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绘画发展与美术大众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近代第一城市上海,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开始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其包括文化观念、行为方式、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趋时务新的生活时尚,绘画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以独特的视觉图象构成了文化的新形式。这些图象导源于近代上海工商业的兴盛,随着市场的开拓、印刷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化媒介的增加,不仅流传于本地的各个社会阶层。而且扩散至内地和东南亚地区。其传播面之广,影响力之深。是当时其它文化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刊,它的出现应该说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撰诸古采风问俗之典”,并“辟新奇,广闻见,流布四方者也”,“选择新闻中可喜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为后来绘画时事新闻确立了最佳典范。 《点石斋画报》的创办者揣摩透了当时普通民众的心态以及社会心理走向,又能迎合读者的需求和口味,因而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普遍关注和喜好,社会影响巨大。((点石斋画报》主要由“奇闻”、“果报”、“新知”、“时事”四者,共同构成,以图配文的形式把知识传播于文化素质较低的民众。 所以,创办人美查在选材和文章的整体思想上,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社会下层民众的猎奇的心理,故它用大量的篇幅介绍“新知”。对“新知”的渴求,成为他们阅读画报的动力之一,也是画报卖点之一。“新知”的介绍,无论是对知识界,还是对普通民众来说都是求知的诱惑。当然,“奇闻”、“果报”的内容也是为了迎合大众趣味而设的。 《点石斋画报》内容十分广泛,不同兴趣的人尽可以各取所需,分别从中找到诸如华夷之变、西学东渐、维新变法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民间风气,乃至政治、军事、民族、宗教之类的题材内容:战争风云、中外交涉、船坚炮利、声光电化、舟车便利、飞行想象、租界印象、西洋奇闻、东赢风情……可以说《点石斋画报》扮演了晚清社会窗口的角色,借画报生动展现出来时事与趣味。 《点石斋画报》用感性的画面引起了视觉的冲击,当然得益于画报的西画风格,以及背后蕴含的“求真”的取向,用《点石斋画报缘启》的话说,是“西画以能肖为上,中画以能工为贵。肖者真,工者不必真也。既不皆真,则记其事又胡取其有形乎哉?”陈平原先生在《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中把《点石斋画报》在晚清的特殊意义概括为:“用图像的方式连续报道新闻,以‘能肖为上’的西画标准改造中画,借传播新知与表现时事介入当下的文化创造。”这里,图画的首要意义在于传播新知,推进美术大众化。 《点石斋画报》有两个特点: (一)为时事性,信奉“图有功于社会”的原则,以“新闻画”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官场黑暗,揭示国家多难、时局维艰,起到警世的作用。 画报最多的篇幅是政治事件和社会新闻的报导,中法之战和中日之战的图画中记述了事态的发展,也富有倾向性地表现了嘲笑敌人、颂扬自己积极思想,反映了正在觉醒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心理状态。可以说,《点石斋画报》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群众更加关心并更加注意当时的政治及社会的现实,并传播了爱国主义思想及对于社会上新事物的兴趣。画报也曾介绍外国的生活轶事笑话和科学的新发明,有传播知识的作用。 (二)为社会性。《点石斋画报》也以大量篇幅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间习俗,内容多是人们茶余饭后喜闻乐知的社会新闻。诸如《孝子可师》、《戒赌断指》、《风流惹祸》、《骑驴肇事》等,每图上方配一段文字或诗句,标题多用朗朗上口的四字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在当时,《点石斋画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知识结构,天文地理,中西时事,天下奇闻,无所不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信急来源和知识来源,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读报也成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点石斋画报》的流行得益于石印技术的传人与推广,这是美术大众化的物质基础。 石印技术发明于奥匈帝国,以天然多微孔的石印石作版材,利用水油相拒的原理,用脂肪性的转写墨直接把图纹描绘在石面上,或通过转写纸转印于石面,经过处理,即成印版。印刷时,先用水润湿版面,只有图文部分能附着油墨。其优点,一是制版快,印刷快,较之木刻不知要快多少倍;二是逼真;三是价廉。这一技术,于1833年传人广州,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上海等地。利用这种新技术的民间画家们创造了石印画报,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传播萌芽中的新思想的美术工具。 以图象为主的画报,画师的作用确实举足轻重,他们成为传播新知的要操作者,导致感觉世界方式的变化。他们是美术大众化的主要实施者。 因此,《点石斋画报》的出现也有十分重要的美学意义。《点石斋画报》的主笔吴友如、金蟾香等原来为苏州桃花坞的年画画家,他们熟悉群众的生活和他们的心理特点,所以,他们的画报追随着有历史传统的年画,在当时获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众,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吴友如原来擅长遵循着古老方法描绘古装美女,但他的点石斋画报不被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思想束缚,而以群众要求进步的心理为依据;继承了年画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发挥了绘画艺术反映生活的作用,使之得到群众的普遍承认。吴友如和其他画报画家大胆地运用了新的表现方法,创造了有真实感的人物形象,和有复杂的生活内容的构图。吴友如认为绘画当跟时代而变迁,时代有这东西,就可以取为画材,不必拒绝新事物,融时代气息于画幅。 他从而把新鲜事物作画材,如介绍外国的风俗景物、高楼大厦、轮船火车及声光电气等科学奇异的东西,在每幅画旁,加上一段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字,将画面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图文并茂,很受市民读者的欢迎。#p#分页标题#e# 按陈平原先生的话说,《点石斋画报》的创办,开启了图文并茂因而可能雅俗共赏的“画报”体式,这既是传播新知的大好途径,又是体现平民趣味的绝妙场所。其次,“画报”之兼及“新闻”与“美术”,既追求逼真,也包含美感,前者为我们保留了晚清社会的诸面相,后者则让我们体会到中国美术的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