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学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教学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发育时期。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还处在发展变化中,因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不管担任什么学科什么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有责任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中由于艺术形象的直观性、具体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胜过空洞的理论说教,艺术形象的审美性与情感性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画面上展现的思想情感的教育。美术教育中美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与教育学的原理相结合,使这种吸引力变成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对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品质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功效。

一、美术欣赏课对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的影响

初中美术教学不是专才教育,而是普及性国民素质教育。学生通过审美教育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材中所选择的美术作品都具备健康有益的思想内容和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有着客观、真实而又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题材。在教材中,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风景画;有中外美术史上典型的历史画;有给人以美感享受的精巧工艺品与造型别致的图案设计。这些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蕴含着艺术家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对启迪中学生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美术欣赏课堂中,我遵循审美的规律,带领学生欣赏,点评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课件等,给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比较、讨论、分析作品,自己体验、思考、鉴别,发表见解;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手工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勤劳品质的影响。

美术教师一方面要传播美术文化,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想象思维、类比思维。在教学中要保持学生独特的个性,给学生充分发挥的自由,形成创造性人格。手工制作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它以可视形象夺目,以有情有趣怡人,在实际操作中能启迪学生智慧,培养能力,养成习惯,陶冶情操。当今的中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对他们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有利于改掉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能干的朴实品质。在上初二年级《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这一课时,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准备橡皮泥、紫砂土等可塑的材料,学生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上课时学生更是兴趣盎然,还没有讲理论知识,他们就动手做起来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惟妙惟肖。平时上课表现不积极的同学在这样的动手课中都积极参与制作,而且创意很好。在此之前,我没有想到学生能做出那么优秀的作品,学生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动手能力那么强。我们还举办了全校性的展览,优秀的作品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的一堂美术课,我想学生一定终生难以忘怀。

三、合作学习淡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手心的宝,导致很多孩子自我意识很强,很多方面都表现得比较自私。现如今的社会,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仅凭个人的才能不顾与其他人的团结合作,也成就不了大事业。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都非常强调个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要想成为成功的人,就要培养这样的意识。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增强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人际关系能力等。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适应新社会、新时期对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四、在基础教学中用艺术美与现实美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临摹与写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手段。通过临摹让学生懂得并掌握线条的组织、造型的塑造、色彩的调绘、构图的平衡奇趣,从而对每幅作品的艺术美有更深的体会。美术中的视觉元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学校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情操,它是带有理智性的与正确的价值评价结合在一起的各种高水平情感的综合体。现在心理学认为具有高尚情操的学生能够自觉地刻苦学习,追求真理,他们往往身心健全,具有完美的人格。速写是短期内提高绘画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造型•表现”课程的设计中,我一般都会给学生更多速写写生的机会,带他们到校园画风景、建筑;到市场画场景、人物;画自己的同学。这样的课程设计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小物,在提高绘画能力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保护个性其实是保护社会的丰富性,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美术教学的表现活动中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都是良好个性养成的最适宜的环境。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无处不在,它在发展学生的直觉想象、思维及表达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美术使学生借助不同于其他非人文学科探索,理解主客观事物,形成丰富的文化修养,是通向文明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