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观设计艺术的解构剖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景观设计艺术的解构剖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周波 单位:清华大学

从生态美学视角审视水景观设计,应着重把握好以下3项原则:

一是积极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目前每年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今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分布更加不均,干旱缺水问题更加突出。生态美学倡导系统整体观点,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基于这种思想进行水景观设计,应优先考虑收集和利用周边的雨洪资源维持水面,或者选择经过处理的废水作为水源,在前两者还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再适度补充少量外来客水。显然,在现代水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美学思想,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增强水忧患和水危机意识,引导人们逐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用水意识、用水习惯和价值体系。

二是尽量保持水域的自然形态。自然水体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生态美学倡导现实主义,反对扭曲和施虐自然,基于这种思想进行水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水域的自然形态,在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新设计水体尽可能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尽量采用自然界原有的材料,少用人为的方法改造,即使在不得不进行人工建设的情况下,也应创造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延续的人工模拟环境,使生态循环不至于中断,例如选用干砌块石进行护岸,就为水中的藻类、鱼虾等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栖息繁殖的环境。

三是充分考虑水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大肆挤占河湖生态环境用水,无节制超采地下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目前全国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7.4%。生态美学倡导社会责任,反对环境污染,基于这种思想进行水景观设计,应注意周边环境的生态保护,始终把水景观作为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来看待,坚决不以生态破坏、环境退化为代价实施景观建设或改造,要注意保留河流、湖泊等水景观补充地下水的功能,水体岸坡的处理不应损害水体的自净能力,包括水流的设计、水生植物的布设,也都应有利于污水的净化。

从建筑美学视角审视现代水景观设计中的空间造型布局

作为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实用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美的规律为基础,以建筑的实用性为出发点,平衡建筑的科学性和审美性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美学品格;建筑艺术发展历程与鉴赏方法等。当前,建筑美学主要侧重于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从建筑美学视角审视水景观设计,应着重把握好以下3项原则:

一是主体建筑的造型设计要遵循法则。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十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全面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原则。水工建筑是景观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偏重实用功能而不太注重形式美观,致使各地的水工建筑物除了因功能要求不同而在体量和形态上稍有变化外,外观造型基本上千篇一律、相差无几,呈现出单调、呆板、粗笨的普遍特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水工建筑物的景观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建筑美学的基本法则运用到水工建筑设计、施工全过程,使各类水景观的造型更加富于变化和艺术美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工程的结构设计和传统功能发挥。

二是配套设施的组合搭配要科学系统。从建筑美学的视角来看,主体建筑及其配套设施都要在保持结构牢固、施工迅速的前提下,寻求各个结构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使群体与单体、结构与造型之间呈现出和谐与稳定,以防止单体建筑过分“自我表现”而形成杂乱的视效。以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例,它的5座主体建筑物规模不等,长度不同,功能各异,但造型设计各具特色,组合搭配科学合理,且座座气势非凡,因此,整体来看既自成一体,又相映成趣,就像串在一条丝线上的5颗熠熠生辉的珍珠,由南向北依次布置在长约3千米的主坝坝段上,达到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视觉效果。

三是周边环境的意境营造要和谐统一。建筑美学强调运用序列设计和环境气氛烘托营造审美效果,对环境内在意境的注重甚于单纯的造型美观。有研究者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进行解析,认为它在设计时从“西北高、东南低”的自然地理条件出发,运用江河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和水势,通过因势利导,实现了“无坝引水,自流灌溉”效果,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营造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意境,实现了水利工程实用功能与奇特景观的有机结合。

从科技美学视角审视现代水景观设计中的科技元素运用

科技美学是将美学应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或者说用来指导物质文明生产和建设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综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美学、心理学多种学科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的学科,要求把科技进步与艺术设计结合起来,不仅要求要考虑设计产品的功能,还要求通过工艺技术手段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审美观念。科技美学应用在景观设计领域,主要是以技术为起点,以工业材料如砖、瓦和钢筋混凝土等为要素,研究景观、观赏者和景观审美意境3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从科技美学视角审视水景观设计,应着重把握好以下3项原则:

