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歌唱者声音失控的成因及后果,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于贵祥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焦虑心理是导致声乐表演者声音失控的主要因素。当声乐表演者在演唱时神经过度紧张,不能自我控制,产生慌乱,无所适从的状态,并出现声音颤抖、节奏不稳、跑调走音,尤其是高音出现破裂现象都是焦虑歌唱心理造成的失控引起的。法国指挥家沙里-蒙什曾讲述自己在创作初期指挥音乐会的情景,他说:“当我走上舞台时,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穿过一片浓密的大雾一样,我感到头重脚轻,好像地球引力已经对我失去了效用,我仿佛是在一个梦幻里的大海上浮动一样———我好像既没有听到音乐,也没有看到听众。”[1]百度百科释义:“失控,是起控制作用的感觉器官失去控制能力,使人的心里不受控制,情感不能自持。”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感觉到潜在的某种不可控的负面结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危险出现时,而又预料难以应付,就会触发焦虑心态的产生,进而造成失控。一般情况下,紧张反映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1949年意大利指挥家阿尔图尔-托斯卡尼尼在告别舞台之前,他在跟一个优秀的年轻歌唱家谈话时说:“站在你面前的这个老头已经紧张了六十多年了……”[1]。韩国女高音曹秀美在2011年5月29日上海音乐厅演唱格利埃尔的《女高音协奏曲》后说:“这首曲子的难度太大了,我第一次演唱时很紧张,这是第三次演唱,才觉得轻松了些。”[2]运动心理学提示我们,恰当的紧张度能使人注意力集中,增强思维敏捷度和反映能力,对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相当大的正面意义。而过度的紧张则会造成注意力分散,引起动作反应迟缓,使思维能力下降,成为工作和学习正常效度的阻碍。因过度的紧张干扰了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沙里-蒙什所述现象正是这一心理问题的反映。由此可见,适宜的紧张情绪能提高歌唱者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过度的紧张会抑制歌唱者的声音控制能力,形成焦虑的歌唱心态。
在歌唱技巧训练的学习过程中,音区的渐次上行迫使声门的阻气力度不断加大,使施加在人体肌肉上的压力传导到神经系统,因长时间的不适应,造成了焦虑歌唱心态的形成,进而表现出声音失控。音高的出现伴随着紧张、忧虑、烦恼、恐惧、焦急等情绪,自然无法良好掌控歌唱。长期的焦虑心态在歌唱的处理上就会表现出跑调、失声等失控现象。虽说焦虑的表现与遗传素质、心理成熟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及个体人格特质、家庭、社会及工作与学习的环境状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不可否认,失控现象是一个长期不良环境积累的结果。就声乐学习来看,首先是物质环境累积,进而导致心理环境累积。
歌唱失控就这样形成了。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歌唱是脑、身、心全方位协调运动的结果,沈湘在他的书中写到“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头脑———思想、智力;第二是心———情感;第三是身———嗓子,即歌唱乐器。”[3]一个成熟的歌唱家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和大量的舞台磨砺才能锤炼出思想、情感与嗓音———即歌唱乐器的步调一致。每一次演出或比赛的成功,都会为声乐表演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发声技术的巩固,无数次良性过程的叠加,他便拥有了良好的歌唱技巧与自信,向成熟的歌唱家靠近了。然而,事物发展规律的运行轨迹不会总是向着一个方向运行,波折在所难免。20世纪上半叶最杰出的歌剧歌唱家吉利,是意大利美声唱法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自传中我们能清晰地探寻到他的成长之路,当他学有所成夺得了一系列歌唱比赛的大奖因而获得第一次歌剧首演时(这预示着他的歌剧生涯的开始,是否顺利起步在此一举),在这种巨大的精神重压下,他没能把多年建立的良好歌唱状态表现出来,书中写道:“在所有的排练中,降B我都唱的轻松自如,自己感到很有把握,但在彩排时我退步了。闭元音还好,但在降B前我突然犹豫了,我头一次感到我有些紧张。”[4]因过度紧张而导致的失控使得他在首场演出中没有勇气演唱高音降B,而不得不演唱G。其后很长时间才越过这一障碍。可见,当重大的演出或者比赛来临,歌唱者在高压下出乎意料地错失高音等关键技术,并因此严重影响了比赛成绩或演唱效果,其表现与事件重大意义间的严重倒挂,在心理上形成了巨大的阴影,以至在以后的歌唱活动中,每当进行带有这一技术动作的演唱时,就会产生失控现象,继而担心其他的地方出现问题,由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其表演过程中,歌唱心理常常被高度焦虑的情绪所控制现象,形成失控———焦虑———再失控的恶性循环现象。
