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美术

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学

 

20世纪中后期,很多概念型的学科出现。80年代,美术学概念被正式提出,美术学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学科,也意味着此后“美术”有根无据的现象被弱化下去,美术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学科。当然,这也是邓福星先生在88年的11月全国美术理论会议上所提出的。美术学成为综合的美术学科概念化被加强,以造型艺术作品研究的对象,他的研究对象包含了美术的历史,美术批评、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理论,都归纳进入了美术学的范畴。在1990年之后,正式命名为“美术学”随后在各个美术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美术学”系,这个举动标志着学科在我国被全方位的确认。因而,高等师范的美术教育当中,要注重“美术学”的重要作用,美术理论基础的扎实与否,关系着高等院校所培养的美术专业的师资是否具审美能力,是否对美术学科具有科研能力,也意味着美术鉴赏的能力和评论的基本能力的高低,这些能力将影响到我国的大众审美情趣与美术素养。   一、课程的结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依旧存在   近几年,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受到重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在办学的规模、在专业的构建上,专业课的结构上都有了提高,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存在问题。《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美术鉴赏》等课程,目前是我国的美术教育课程的科目,但是课时量却严重的偏低,大部分的院校技法课程占据到总课时的60%以上,这种不合理设置,会严重影响高美术师资人才的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   二、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师范类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对待“美术学”的课程问题上的学习态度,还主要停留在理论的考试是不是能够过关作为关注点的问题上,根本缺乏学习的兴趣。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为什么学生会对“美术学”的课程缺乏兴趣。   理论课程的设置比较不合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教师的重视也是存在的一个客观原因,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师范类院校的美术学生,由于过于专注于专业课的培育,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的素养较差。尤其全国的高师类美术教育的招生环节所采取的形式是“低分录取”,我国现在美术招生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意义,“低分录取”的制度对于一心学习医术,对于美术有着较高领悟的学生而言,是件好事,但是也有一些“速食班”出来的考生,他们只是为了读大学而学习美术,丧失美术学习的热情,不热爱美术的学习,为了考学而考学习美术,这成为了很多文化素质较低考生的“终南捷径”。   三、“美术学”课程缺乏专业的美术学老师,师资力量薄弱   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的教学构架之中,“美术学”的课程自然也不会受到教学组的重视。很多师范类的美术院校对于相关的“美术学”课程都是选择由艺术专业的其他教师代课性质,而非是专业教师来授课。代课性质的教师,只能是兼代,缺乏一定的“美术学”的专业基础对于美术学的课程没有全面地了解,难以形成系统地研究,也难以做出系统地课程知识传授。教师不专,学生更无心学习。   美术教育一直都是把美术学科作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类别,他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以及能力,是为了促进国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若是单纯的以技法作为的美术教育,又如何承担起这样的目标。   美术师范类的教育是培养大、中、小等学院或是学校的美术教师的主要原则,师范类的美术专业学生代表着未来的美术教育之中的教育实施者,在校所学的,所形成的知识的结构以及基本的美术素质对于之后的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那种把技法的训练作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比较难培养出具完整的美术知识以及美术教师的素养。现代的师范类美术的教育其实就是把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的教育,因而学校要改变过去的思路与思想,尤其是处于信息爆炸时代艺术教育,要形成我国的特色,要让艺术的课程日益走向综合性,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全还要注重发展艺术教育对于审美思想的培养,要鼓励我们的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学习,要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要从传统的重技能模式中脱离出来,要把学习的中心做出转移,重视审美以及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培养。   美术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对于审美的认知以及对于美的表达能力的个体体现,不是简单强调技法的问题,美术表现的形式感,不再仅仅让学生知道,技法如何具体应用,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对于客观物象通过自身的理解与领悟的艺术再现,是作为了美术的主体的表现,能反映出创作主体的思想观念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审美的理想文化的修养等具体素质。我认为,美术类学院进行教育的初衷应该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的训练,应该更注重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具有较高的文化品格的创新人才。   在现代的师范美术类教育中,一方面要重视技法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应该看到历史上的美术大师基本都是文化大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思想和有精神的人,才能够成为文化教育的传播者,不可缺少文化。在这一点上,师范美术教育中开设的有关美术学的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美术学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001年7月颁布了新的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我国基础的美术教育现在正历经着我国自建国最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的观念,要懂得把人文主义精神融入进绘画当中,要能够为学生们建立一个较为宏大的价值观与艺术观。要改变过去的,单一的学习学科的课程设置,要教育学生掌握多一些的知识,建立起综合的学习体系。   要把美术学习当成一门素质教育的一种,技法与理论一样重要,把学科的知识体系单纯的来构建课程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了,现代的社会更为关注综合性的能力展示要从广泛“文化背景”之中引导学生来关注艺术,理解美术内涵。#p#分页标题#e#   美术学将成为人文的学科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有着自己的对象、自己的研究范畴、带有自己的目的性和功用,有着自己独立的品格。因而,在现代的师范类美术的教育学院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师范类的美术教育当中,对于学生教育的素养来说,不管是大学或者是中学的美术教育,所开设的美术欣赏课而言,都是建立在美术学的基础之上,要把相关的美术学基础理论课程与美术的技法训练课程协调在同一个平台上,科学的、合理的课程设置之中,才可以促进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国民的审美素质得到最大的培育。