一是要广泛采用新型建造材料。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型建造材料不断涌现出来,并通过它自身的形状、色彩和质地,带来不可取代的特殊审美表现力,从而达到传统材料所不能达到的质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等艺术效果。比如近年来在水景观建筑幕墙设计中使用的压花玻璃材料,这种表面压有花纹的玻璃原本是太阳能电磁材料,其目的是为了把更多的太阳能折射并引入到太阳能光伏板中,由于其表面凸凹不平,看起来不像玻璃但又具有玻璃半透明和局部点状反光的特性,许多设计师认为这种效果很奇妙、很独特,因此这种材料被逐渐运用到建筑设计领域。#p#分页标题#e#

二是要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手段。近年来,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给当代水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水景观增加了新的甚至是完全区别于传统环境景观的内容。比如对一些水域附近裸露山体的处理,可通过植被混凝土覆盖技术来阻止土壤流失和边坡侵蚀,当由内含草籽树种的混凝土材料缓慢降解时,岸坡的植被已生成发达根系起到护岸作用,并且形成林草丰茂的自然景观。不仅如此,现代水景观设计不拘一格的视觉表现手法也让水景营造艺术更加大放异彩,比如光纤照明系统经常被设计师用于水池、喷泉造境,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特性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是要灵活运用现代机电设备。在当代,参与和体验是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水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要让人随处感受到水的特性、自然的气息。我国目前的水景观设计还相对缺乏亲和力,大部分水景不是以人的需求作为首要考虑要素,建成的水景可看的多,可接近、可玩耍的少,不能满足人的体验和参与需求。基于“体验经济”的盛行,一些前卫的水景观设计师开始把发动机等机电设备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进行探索,有的甚至把整个灌溉系统设计成为一个动态的雕塑,这类由现代高科技机电设备打造的水景空间,使审美主体能够直接参与其中体验而不再作为单纯的观赏者出现,让人耳目一新。

从大众审美视角审视现代水景观设计中的人文价值内涵

水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旨在通过美化环境促进人、社会、城市以及自然和谐相处,并进而探求人水和谐关系构建过程中的人文价值诉求。当前,我国现代水景观建设如火如荼,各地纷纷投巨资于其中,甚至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也刮起了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水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和社会意义,把握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是了解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性、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必由之路。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从社会文化现象层面介入,从大众审美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水景观设计中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传统与现代不同属性的蜕变及冲突等诸多问题,避免形成水景观设计艺术的虚假繁荣,既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

一是要突出体现地域民族特色。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开始受到挑战和威胁。在中国,现代水景观设计艺术正面临地域民族文化消逝的价值取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各地对“高、大、洋”的城市水景观盲目模仿,过分追求水域的广阔和场面的壮观,人为打造生硬突兀的标志性水域景观,导致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弱化和丧失。为防止这一现象继续蔓延,未来的水景观规划和建设应在吸收世界先进文明的同时,时刻防止同质性“欧化”景观对中国本土地域水景观文化的侵蚀,努力营造出更多地域和民族特色鲜明的水景观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在江南地区进行水景观设计,应注意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鼓励使用地方建筑材料,突出白墙、青瓦、褐木、青石与河水相映的水乡特色,充分体现江南城镇的性格特征。

二是要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但值得警惕的是,弘扬“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兴建“仿古建筑”。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标榜所谓的“传统文化”,在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又大量兴建“假古董”,肆意制造文化垃圾,实在令人痛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水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要从人类固有的亲水本性出发,把文化元素渗透到水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水景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能力,使每一处水景观都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成为人们寻古访今、陶冶性情的好场所。

三是要始终秉承绿色设计理念。绿色设计是近年来业内谈及最多、与现今提倡的低碳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设计理念。它提倡节能、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表现了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设计师所应该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水景观设计要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就必须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积极构建新型设计伦理规范,大力倡导与人类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比如设计人工河道景观时,必须设法保证必要的生态基流,引导人们树立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理念,营造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的文化氛围;在设计广场水景时,避免规划太多的大型喷泉,因为大喷泉需要外部能量支持来抵消重力影响,此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无可讳言,水景观设计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领域和功能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因此,水景观设计艺术既要积极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中取其精华,又要注重从世界各民族优秀水文化中借鉴经验,既要立足于我国当前水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创新实践,又要注重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中汲取新鲜养分,从而使水景观设计艺术不断推陈出新,与水利发展同步,与时代进步同行,与社会变革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