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学美育培训,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美育的涵义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组织生活并实现自身的美化问题。 对于美育,不仅学生不重视,一些教师、领导也把它置于脑后,认为学校美育可有可无,还不如把教学时间集中在智力的开发上。这些片面的认识,既影响了学校美育的实施,更阻碍着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的功能及其重要性。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目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使学校美育得到重视。 二、美术教学中如何加强美育 美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不等同于学校的美术教育,但是美术教学在美育方面确实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第一,如何欣赏美。 在学校美术课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学生如何欣赏美。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他们轻松愉快,朝气蓬勃地学习。并能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奋发学习。 第二,正确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艺术作品。 因为美的形象和美的作品所激起的情绪体验,并不都是健康的、高尚的、有益的、对身心成长有利的。例如:古罗马时期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雕象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有些人感受到她具有宁静、柔和、温顺、健康的女性形体美……而有些人则从他们优美的躯体和造型中下意识地寻求刺激和不健康的消极意识。这就说明了美的作品和形象的情绪体验不只是积极的,而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有时也会因一念之差而使某些思想不健康的人误入歧途。 由于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知识发展阶段,明辩真伪、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在审美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某种审美观点,而他们的观点也有可能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有高尚的,也有可能是低级的。因此,在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形态的美时,要帮助和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丑、善恶、高尚和庸俗,并能够对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中发现美。 要善于从平凡的形体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只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才能从复杂多变的自然物体中搜寻到美的所在,才能更好的表现出美的物体和美的形象。带领学生经常在大自然中去写生或欣赏起伏的山恋、婉蜒的小路、各种景色千奇万状,使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吸收大自然的精华,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性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的所在、美的愉悦,获得更多更好的美术知识。这样就自觉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第四,正确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识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美是什么”这个问题,自从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后,各个美学家都作出了自己特有的回答,但始终没有一个结论和标准。而人们爱好美、追求美,由于时代、阶级、历史等原因,何以为美,何以为丑,总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有的则恰恰颠倒美丑。在日常生活中审美活动大都自然而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但由于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观点不同,其效果大不相同。一般的说美好的事物给人有一种很强的感染力,吸引人们接近他、感受它,给人以愉快的审美享受。一片山水、一树红花、一支乐曲、一幅绘画……都会以无尽的情趣吸引着人们。 总之,美育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是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人的心灵的。因此除了要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提高艺术素质之外,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有能够明辨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 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吸收一些前人或生活中美的精华,并学会怎样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一代公民,要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就要利用教育这一重要阵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才能达到真正的美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