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欣赏课的感受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谈美术欣赏课的感受,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浅谈美术欣赏课的感受

新教材改革中学开设美术欣赏课也有好几年了。我在高中美术教学岗位也工作了近十年,在考察、观摩了一些高中美术欣赏课之后,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总结如下:

一、专业理论知识是欣赏的基础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的,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各种关系以及其中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能广泛涉及联系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如一教师在讲雕塑的手段、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让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是对美术本身的独特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特殊的运用。大家都不会忘记北京奥运的大脚印———瞬间雕塑,也不会忘记上海世博的水天一体的光与影的灿烂表演,还有现在流行的激光表演。

二、形象思维与审美教学的关系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如果教师还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是无法积极高效组织教学的。在美术的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断臂的维纳斯难道只是向我们展示另类的残缺美吗?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深入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上。因而形象思维与审美教学必须互相联系,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不可偏重一方,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相辅相成。

三、审美教学要以活动为中心欣赏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理论问题的讲解,一定要在具体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只用口说或者是只看图片影像资料。在45分钟的课堂上,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集中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美术教学,适宜以活动课模式来操作与教学。

在赏析美术作品时,教师应该就学生身边熟悉的优秀素材加以利用,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艺术的本质特征的领悟。

比如,我讲授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时,就拿我市的城市雕塑为例,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我们家乡作为远古大象的家园,很早以前我们有一尊“大象”的雕塑,其实是一个幼年的小象样子憨态可掬,十分可爱,站在一个巨大的象牙上,放在十字路口感觉是找不到家的孩子,后来雕塑被放到了一个森林公园里,就好像是小象回到了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