生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只有把独立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教育形式区别开了,找到其准确定位,才有可能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模式。一定要抓住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依托地域优势,来重新设定发展方向,从课程设置、师资招聘等方面来进行改革。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培养的人才能符合社会需要。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埋头苦干,不能光在如何让学生成为男高音这样的事情上下功夫,要在评估学生的基础的同时,结合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等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考虑,使学生真正明白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地走入社会。要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多接触社会,多实习、多锻炼,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跌倒,要在大学4年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真正成为社会需要、能在社会立足的人。二是培养艺术通才。艺术通才即所谓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即专业不是学得太精深,而是涉及的面很广。所以,我们要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
课程设置的理念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来设计课程,理论够用即可,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制定教学计划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理论的高层次性,以较宽、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区别于专科和高职;二是应用的技能性,具有专业技能和相关技能,区别于研究性;三是能力的多样性。以三亚学院为例,我们实行了“2+2”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二学年学习基础课程;三、四学年学习专业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规范、拓宽”的专业建设原则;2.“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教学原则;3.“宽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4.促进学生“愉快学习,自主成长”的育人原则。还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站在国际国内视野的高度,以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本地区经济结构发展趋势和各自专业的特点,完善课程模块,明确各模块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结构,创新课程内容,规范课程名称,合理分配课程模块比例、课时、学分,体现教学计划的适应性。
开设的相关课程依据学院提出的“2+2”的培养模式以及人文通识课程的要求,音乐专业对人文通识课程的重视度还不够。学生一、二年级进行公共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进行通识教育;三、四年级进行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进行专业教育;同时,在学生4年学习期间,进行人文通识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育以及能力、技能、综合素质的训练。培养适应全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宽基础、重能力、求创新,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健康人格,并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音乐专业有所不同,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文化成绩较差,而且音乐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习惯在音乐专业上下功夫,追求音乐专业上朝高、精、尖方向发展,对于音乐相关的人文通识课程知之甚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人文素质的培养对独立学院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其音乐想象力、提高对音乐作品深刻的洞察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笔者的调查中,有很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意向是做教师,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开设与音乐教育相关的课程,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总之,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使学生成为既有文化知识,又具有专业技能,可以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