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失控现象是焦虑情绪所伴随的身体方面的紧张造成的。当声乐表演者肌肉紧张超出了生理的适宜程度之后,肌体的高度紧张以及思想的混乱就变得不可避免,影响歌唱效果可想而知。歌剧大师吉利的学习过程可谓一帆风顺,然而,当决定一生的压力向他袭来,他亦难以承受,最终导致歌唱运动失衡。由此可见,失控现象是声乐表演者两种不同心理博弈的结果:一是演唱过程中因为过分紧张变得缩手缩脚、无所适从,即心理焦虑导致的声音失控使其退缩不前,没有信心完成歌曲演唱。但作为声乐表演现象的舞台特质来说,这种退缩又被完成音乐的需要和艺术家的表现欲所阻止。使得声乐表演过程在两种完全相反的神经反应之间相互抑制下运行,结果就好像一个骑手在快马加鞭的同时却紧紧地勒住马儿的缰绳,跑不快也停不下来,无法进行顺畅的协调运动。这样的结果就意味着机械运动出现了紊乱,使看似强大的多年技术积累顷刻间荡然无存。事实上,声乐表演者在其一生的歌唱道路上时常要面对演出出现状况现象,看似风光的表象下,各自怀揣着历经坎坷的心路历程。就一般意义来说,歌唱者声音失控是正常的、经常的。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得演唱的生理与心理的能力得到锤炼和提升,歌唱良好控制成为常态。因此,在讨论失控成因这一命题的时候,我们是以学习方向正确,即在一切学习顺利的境况下而产生失控的现象。解决的好就会增加前进的动力,反之会成为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毁掉前程。而错误的学习过程将直接导致紧张过度,声音失控的恶果,这样的声乐学习者只有开始,在还没来得及很好地登到表演舞台之前就已经倒下了,对声乐学习者来说,这是熟悉的凄凉风景甚或是悲剧性的自传。#p#分页标题#e#
二、歌唱者声音失控现象产生的心理分析
艺术表演是人类独有的。歌唱的实现过程是人身体中掌控语言、发声及音乐旋律的神经系统及肌肉运动的结果,其机能反应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它不但要求生理功能的参与与实现,更是心理过程的结果。可以说,歌唱表演过程的一系列表象,完全是心理引导下的生理控制着歌唱器官,使发声在其所需的审美要求和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反映出来的一种符合歌唱要求和生理规律的心理运动状态,总体来说,长期良好的学习过程是建立正确发声、合理掌控歌唱的基础。导致声乐表演者声音失控的原因很多,而且非常复杂,它是人博大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1.嗓音条件和歌唱诉求。对于初学者来说,歌唱失控现象与歌唱者的嗓音条件关联密切。有人天生音域宽广,自然在发声的过程中产生的压迫感相对会小得多。那些混声困难的声乐学习者在重视并致力于解决换声的同时,先入为主的把高音视为危途。所以,很多男高音常被称为“难高音”。另外,对于每一个声种来说似乎都以解决高音为目标,因高度重视,而产生畏惧心理。保罗说:“很多歌唱演员都认为自己的音域有限,当他们得知自己唱的比预想的要高时,才明白这既是心理问题,也是嗓音问题,或更多的是心理问题[5]”。同时,像在生活中一样,有些人总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并恨不得马上就达成所愿,在能力不及的情况下,要求自己有上佳表现,期望获得最高的成绩、得到最好的评价,无形中就形成了强大心理压力。用这样的心理状态进行歌唱活动,导致声乐表演者在发声时时刻关注声音,害怕出现不良状况,结果却由于过多的心理压力,使得歌唱进行当中发声器官紧张过度,声音失控反而频繁出现,制约了演唱能力的充分调动。
2.技术训练。声乐表演是一个自然而又十分复杂的神经、肌肉运动过程,若想获得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并求得运动的平衡与协调,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都需要在时间堆砌下循序渐进地引导和磨炼,否则,便难以在歌唱时保持发声的最佳状态。尤其是在解决有难度的音区问题时,比如高音:演唱者常会越唱越紧,但在一个声种内并不存在歌唱者声音能力的问题,而是生理与心理基本的协调没有做好调整,随着音高的上行,发声器官的肌肉运动失去了平衡,产生心理失控,而其又反作用于生理运动,影响生理运动的协调,两种失败的调控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歌唱状态现象。沈湘曾说:“如果你的中声区紧的程度是3,到高音这毛病就是3乘3等于9,紧的程度是5,到高音就是25。要特别注意不要急于练高音,练坏了改起来可难了。”[3]同时,在声乐学习的平时训练中,很多歌唱者只强调技术训练,不把心理训练当回事,崇尚技术至上,常常形单影只的进行练习,气氛单调乏味却不愿人参与。但在演出或比赛中,空间和观众量的巨大反差,加上场内观众的情绪以及演出规模的大小等造成的场上氛围,会不同程度增加声乐表演者心理因素向不良方向发展的概率,从而导致失控的发生。
3.歌唱者的个性气质。歌唱者声音失控现象时常发生,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那些品质优良,意志坚定的人会把失败看作成功之母,使得歌唱的生理与心理能力得到锤炼和提升,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或“字如其人”,意谓文章和书法等艺术作品能反映其作者的个性气质。巴莆洛夫指出:“气质是每个人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每个人的一切活动中都打上一定的烙印。”[6]歌亦如其人,一个歌唱者的个性气质,决定其艺术态度和表达方式。歌唱者如果十分挑剔自己,每一个声音都力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错,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压力。当压力累积超过自控能力后,就会时常产生失控。这是强烈的个性气质所导致的心理缺陷。有研究认为,气质是人在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的动力特征。这些特征会时刻反映在歌唱活动中,当困难出现时,它的表现尤为强烈,成为导致歌唱失控重要的影响因素。
