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古典舞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古典舞论文

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

作者:邓佑玲 杨阳 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引言“”之后,中国面临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决定恢复生产,恢复文化艺术事业。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我国的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逐步恢复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舞蹈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1978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北京舞蹈学校由中专改制为大学,北京舞蹈学校更名为北京舞蹈学院。以此为标志,正式翻开了新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新篇章。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材建设、专业、学科理论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与制度建设、教育层次、教育的规模与结构、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已渐趋完善和成熟。本文拟从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回顾其发展的历史。

一、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起步期(1978—1992)

成立之初的北京舞蹈学院①,在教学机构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对外交流等方面不断探索、稳步发展。在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北京舞蹈学院在这一时期处于一支独秀的地位。北京舞蹈学院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中国舞蹈高等教育诞生之初的那段历史。但我们也看到,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在北京舞蹈学院之外的一些地方开始逐渐起步。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在1982年开始招收舞蹈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意味着中国从此开始培养舞蹈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舞蹈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层次由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构成的二级人才培养体系。

(一)教学机构及专业设置日趋完善1979年全国艺教会议通过了北京舞蹈学院设立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教育专业、舞剧舞蹈编导专业、舞蹈史及舞蹈理论专业四个本科专业的设想,确定“表演、教育、编导、史论”为学院的四大专业。从1978年到1992年期间,为了适应新形势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北京舞蹈学院多次调整或设立新的教育机构(系)。1986年11月,原来分属中国舞系和芭蕾舞系管理的中专部从两系分出,成立了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到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逐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专业及教学系部,以本科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北京舞蹈学院基本完成了从中等专业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脱胎转型”。学院各级教学机构共设6个系1个部,分别是中国民族舞剧系、中国民间舞系、芭蕾舞系、编导系、史论系、社会音乐舞蹈教育系及社会科学部。6个系共设置11个专业(包含大专和本科),分别为古典舞教育、古典舞表演、民间舞教育、民间舞表演、芭蕾舞教育、芭蕾舞表演、中国舞编导、民间舞编导、芭蕾舞编导、舞蹈史与舞蹈理论、社会音乐与舞蹈教育[1]。这样的专业设置一方面考虑到了舞种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学科分类的因素。这种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舞种相结合的专业划分有效地促进了舞蹈事业发展,培养出了以舞蹈表演、舞蹈教学、舞蹈编导、舞蹈理论为主的各类人才。这些人才正是其后舞蹈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可以说北京舞蹈学院在此期间形成的系(部)机构及专业设置,为中国舞蹈高等教育乃至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及舞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2]。

(二)师资与科研的总体水平渐进提升经历十年“”,北京舞蹈学院的教职工人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升格为大学之后,学校面临舞蹈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1980年学院设置中国民族舞教育系时招收60多名学生,到1984年毕业时有28人留校。从1989年到1991年,学院各专业毕业生有50余人留校。此外,从北大、北师大、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共20余人也给北京舞蹈学院注入了新的血液。到1992年底,全院共有教师257人②,比改制为大学时的1978年增加了88%[1]。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有不少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另外,学院还通过夜大学、函授等方式不断提高了学院教师的文化素质,学院教师的数量和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随着北京舞蹈学院师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的不断优化,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于1984年成立了科学研究处,着手研究改善舞蹈学院的招生、培养机制以及职业病等急需解决的课题。学院还多次举办学术论坛,这些论坛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院的学术内涵及办学水平。学院的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了文化部的科技进步奖,教师的论文及著作也相继出版。随着学术活动的不断增多,学院于1985年创办了院刊《舞蹈教育与研究》,即目前《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的前身。刊物的创办成为了中国舞蹈教育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也是推动舞蹈学走向学科成熟的重要载体之一。

(三)招生与课程设置目标明确,成效初显在招生方面,从1980年到1992年北京舞蹈学院一共招收了550名大学生,其中女生303名,男生247名。由于舞蹈专业的供求特点,舞蹈学院采取了灵活的招生方式,学院在1981年、1983年、1986年、1988年并未招生,其他各年份多考虑生源与社会需求情况确定招生人数,并未盲目地扩大招生人数。这期间的学生毕业去向清晰,大都流向了各种文艺团体及各类艺术院系,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在这些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舞蹈家及舞蹈教育家。这期间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的课程为政治课、专业基础课、舞蹈史论、文化课、选修课及讲座,其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文化史论课)占据了较大比重,而专业课中基础训练所占比重最大。在所有专业中,各类舞蹈专业的基础训练课一般占据了50%以上。这样的课程结构,特别是较大专业基训课的比例安排,对于当时院团表演人才的培养和成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阅读全文

