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专业史教育改革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史是一门叙述美术的起源、发展、变化和衰颓以及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和不同艺术家及其不同艺术风格的学科。在我国高等院校学科课程规划中,除部分美术院校设有美术史系对之进行专门研究外,美术史又是美术院校非美术史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积淀美术史知识,拓展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并对其艺术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存在问题 尽管美术史是美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但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教学中,非美术史专业的美术史课程教学多年来一直是最薄弱的”[1]一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真正的达到教学目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美术史课程形同虚设 “重技法,轻理论”的培养模式虽通常为世人所诟病,但大一统的“唯技法论”现象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尤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美术史理论课学科性质特点致使其在求职时不如美术技能那样受宠,因此我国美术院校非美术史专业的美术史课程更遭遇院系领导、一般教师乃至学生的普遍漠视,形同虚设。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重技法,轻理论”培养模式的推行,加之人事改革力度的增强,必将导致美术院校形成美术史专业教师虽严重不足却因编制紧缺而无法改善的硬伤,进而造成美术史课程不得不由技法课或其他非美术史专业教师教授的荒唐现象,故美术院校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课程师资队伍总体难免具有良莠不齐和力量相对薄弱之嫌。 (三)授课方式固化、单一 美术院校美术史授课方式一般为课堂教学,这种“圈养式”授课方式虽利于知识的集中传授,便于统一管理,但其缺陷却也不容忽视。固化、单一的授课方式,既易于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展,也不利于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四)授课内容的所谓“重点论”和人为“中心论” 美术的范畴既包括绘画,又涵盖了书法、建筑、雕塑以及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但部分艺术院校美术史教师教学中却通常对绘画艺术凸显有余,而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则一带而过,这种所谓的“重点论”和将美术史简单等同于绘画史的美术史观,无疑是狭隘的。此外,他们又极力标榜“晋、唐、宋、元精华论”和“欧洲中心论”,致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显然这种“精华论”和“中心论”已严重违背于人类美术发展的史实,是非常荒谬的。 (五)成绩考核方式不科学 美术院校美术史课程成绩考核通常采取百分制,一般由平时成绩(40%,包括出勤、作业等)和考试成绩(60%)两部分组成,考试方式的固化和所占分值的过于突出,易于学生投机取巧和作弊行为的滋生,甚至会导致“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的学生成绩远远超过学习刻苦学生成绩的荒唐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所以极不科学。总之,美术院校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美术史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对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培养模式,重视美术史教学 美术史可以积淀美术知识,拓展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因此美术史的滋养无疑是技能更上一层楼的原动力,而理论的缺失,必将使技能提升呈现后劲严重不足的发展态势,所以美术院校必须改变“重技法,轻理论”的培养模式,而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技法、理论“两条腿走路”,才能确保艺术院校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教学又快又好地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二)建设“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 美术院校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课程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决定了“又红又专”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美术院校院系领导要纠正“唯技法论”的错误观念,充分重视美术史课程教学,并适度引进一些美术史专业教师;其次,部分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教师也应汲取更多美术史学科专业知识,努力钻研教学。总之,只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和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教师的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校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课程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力量相对薄弱的窘况。 (三)改善教学环境,发掘教学资源 客观条件所限,美术院校师生接触美术作品原作的机会不多,加之美术的视觉性和“读图时代”的来临,决定了美术史课堂授课时应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等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展开图片教学。“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师传播知识,有利于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目标的实现。”[2] 此外,美术史学科知识体系开放的性质,要求教师应大胆走出课堂,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画展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并尽可能组织学生对美术遗存进行实地考察,体验历史上美术作品的原生态,这既可以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美术知识,又可以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改革拓展授课内容 首先,应纠正把美术史简单等同于绘画史的狭隘美术史观,打破所谓的“重点论”,将书法、建筑、雕塑以及工艺美术等与绘画艺术一视同仁。其次,在美术史漫长发展历程中,世界民族无论强大与否,都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要批驳所谓的“中心论”,树立“平等论”的科学观点。最后,美术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故应纳入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进行阐述,而美术专业学生通常对文史、哲学知识缺失,因此美术史教师授课时应适当拓展文史、哲学知识。#p#分页标题#e# (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美术院校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课程现行成绩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因此必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平时成绩仍占40%,考试成绩则削减为30%,另30%则增为答辩方式。虽然考核环节较以前复杂,但这种考核评价机制的引入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状况,避免付出与收获严重错位窘况的再现。 三、结语 我国高等美术院校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和人才的培养。为了改善学生质量继续下滑的尴尬状况,确保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课程教学尽快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并适应时展需求,对美术院校非美术史专业美术史课程进行教学教改的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