阅读全文

美术校本的探索

1.美术课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

变专业美术为生活美术、活动美术,每一课都有情趣性,学生学起来能感觉轻松、有意思,有挑战性,能受到审美陶冶,开发智力,增进对美术的热爱。

2.注重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每一课都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自我实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本着上述理念,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开发,边实践,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里面的课程目标为主,逐步开发了一些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美术校本课程。我们学校较特殊,是一所招收思想行为偏差、偏常的、家长和普校教师都难以管教的中学生,源于其他的兄弟学校。学生不够稳定,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我们都会安排四课时的素描几何晶体,让学生能够简单了解美术的一些基本常识,培养造型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摸底的一个过程,从而安排以后的课程内容。2007年10月,我设计了一个“秋叶喷印”的课题,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楼后的小花园中,感受秋日自然界的浓郁气息,体验人与自然亲近的愉悦,同学们在花园里,操场旁捡拾各种形状的树叶,说笑着,舒展着疲惫的身心。他们把画纸铺在石凳上,席地而坐,伴随着《秋日私语》的音乐,我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利用水粉、水彩、牙刷、纸板等工具,学生合作喷印,也可以自己单独探究。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随意走动,但不可以破坏环境。每位同学的脸上都挂着喜悦,没有谁对这次课有什么心理负担,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感悟,无拘无束的创作,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他们的艺术潜能得到了释放,创造出很多优秀作品,也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在整节课里,老师已经不是什么权威,只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平等的伙伴,是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在这里,同学们得到的最宝贵的收获,是他们感悟自然、感悟生命、享受过程,感受艺术创作的自由,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次课还有文学的诗意、生物的标本采集、音乐的情调、德育的环境意识等多方面内容,具有人文性,具有知识的综合性。本着从学生兴趣出发,我还开展了泥塑课,制作泥罐,泥人,小动物等,我带着学生一边制作一边探索,尤其在制作泥人过程中,学生发现当泥干后,两块泥连接处很容易断开,我就引导学生怎样能够更有效的连接到一起,学生想到用牙签,铁丝在制作过程中连接,并且在以后的制作过程中这种方法得到应用,很有效。学生发现画室有很多泥塑放干后被毁坏的作品,还有一些放置时间较长被风干的泥块,便一起想办法,将泥块敲碎,试探性的加入清水搅拌,实现资源再利用,在这堂课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还引导学生自己去动脑,去探究,效果非常不错,在其中制作了大量的作品。在近期的校本课中开展了工笔花鸟课程,考虑到学生造型能力有限,于是我在课前将绘画底稿准备好,学生负责透稿,着色。在工笔课程中非常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谨慎的态度,我基本上做到每位学生手把手教学,示范,学生学的也很用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绘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学校进行统一装裱,挂在学校的走廊和画室中,部分作品允许学生个人收藏,或布置房间,或赠送给朋友,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开展《蛋壳画》,安排学生在早餐后收集学生剥下的鸡蛋皮,在校本课上创作蛋壳画,先用铅笔在木板上勾线,画出轮廓,学生将毛线用胶水粘贴到勾线处,再用蛋壳填充。由于鸡蛋壳的颜色变化较少,学生利用在家中收集的鸭蛋壳来填充云朵,地面等。2010年组内成员共同创作了作品《暖风》,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们又开展了剪纸课,剪报,纸浮雕,单色版画,多色版画等课程,从各角度,多感官调动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校美术校本课程已初见成效,但它的探索是长远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学生的不稳定性导致作品的深入程度不够,很多知识内容停留在表面;课程的安排怎样更使之科学化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自身潜力,不断专研,不断总结,积极行动起来,走进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校本课程的深化和升华。