4.演出经验。由于在过去的演出或比赛中出现过歌唱失控现象,严重挫伤了歌唱自信,于是当演出或比赛到来时就会产生恐惧感(这也与个性气质有一定的关联),进而形成了条件反射,形成心理学所指称的“目标颤抖”。演唱过程中心里七上八下不能安宁,总是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好声乐作品,出现“演出焦虑”,失控就会如影随形地出现在歌唱中。同时,也与声乐表演者的做事态度有关。当歌唱者演唱一首略显生疏或超出能力的作品,演出或比赛时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对节奏把握不稳,歌词不熟练,害怕忘词,或怕伴奏合的不好而担心出纰漏,尤其唱高音时对自己掌握的技术能力没有把握,生怕唱破高音,给演唱者带来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失控在所难免。有人看到艺术家的潇洒和自由,认为艺术家是安逸、闲散的,是享乐主义的,因而平时散漫、随意,单靠灵感与天赋来支撑艺术道路,无论演出还是比赛之前重视不够,准备不足,演唱过程中忘词,节奏、音准出现错误,技术状态不稳定,进而导致过度的紧张,造成失控。此外,还与歌唱者承受的压力有关。当我们把成功与荣誉当做人生最大目标时,人生的根基就建在了沙滩上。虽然像吉利那样有着天赋的嗓音并且学习顺利,并有过无数次比赛的成功经历,但因决定其一生的重大演出的到来,致使心理失衡产生失控现象。除上述几种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因素,毕竟歌唱是如此复杂的生理与心理交织纠葛的高级神经活动。如在演出或比赛中其他声乐表演者演唱程度的高低,实力的强弱、观众介入的情感倾向等因素,也是影响歌唱失控的原因,都是值得注意的。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良好的技术及心理训练(生理与心理同步训练本身就是声乐学习的内容)与个性气质会成为两股巨大的力量,并行则前行,相左则停滞甚至倒退。
三、克服声音失控的心理学途径
紧张和放松不能并存是运动心理的一大特征。就歌唱发声的运动过程来看,生理和心理诸器官的协调合作才能产生良好结果。发声器官不应有的紧张消除之后,情绪和心理紧张才会随之解除。可见,歌唱运动各器官之间自然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是形成歌唱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声乐表演的顺利进行有赖于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支持,当这种良好的心理预期出现时,歌唱是可以随我们的意志去调控和指挥的。因而,形成良性发展的根本所在,必须从声乐学习起步阶段开始着手,声乐爱好者要充分了解这一点。正确的发声方法是歌唱的基础,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良好的学习之路是通向成功的坚固磐石。看看那些伟大的歌唱家,他们的成长之路上都陪伴着优秀的声乐教育家,就某种意义来说,是后者成就了歌唱家辉煌的一生。#p#分页标题#e#
德米特里-赫沃尔朵夫斯基说:“我为自己树立的艺术目标越高,担心的程度也就越高,主要是担心自己在舞台上究竟能唱出几分。”[1]在声乐表演的学习与实践中,不论你对自己的事业有多么高的志向,多么大的决心,多么企盼能尽快攀上艺术的高峰,都要学会从长远和整体考虑其发展,而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因此,合理设置对自己的期望值是十分必要的。即必须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地确立有把握达到的目标,也就是歌唱者自己的技术与艺术水平正常发挥所能达到的程度。这样既能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又不会使自己丧失信心。当歌唱者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自己演唱的作品后,再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然,这个目标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因此,必须要稍高于目前的水平,但这个目标是可见的,是学习能力进步必然的结果。调低自己的人生目标,行动起来才会游刃有余,这是个性气质改善、消除演出焦虑的有效办法。在日常的歌唱学习训练过程中,有效消除紧张心理,避免歌唱声音失控,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认清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过分在乎一两个声音的对错、一两堂课的得失,也不计较一两次比赛或演出的失利,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向好的方向影响技术的发挥。要学会调整生活节奏,用不着每天把自己锁在琴房里拼命地练习,使心情被疲惫的身体带得更糟糕。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学会从容、淡泊的做人心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训练时要思想集中,解决问题,见好就收,不要拼命地狂吼高音或唱几个咏叹调过瘾。玩时要痛快,要放下学习中的烦恼。这样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平静下来。