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摘要: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艺术的反映出社会生活,优化艺术思想形式。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结合联系起来,落实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的定位,关注实践部分,根据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有效地改革教学模式,加大地方性文化产业服务,彰显体系学科综合,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关键词: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

古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现有音乐学科综合。高师音乐教育在体系综合方面建设,也需要结合实际,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增强对应的综合性素养和创新能力。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基础上,保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可以辅导学生实施文艺团体演出和表演。地方性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也需要以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发展为基础,保持区域文化建设,落实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社会中坚力量的延续。最大限度满足地方性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地方性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模式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深入,分析社会的需求,优化教学的质量,满足现实的建设需要。也就是说,舞蹈属于音乐专业高师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一个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还需要教师可以能跳舞、能教舞、会创编舞蹈[2]。能歌善舞的音乐教师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舞蹈教学来说,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如果单纯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就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也很难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地方性高师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发展自身的特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基本的舞蹈理论,找到合适的训练方式,增强表演的创造能力,向着能唱、能跳、能演、能教的综合性人才发展方向实施建设。

(二)重新确立舞蹈在音乐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阅读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课程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其中舞蹈专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专业类型。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致力于打造高校舞蹈精品课程,也引进了众多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了舞蹈教学课程的全面改革。然而,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舞蹈教学经验缺乏、专业办学时间短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因此,详细分析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舞蹈教学课程优化策略,对推进高校舞蹈教学课程改革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教学;优化策略;创新

一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课程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教学课程呈现出专业化、模块化的显著特征,建立了相对系统的课程设计体系,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安排以及课程范围做出了具体的规范。就整体专业课程设置而言,我国众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高校本身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懂得将自身优势资源与课程特色有效结合,尽管有的地方还存在发展缺陷,但我国各大高校已经为此做出了莫大的努力。如有的高校开设了自主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上课习惯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课程,从而培养自身的特殊技能,提高整体舞蹈素养。另外,部分高校还针对当地特有的舞蹈文化开设了彰显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广东省的嘉应学院就将客家舞蹈资源引入了本校舞蹈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当中,在必修课程中设置以客家舞蹈为主线的民族民间舞,在选修课程中设置带有客家特色的相关舞蹈课程,重点突出客家民俗文化,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应用型舞蹈人才。就专业课程结构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而言,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课程呈现模块化发展趋势,注重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系统整合和整体优化。具体而言,纵观我国众多普通高校的舞蹈课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理论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四大模块[1]。理论课程又称公共课程,是每高校舞蹈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包括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发展和舞蹈的分类、演变;专业必修课一般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展示两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专业选修课包含了人文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专业素养提高、素质拓展等基本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选修课程;我国众多高校的实践课程一般分为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以及毕业论文三种主要形式。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基本都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整体规划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建设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向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各大高校重点研究,加强发展与建设力度。

二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课程的发展问题

(一)舞蹈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的舞蹈教学课程依然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虽然正在逐日完善,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3]。具体而言,我国高校的舞蹈公共课程通常只设置基础理论课、舞蹈欣赏课等缺乏教学针对性的基本课程,课程设置相对单一,课程内容乏味无趣,舞蹈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这与高校对舞蹈教学课程的开发力度、重视程度、高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存在莫大的联系。当学生的舞蹈学习欲望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学生无法在现有教学课程体系中挑选到令自己满意的课程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期望值便会日渐下降,从而也会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阅读全文

舞蹈教学的着力点和侧重点

【摘要】在舞蹈教学中掌握舞蹈教学的着力点和侧重点,不但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也能满足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保证舞蹈教学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从目前舞蹈教学来看,舞蹈教学应当重点做好乐感的培养,同时还应当注重肢体训练和协调性的培养,最后,舞蹈教学还应当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教学,才能够保证舞蹈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舞蹈教学;着力点;侧重点

前言

基于对舞蹈教学的了解,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乐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做好乐感的培养具体应当从合理播放背景音乐、进行专门的集中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专注力等方面入手,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够保证乐感培养取得积极效果。同时,肢体训练和协调性的培养也是舞蹈教学的侧重点之一,在肢体训练和协调性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肢体训练并且教会学生舞蹈技巧,还应当加强身体协调性的训练。与此同时,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也是舞蹈教学的侧重点之一。通过教会学生利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将舞蹈与情感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舞蹈中收放自如,达到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目的。所以,掌握舞蹈教学的着力点和侧重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舞蹈教学应做好乐感的培养