作者:丁玲 单位:大连八十四中学

阅读全文

影视美术设计研究

一、美术师的创作空间

对于影视设计者,他需要把创作的注意力转向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中,从中捕捉素材,汲取其中的精华成分,创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而在影片创作中,是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在有一定费用下搭建效果逼真的影视布景。即要求其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进行自由创作。这就要求其对剧本的理解和与导演的合作。

首先,不能被动地遵守剧本要求。作为优秀的美术师应该有处理、整合、修改剧本的能力。美术师对拍摄场景整个空间的设计,就是对故事情节、人物生活的重要创造。导演在拍摄时的处理方法及对演员的调度取决于美术师创造的空间,所以对剧本的理解是对情节和人物创造的核心。在影视美术设计初期,美术师应该对剧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为人物命运做出合理的铺垫。与导演、编剧进行良好的沟通,把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导演,使场景更利于人物的塑造。

其次,不同的导演对于不同的影视作品会要求用不同方式,为适应这一要求,美术师需要与导演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导演对作品风格的要求,创作出符合导演要求的影视美术设计。美术师要养成运用视听语言进行创作的思维习惯,在情节和人物的高度问题上,先于导演进行思考,主动地去驾驭。应该在导演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剧本以外的造型空间。

二、影视作品的完整性

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是美术师的影视美术设计必须完美融合到整部作品中的。观众看到的虽然是完整的影视作品的动态影像,但是可以说凡是镜头里出现的一切事物都是美术师提供的,美术师的工作是最终被融入到每一个画面中的。在人物与场景的各个角度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美术师的设计理念和思想,但是这都是在导演总体构思内的创作。影视美术从多个方面渗透到影视艺术中,并且好的影视作品中影视美术设计是非常自然、恰当地融入到整部作品中的。

三、美术师的审美

阅读全文

民间美术形态知识

 