然而,无论是谁,只要他走上后台,只要他从侧幕条后看一眼台下的观众,他的心情都决不会像平时那样平静。的确,对于声乐这种时间艺术来说,临场的紧张是无法避免的,因而,在即将演出之前,歌唱者有必要花一些时间来做一些简单实用的技术与心理训练,调整心态从而获得良好的歌唱掌控能力。在候场的时间里,用平时训练中简单而又容易做的一两项发声练习曲来练声,尽可能做到平稳和从容,并在练习后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如能够同一个在现场准备演出的同事或同学一起做此练习会更好(有老师在身边最理想,吉利在事业发展之初,几乎每一次登台演唱都是在老师的精心调理之下进行的),能使相互之间监督克服自己不易觉察的毛病,相互参照形成互补,增加成功信心,同时能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身体运动是减轻甚至消除紧张心态等不良情绪的良好方剂。此外,在演出前用呼吸调节法进行练习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简单而有效。既使歌唱者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又起到技术训练的作用。进行呼吸练习时,根据不同的情绪状态应用不同的呼吸方式,如想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采用缓慢的呼吸练习最为有效;若需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采用深长吸气与强有力的呼气练习效果最佳,采用呼吸练习既可以得到安静的心理效果,同时让歌唱器官活跃起来,获得对歌唱呼吸功能的控制,使歌唱者产生可靠感。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运用念动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即有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映,通过对运动的想象和回忆来实现,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作用。歌唱者在演出或比赛前,在想象中把歌唱从技术到音乐直到表情及形体表演进行过滤,在脑中形成精彩、准确的表演动作和技术状态,同时选用明确而正面的思想进行心理暗示,在想象中完成歌唱技术、表演动作等一整套内容。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表演技术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歌唱者从紧张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演出或比赛。另外,回想过去成功的演出或比赛,再现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的自信,愉快的体验,会使歌唱者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歌唱者在演唱前多想过去那些令人自豪的、愉快的、取得优异成绩的演出或比赛,能够帮助其摆脱眼前的不安情绪,如果歌唱者在演唱前的“一瞬间”想象出自己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情景,就能激发演唱积极情绪的增长,从而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平。
在演唱过程中,当紧张情绪出现时,学会面对和坦然接受自己的紧张。不要与这种不良的情绪相抵触,而是接受并体验它。你必须相信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你要训练自己试着像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心理害怕的现象,不要让这种情绪完全控制住你,甚至你可以选择和紧张心理对话这样的方式,问自己紧张的原因从何而来,自己所担心的结果最坏可能达到什么程度,这样,你就不会陷入到紧张与害怕里边去,同时,进行自我暗示:“如果我心里紧张害怕,那确实说明我的紧张与害怕很强烈,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因此而停止歌唱。”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能够从容坦然地应对之。然后有条不紊地在音乐和歌词营造出的氛围下表达自己的感情。还有一些专门性心理调试方法,需要声乐学习者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进行训练把握。运动心理学为我们安排了非常多并有效的心理训练技能,这些方法对疏解心理问题非常有成效,需在日常学习中时常研磨,成为心理调节随时应用手段,达到消除歌唱者演唱中紧张心理,集中注意力、调整歌唱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这样长时间正确有效的技术与心理训练,就会培养出良好的歌唱掌控能力。有了这些有效的心理调节训练,会帮助我们有勇气面对舞台与观众。
四、结语
总之,只有每一次都认真重视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找到原因加以解决,才能使歌唱道路长久而平坦。约-霍夫曼在《论钢琴演奏》上的一段话说:“艺术家在乐曲的任何特殊部分都能分辨并且感觉到他的乐器能有多大反应,使他不至于违背美学原则。”[7]他告诉艺术家永远让激情与技巧在合理、恰当的范围内,并成为头脑掌控的工具。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自己合理调动歌唱器官的能力,既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当中,充分发挥和表现自己的情感与技能,又要清醒地倾听自己的歌唱,并有效地驾驭自己的歌唱,客观地注意自己的表演,在投入全部热情的基础上,保持冷静,努力使歌唱按照应有的技术状态和情感展开与发展,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剔除焦虑的歌唱心态,有效地掌控自己的声音,当歌唱者进入这样的境界,就能自由地歌唱了。正如郭德所说:“归根结蒂,歌唱是一个简单、自发的心理过程,在各种心情中,快乐也许是最重要的。”[5]好心情有助于协调发声器官各部分的关系,调整它们的位置。使歌唱成为快乐,带给别人,更带给自己。#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