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新力;从艺术的角度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的追求,有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仍然受传统僵化教育思想的影响,背离了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解读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为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简单的符号化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往往喜欢鲜活新奇和造型复杂的事物,如鱼儿、小狗、变形金刚、卡通人物以及玩具枪等。学生在认知这些复杂新奇的事物时,往往对他们具有解构的冲动,因为他们不像乒乓球、杯子、桌子等那么简单,而有些美术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复杂的东西只要简单地向学生表达一下就可以,而当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为什么”时,老师也往往回答:“就是这样的。”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2.缺乏对学生内心感受的解读。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人们情感表达的窗口,通过一幅画像以及它的绘画方式,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然而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往往以传授绘画技法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学的内容也是以临摹他人的作品为主。然而儿童的兴趣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儿童的天真和好奇心不应该在美术课堂上被抹杀。老师也不应该以他人作品为标准,令学生都按照此种标准来执行。例如,某张画所表达事物的形状和色彩都很符合标准,但是每个学生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或许换一种形状或者色彩会更符合某个学生的内心需求。 二、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新对策 1.加快从简单技能教学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转变。让学生热爱美、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美术教育的第一大主题就是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传统的美术简单技能教学是教条主义授课,会抑制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因此要加快从简单技能教学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转变。 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让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来。新教材的编排比旧教材更具有人性化、更具弹性,教师要灵活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备课。 其次,要定期欣赏高水平的作品。 经常组织学生到展览馆、美术馆或者利用课件欣赏美术作品。 在欣赏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品本身的含义,更要挖掘作品的思想表达,让学生产生与作品主题强烈的共鸣。 再次,让美术回归生活。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表现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例如,让学生自己用积木来表达内心所想,激发其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予对美的感知和享受。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的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和解决美术问题时所表现的一种思维模式。美术的创新思维包括:灵活性、精致性、流畅性、新颖性和敏捷性。 首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和培养。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千万不要限制孩子的想法,不能轻易就说这种想法不可以,那种做法是不规范的。应当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要注重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技能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获得学习的规律和技能,逐步形成一种勇于探索、乐于探究和喜爱质疑的创新型心理倾向。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准确表达思想和交流想法的能力。 再次,重点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充满创新的情感,比如强烈的创新热情,远大的志向与理想等因素。 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创新才能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久而久之,形成的是学生的创新人格,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去抒发情感,去创新。 三、小结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制度,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课内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真正为孩子们创造出自由探索、自由表达的良好教育环境,为孩子们的美术素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引导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