一、何谓民间美术   民何美术,就是产生于劳动者之中的,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它不是以作品的构成方式,技法材料作为分类的,而是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形态。   中国是个幅面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的差异,历史上文化中心的几经聚散和位置变迁,使得地域、民族之间出现了文明基准的不平行发展,民向美术因之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现象。其中既有人类艺术初始的神秘境界,也有上升期雄浑博大的气魄和成熟期丰硕的神韵。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   二、确定范围的尺度   我们不可能用一个固定模式去衡定民间美术的范围,只能通过对构成一件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条件的分析,去获取对它本质的认识。   卜民众自觉性的表现要求。比如姑娘为情人绣的花鞋垫、烟荷包,父亲生怕独生子不好养活,用石头雕个石狮子拴住娃娃,这些无一不是作者心甘情愿要做的事,并在创作中获得自我心灵上极大的满足。是人类本能的创造欲望在民间的体现和升华。有些作者会某一种技巧,一看到别人做,心里就“技痒”。   陕西洛川的王兰畔“心里一高兴就想铰(剪纸)”说明劳动群众的创作活动贯注着他们艺术的真诚。   2.民众自己的创作。民间美术的作者集中本地区民众千百人的聪明才智,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用一些顺手可得的普通材料,在自己具有的表现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赋与作品理想化的艺术形象。庄户人说“自己动手,好歹是有”。劳动者自己的创作,既充实了生活的乐趣,又不必花费偌大的财力,技法上也并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和一般人不可掌握的高难度技巧,适合于劳动群众普遍的审美表现能力。   3.应用于民众生活之中。作品必须在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实用性,才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可能。如贴在窗子上的“喜花”,既装点喜事的气氛,又是对夫妻合睦的祝愿。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和谐统一的形式。   三、与有关概念辨识   1.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艺术在产生社会等级之后的分化中,各自沿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异。民间美术由于一直不脱离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因而始终保持了艺术初始时期的基本属性,但这绝不意味着民间美术和原始艺术等同。   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都经历过民族文化上升时期的繁荣,在民间美术较为引人注目的地区,一般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以西北地区为例,由于汉唐建都长安,从这一地区出土的大量古代艺术品中,就不难看出现存的民间美术,更多的是对于汉唐文化的继承。   2.民间美术与工匠艺人作品。随着以技术作为职能分工的社会现象发生,也出现了以手艺为业的工匠和艺人。为迎合服务对象的喜好,其作品的审美趣味基本遵循着“七分主人三分匠”的规矩,所以,工匠、艺人作品的性质,首先要看所服务的对象,其次看是否仍保持劳动者艺术的审美品格,并能在民间应用和流传,比如天津杨柳青的“齐健隆”、“戴莲增”等大画店,请文人画家绘稿,专门开辟设有十几道工序的“细货”作坊,其艺术格调和当时的文人绘画并无二致。艺人们在作坊只是重复性的劳动,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审美理想不可能得到发挥,这类作品就很难归于民间美术的范畴。无论如何,工匠艺人的艺术活动,是人类个体的本能表现行为由其普遍性向着职业性演化的初步形式。随着功利思想的不断薰化,最终很容易脱离民间美术的轨道,成为撷取民众集体智慧结晶的营利的商业性美术。   3.民间美术与群众业余美术创作。在古老文明向着现代文明过渡的今天,业余美术创作活动,已逐渐成为活跃劳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其中有的作品,既较完美的表现了作者自己的创作意图,又与生活实际发生了联系,就有可能成为民间美术的新形式。但大多数群众业余美术创作活动,基本是文化部门利用本地区民间美术的传统基础,以“登上大雅之堂”为目的而进行的。就近几年兴起的“农民画”来说,许多直接运用民间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但这种创作方式并不强调作品结合劳动群众生活的实际需要,因而在民众之中仍没有形成一种自发性行为的可能,作者中很少有人肯在自己家里贴一张“农民画”便可证明。至于一些受过学院式基本功改造,以模仿专业美术为目标的群众业余美术作品,更与民间美术有着质的差别。   4.民间美术与通俗普及性美术。通俗普及性美术是文明高层次向低层渗透的一种形式。为了能够被普遍接受,常常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在民众中传播的目的。如过去解放区鼓励农民学文化的美术作品,现在宣传计划生育的《一孩最好》等,便是以传统民间木版年画的形式创作的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恰如其分的把握了劳动大众理想追求的脉搏,就会引起群众的共鸣,并由此产生响应性的民间美术新作来。有的甚至是原作品的变体。但不是民间美术。   逐渐扬弃着本原的内涵,使其功能标准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贴在洞房的剪纸喜花,在民间仍作为新婚装饰居室,烘托喜庆气氛的必需品,但几乎已无人知道原本是祈求生儿育女的护符。作品的题材内容也常常随着劳动者理想追求的变化更新。有些传统形式经过改造,又被普遍的运用于民众的生活之中,如陕北的农民近些年来春节装饰窑洞窗户,有的人家没有会剪花的,便在窗格上间或贴上各色的纸片,白天太阳一出,室内顿时活跃起来;晚上灯一亮,满院子也是五彩缤纷,惹人注目,既省工夫,又更新鲜好看,便在许多村庄流行开来。另外,生活方式的更新,工具材料的应便,也还会在民众之中出现一些全新的品种样式。#p#分页标题#e#   传统民间美术中将被现代文明派生的新的审美形式所替代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它将载入人类文化的史册,辉映着民族艺术的今天和未来。有志于继承民间艺术优秀传统的艺术家,在古老的民间美术正面临巨大变异而最后一代传承人尚存之际,应积极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学习,使之闪现出它不朽的异彩。

阅读全文

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入

摘要:民间美术资源形式多样、数量丰富,是一个庞大的美术资源库。将民间美术资源有效融入美术教育,可以体现多方面的教学价值。该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民间美术资源,然后探讨了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的积极意义,最后针对融入路径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美术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民间美术资源;融入

在倡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大背景下,美术教育也需要实现创新升级,拓展教学内容,将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课堂,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美术教育空间。我国民间美术资源非常丰富,应该融入哪些资源、如何融入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研究,找到民间美术资源和美术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

一、民间美术资源

民间美术资源是指各类民间美术可以使用的成果,包括实物、技巧、理念等内容。从我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体现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民间美术主要分为11个大类,上百种小类。11个大类是绘画(年画、壁画等)、雕塑(彩塑、石雕等)、玩具(木制玩具、纸玩具等)、刺绣染织(刺绣、蜡染等)、服饰(绒花绢花、民族服饰等)、家具器皿(瓷器、陶器等)、戏具(皮影、木偶等)、剪纸(窗花、礼花等)、纸扎、编织(竹编、草编等)以及食品造型(糕点、面点等)。我国民间美术类型多样,而且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如糕点、面点这类食品造型民间美术,主要存在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少。又如,陕西地区有特色鲜明的剪纸,其中又以陕北、关中和陕南这三个地区的剪纸为典型代表。除了剪纸,陕西凤翔的木版年画和泥塑也是典型的民间美术。在我国,民间美术形式非常多样,而且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民间美术都曾经历过辉煌的时期,而且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如文字记载、技艺传承、美术实物等。这些资源都是很好的美术教育载体,可以将其融入美术课堂。

