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教育中的美学完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空间,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叫作美术。它,影响到人们对美的看法,往小了说通常指审美观,往大了说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情操。因此,美术教育在现在教育中还是占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的。所以,剖析美术得知其重要性,发现美术教育中产中的问题并作出改正,把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相结合使之更加完善,都是重中之重。本文当一一说明。
一.美术的内涵
(一)观看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亦即是看的艺术。在绘画过程中,“看”是研究描绘对象的起步,“线”是从对象身上分解出来的抽象因素,通过看,利用对象身上的描述因素来表现对象。
(二)感觉“美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是关于感觉性学问的意思。我们观看自然景物和艺术品时,总会有种种感觉。作为视觉的感受,自然离不开“看”,可以说它是看的延伸。
(三)意识我们所说的意识是审美意识、造型意识、整体意识。它与“意识形态”之意识,要区别开来。当今我国美术教育,把美术素养、文化情境、创新精神等,作为教学实践的基本“理念”,实质上就是把意识、观念、精神、素质,看作是教学内容至关重要的强调。换句话说,它强调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启动心灵感悟,开拓想象联想,注重情真意切,讲究精神境界,并把它落实到美术素养上来,看成是重中之重。
(四)关系美在关系。画面上存在着诸多的相依相映、对立对比的相互关系正是丰富多彩、和谐完美的体现。画画,说白了,就是画关系。
(五)技艺在词典上,“技艺”是一个独立词,指富有技巧性的收益,在绘画艺术中,技与艺又分又有合:技是艺的巧妙技能,着重于造型的准确和严谨。艺是技的表达内涵,艺通过技来表述深在的精神。
二.现代美术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产生的问题由于学生现代美术素养的缺失,更多的学生不能欣赏像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理解现代绘画可以说是一种羞辱。现代构成意识的缺失。构成意识是现代美学很重要的一种意识,但这样一种重要的意识在我们的教育中却被严重地架空。学生在绘画作业中常表现出绘画语言的缺失,绘画语言千人一面。
(二)产生的原因我们常以画得像不像来评判学生作品。学生往往被具体的物象所拘束不敢动手画画,这种恶习会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加深,所以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绘画越觉得难以下手,这是“把图像画像”的思维定势在作怪,如果画得不像某个物象就认为自己画得很差。我们所教给学生的绘画表现语言不丰富。长期的卡通样的绘画形式的熏陶把我们孩子的审美能力低俗化,变得只会刻意去追求用那种光滑的线条来表现事物,只学会一种色彩的语言。我们给学生安排了太多的主题画教学内容。现在这样的课程有很多,我们为之自豪的课堂实际上成为大量重复的无效劳动。
(三)解决方法
1.解放学生的审美视野。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现代绘画富有个性、生动多彩、打破常规的造型和用色。这种固守单一绘画风格的审美视野势必造成他们进一步欣赏别的风格的包容度,对多种绘画风格的排斥必然降低审美的狭隘。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视野。学会从不同绘画风格中领悟美的能力。
2.教给学生丰富的绘画表现语言。绘画语言丰富才能达到表现的自由。像语文训练最关键的是积累语言和训练句式,绘画也要训练不同的表现语言。这些表现语言也散落在各个美术大师的作品里,每个大师所创造的个性化的绘画表现语言都是我们的学习内容。
3.自由绘画题材课程的开发。为了让学生掌握多种绘画语言,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个性语言,我们最重要要做的是去唤醒。去让学生随心作画。是让学生发现自我的表现语言,肯定自己。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和对话,引领学生发现自我。引领学生自由表现,认识到“什么都可以画”。
三.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以往那种纯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由技入道”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传统的审美也暴露出许多不足。现在人们对以前重视技能而忽视人文精神所带来的影响开始反思,在其他学科中也开始注意到渗入人文思想。无论是从社会、时展的需要,还是从美术教育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都必须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旗帜鲜明的把人文精神作为美术教育的目标
教育目标的设置取决于当前社会与学生的需要以及专业学科本身的特点。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我们应该旗帜鲜明的扬起人文的大旗,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培养专业技能和培养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他们素质高低直接反映在学生的身上。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美术专业的教师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提高教师的现代意识和人文素质。
2.培养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3.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4.要有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创新教学观念,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把课堂作为主要的阵地。这里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最频繁的地方。要加强教师的培养,更新教育观念,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逐步渗透人文思想。每位教师要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改革,重新认识和理解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互相对话的场所,而不是教师单独表演的地方;让课堂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的场所,而不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知识技能的场所,而不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场所;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宏扬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品性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校要努力营造一种上品位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正统的、经典的文化为主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体现浓厚的学术氛围,做文化底蕴的积累。克服校园文化过于单一、肤浅的局面。也要加强校园自然环境的建设,创造一种整洁、有序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熏陶下,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做人和学习,逐步提高人文素养。#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