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思考

多年来,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和提倡艺术教育,全国各地中小学的美术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但仍存在与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的差距。我们在改革开放、富国强民的进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仅仅是个开始,需要完善的方方面面很多,需要下大力气做的实际工作很多。

而更新传统观念,拓宽思路,开阔眼界,真正认识素质教育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从小学时就学习绘画,美术基础较好,临摹画册和课本范画,都能够临摹的很像印刷品,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可是在“即兴创作”课上,却无从下笔、不知所云。再看有些美术基础不扎实、甚至基础较差的同学却得心应手,画的随心所欲,可谓五花八门,无拘无束中透着天性的灵秀。作为美术教师看到学生这般主动的发挥自己创造潜能,心中充满了喜悦。

当然具备临摹能力,缺乏创造能力的现象并不普遍,却反应出了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排除家庭和社会对美术教育认识上的偏见与误区。国内许多学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却见不到实质的实施行动。

由于体制的原因,高考升学率始终是学校的重中之重。美术教育设施不完善,很多学校不认为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多数中学上美术课仍在普通教室,没有专门的美术课业教室,许多美术专业课程无法展开,学生临摹课本成了美术课唯一的教学手段。也有一些美术教师图省事,一进教室就让学生翻开书本临摹了事。这种现象在美术教学中反映突出。另外,多数仍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美术作品的好与坏,对表现性的,强调形式美的抽象作品嗤之以鼻,这与美术教育历史有关,也与教材编写重点、难点的偏倚有关,又与多年来美术课堂讲解不深、不透有关,还与世俗的认知观念有关。

许多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论好坏、不分青红皂白的给孩子买临摹画册,不管艺术水准高低,也不懂什么是“适合年龄段”,无意中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发展,忽视了学生天性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发掘,把艺术教育简化为能画两笔画就算完成美术教育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完成和实现教学目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的、全面的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有别于它类课程的教学,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主要分为四大类:1.欣赏课2.绘画课3.制作课4.工艺课。欣赏课为感受美、认识美的过程,绘画课、制作课、工艺课是实践、亲历、感觉和发现美的过程,最终实现能够具备创造美的能力。

显而易见,营造学校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创建专门的美术课教室是首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在普通教室临摹课本”的必备条件。我们通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往往不单纯指天赋的“直接兴趣”,还包括不具天赋的“间接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间接兴趣”转换为“直接兴趣”尤为重要。现在中学美术课的问题是相关辅助教材、欣赏课教材资料的缺乏,有些课本经过多次印刷,色彩效果非常差,画面模糊不清、数量有限,很难使学生真切的体会作品的美感。所以,具备一定数量的画册、光盘、网上下载资料、电脑硬盘、制作CAI课件是必备的条件。这样可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学生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认识能力、发掘创造潜能。

美术欣赏课的第八课中图片套色模糊,画面效果不好,利用录像片、VCD整理之后,组织学生边欣赏边提出问题,学生们涌跃发言,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有利,也对解决课文中的知识重点、难点十分有利。通过录像机不同角度拍摄制作(立体构成)的过程,能解决制作过程复杂等问题,同时多次重复播放,使学生明确、自信、愉快的理解制作过程。

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是理解和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培养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的教学目的。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①色彩写生课中,采用不同等次分组:一组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将苹果、雪梨、香蕉放置一起,以区别不同的色彩及造型。二组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将同类雪梨放置一起,以观察、体会同类物体的色彩变化、造型的区别。在进行形象记忆的练习时,出示物体一段时间后收回,让学生凭记忆描绘。其结果很有意思,学生们画的五花八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学习的趣味性。从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正方形变汽车、房屋、手帕、电视而再夸张变形为鲸鱼、火车、大桥等形象的练习,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兴趣极为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