二、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的教学意义

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资源,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全文

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应用

【摘要】本土美术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载体,能够有效呈现传统文化特色的精神内涵。将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应用于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能在提升美术视觉享受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有利于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接下来,本文将针对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有效应用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本土美术;课程资源;高中美术鉴赏课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注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原有教材内容上,积极发掘、扩充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将具有教学意义与价值的本土资源纳入教学内容中,积极发挥本土文化特色优势,更好地满足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使美术鉴赏课程向多元化、丰富化发展,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应用于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美术鉴赏教育资源。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要以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为基础。美术鉴赏教育过程中充分融入本土美术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开发、利用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教学资源,有效充实学生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本土美术教育资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加强对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通过关注本土生活、社会的发展形态,主动发掘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具有人文素养的精神内涵,能够有效丰富鉴赏教育资源,突破传统教材资源的限制,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升美术感知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认同感。本土美术课程资源是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着本土历史发展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地方民族文化与现代美术艺术发展的高度融合,使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有效鉴赏时不仅能够提升视觉享受效果,更能够通过美术作品深入了解本土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基于本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在从事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现代美术发展需要,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增强生命力。

(三)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有效应用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不仅能够有效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的美术作品有效拓展美术基础知识,也够通过鉴赏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美术作品,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参与各类美术鉴赏教学实践活动,将传统特色文化与现代美学艺术进行充分融合,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走进家乡,扎根本土文化,深入领略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与美术文化特色,增强文化保护意识,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事业的创新发展。

阅读全文

民间美术艺术和色彩在美术设计中运用

一、引言

现代美术设计是一项视觉创意设计,专业性较强,设计中关于造型元素、色彩元素的选择至关重要,合理搭配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而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设计特色,积极融合渗透文化元素、民族元素,有助于增强设计的内涵和特色,有效提升设计水平。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流传历史较为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民间美术艺术中的色彩和造型元素极具特色,即便发展至今,对于现代美术设计仍然具有极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设计理念对本土设计领域发展产生了强烈冲击,严重威胁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新时期应该深层次挖掘民间美术艺术中的色彩和造型,提升现代美术设计创新性,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分析现代美术设计中,如何有效应用民间美术艺术的色彩、造型,提出合理化措施,促进现代美术设计水平有效提升。

二、民间美术艺术的内涵和意义

(一)内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民间美术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得来,由于其特殊的形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实用性,充分契合了中国传统审美需求。民间美术艺术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涉及诸多领域,因此,在传承和弘扬中要合理化运用元素符号,增强美术作品设计特色和意境。[1]如,儒家文化、水墨文化,依据设计需求灵活配置与利用,在增强现代美术作品内涵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

(二)意义

民间美术艺术蕴含了深邃、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艺术的流传,直接关乎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承。在当前世界各国来往愈加密切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冲击,导致很多本土文化濒临失传,所产生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应在继承的同时做好文化保护。现代美术设计师应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职责,设计中合理化运用民间美术艺术的色彩、造型等元素,发挥其优势,与现代美术设计有机整合,以此来提升现代美术设计的创新性,传承和弘扬优秀民间文化。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出民间美术艺术的魅力,融合创新的方式来设计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魅力独特的现代美术作品。

阅读全文

现代美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应用

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经历过漫长历史沉淀和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艺术结晶,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独具特色的艺术美感。民间美术经过历史的沉淀,积累了大量的艺术经验。这为我国现代的美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笔者通过对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对如何进行具体的应用加以讨论,以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研究方向和参考。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造型;色彩;现代美术

1民间美术概论

民间美术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先民对于造型和色彩的审美情趣的充分体现。在新世纪,如何传承民间美术的精华和对民间美术进行发扬,成了一项重要议题。同时,在美术创作和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将民间美术的特色加以甄别,并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认同与现代美术设计更好地结合,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延续,就成了重要问题。

1.1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美术作品在发展形势上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上普遍具有较强的视觉规律和艺术性。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设计上融入了设计者的情感,在人们观赏民间美术作品时,会被作品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情感所震撼。民间美术作品也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点,不同的地域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审美感官。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被民间美术作品深深吸引的原因,也是民间美术带给现代美术设计灵感的原因。

1.2民间美术的色彩分析

阅读全文

上一篇社科相关范例

下一篇音乐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