在舞蹈的基础教学课堂上,我们必须时刻培养学员的坚强意志和努力拼搏、吃苦耐劳的崇高精神,使学员养成一个良好的训练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严令禁止消极怠慢、意志消沉、漫不经心的思想意识出现。

1.舞蹈教学应合理播放背景音乐,培养学生的乐感

阅读全文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领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部分地区理工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以大学音乐教学现状为切入点,首先论述多元化大学音乐教育的意义;然后调研理工科大学音乐教学现状并分析出影响音乐教育的因素;最后论述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三大方面,提出了改进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

[关键词]

多元文化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用人标准提高了要求,多元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引了发展方向,通过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学,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概念和音乐教育的意义

多元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天斯坦福大学的课程改革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开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向世界人民传播音乐文化,展示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理工科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它可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大学的音乐教育从品德、文化、专业、心理、身体等多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音乐教育所体现出的艺术的真实性、概括性、鲜明性、直观性、关联性等特征可以使大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历史传承性,是大学生解读历史、了解民族、领悟传统文化和多彩民间艺术的有力文化支持。音乐教育中的感染力和审美性,能让大学生受到高尚品德的陶冶和熏陶,让他们能够理解丑恶和美丽、高尚与鄙陋,使他们增加对美的认识,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领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部分地区理工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以大学音乐教学现状为切入点,首先论述多元化大学音乐教育的意义;然后调研理工科大学音乐教学现状并分析出影响音乐教育的因素;最后论述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三大方面,提出了改进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

[关键词]

多元文化 理工科院校 音乐教育 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用人标准提高了要求,多元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引了发展方向,通过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学,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概念和音乐教育的意义

多元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天斯坦福大学的课程改革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开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向世界人民传播音乐文化,展示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理工科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它可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大学的音乐教育从品德、文化、专业、心理、身体等多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音乐教育所体现出的艺术的真实性、概括性、鲜明性、直观性、关联性等特征可以使大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历史传承性,是大学生解读历史、了解民族、领悟传统文化和多彩民间艺术的有力文化支持。音乐教育中的感染力和审美性,能让大学生受到高尚品德的陶冶和熏陶,让他们能够理解丑恶和美丽、高尚与鄙陋,使他们增加对美的认识,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二、理工科大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的研究很少,师范类院校大多是单纯研究音乐教育,普通院校基本上正在大力拓展素质教育,关于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或音乐文化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如吴非《针对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李博澜《江苏省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李健《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陈慧玲《我国理工科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研究》等论文为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阅读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解析(6篇)

第一篇: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论文

一、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在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里,舞蹈教师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与民间舞蹈的真正内涵,不能形象地将民间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与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带给学生,进而大大降低了舞蹈教学质量。

(二)舞蹈教学器材不足。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专业乐器的极度缺乏导致在舞蹈教学中,尤其是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有效地运用各个民族的专有乐器这样学生不能直观、有效地了解民族文化背景与民间舞蹈的内涵,从而大大降低了舞蹈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学生对节奏与动作之间联系的理解,使其很难掌握各个民族的民族舞蹈、动作、节奏的特点。

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深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民族的民间舞蹈不仅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民族特色、文化信仰等,还能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从民间舞蹈中真正感受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真谛,体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乐趣,掌握更多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实际舞蹈教学中,应该不断提升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精神。同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信仰,进而用优美的姿态来展现出各个民族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特色。此外,各个普通高校应该重视民间舞蹈教学课程,应该不断地宣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而深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为舞蹈专业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进而提高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民间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包含着浓浓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俗,表现了传统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与美好的生活。因此,在实际的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舞蹈教师应该重视民间舞蹈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与地域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营造一个和谐的、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学习氛围,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各个民族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差异,进而认识民间舞蹈的真正含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普通高校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发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而使学生掌握熟练的民间舞蹈技巧,提高民间舞蹈的赏析能力。

阅读全文

高校教学改革简述(3篇)

第一篇: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

高校舞蹈教育在社会舞蹈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高校舞蹈教育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革。为此,本文将从秉承现代舞蹈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注重校本舞蹈专业教材的研发、注重人文知识向舞蹈教学中的融入、注重对学生自主舞蹈知识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几个方面入手展开研究。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现代舞蹈观;体验式教学模式;校本舞蹈专业教材

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舞蹈教学效率。

一、秉承现代舞蹈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