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审美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审美教育

秉承注重审美意义的审美教育理念

服装艺术隶属于造型艺术中的工艺美术范畴,是以美为终极目的和表现形态的一门艺术。服装设计,是兼顾实用与审美的一种实用美术形式,其终极目的和功效在于设计一种生活方式。服装艺术的高妙之处,便在于其可超越形而下的技巧与匠气范畴,不追求直接的实效,而追求实效的象征。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若单纯注重工艺技能的传授与培养,本身就偏离了设计的内涵本意,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应以美为终极目的和体现过程,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精神的关怀,注重情感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 关注人的生命、生活、精神和信仰

服装设计的本质基于人的本质,服装设计的哲学密切关系人的哲学。浩瀚的中外服装设计史为我们展现出一片广阔无垠的文化背景。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穿插渗透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文化情境,促进情感教育,是向形而上的高层次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所在。服装设计专业课堂中,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讨和分析,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引发其对美的认知、反思与向往,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譬如在阐释素描效果图的涵义时,可采取关联式教学方法,同时介绍色彩效果图概念,在对比中叙述科学、美术、哲学、宗教对于“素”和“色”的不同见解,并进一步延展出透过光怪陆离色相表面去窥探物象本质状态、抵达朴素本质真境界的服装设计理念以及意义。如此教学是对比较美学的活用,既拓宽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可以引发学生对服装设计艺术和人生的双重感悟,进而追求合法、合理、尽善、尽美的艺术和心灵境界。

2. 注重创意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唯理性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概念、判断、推理、记忆等理性能力的培养,若在此基础上科学导入感性意识的训练,则可以促成学生情感、态度、直觉、想象、灵感、顿悟等感性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感性意识得到全面发展。例如:针对目前学生具备一定理解、分析、归纳、逻辑、判断能力,但美术基础薄弱且想象与表现能力较弱的特点,可以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创意与思维表达课程训练模式。以构成素描与色彩构成训练为基础模式,以实现情绪信息的视觉传达为指向的情绪表象训练和印象模拟表现训练为深化体系,可以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一次成功的创意与思维表达训练,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专业素质;系统的创意与思维表达训练,能教会学生掌握设计语言,在以后的设计中轻松表达自我设计意图,使思维与表现提前进入设计专业境界。

营造注重审美体验的审美沟通过程

设计以美为追求和表现对象,而美,则是自由和艺术的象征。孔子说“:游于艺”,同样强调自由、轻松、随意的精神状态与艺术创造的关联性。服装设计教学过程应当体现美的理念,充满鲜活、自由的空气,教师应随时随地创设活泼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主要以传播者、讲演者、示范者的姿态出现,新时期的教学观念中,必须改进教学模式,营造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在美的体验中进而创造美。

1. 讨论式课堂教学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相对灵活的教学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可能性,其中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彻底转变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负责组织、指导,时时、人人都给予提问、讲评、辩论、示范、展示的机会,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相关的互动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讨论式教学的实践经验证明:让学生拥有扮演教师角色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热情、课堂参与热情以及深入研究能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与品评交流,则可以快捷高效率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感性思维,可以加速推动学生的理性的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未经经验的感悟,便是审美能力的提升过程。

2. 强化课题式教学,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

为加大讨论课的内容含量,强化讨论课的教学效果,就应当加大讨论课的课时分配,注重课题式的教学。首先,课题式教学内容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对教学大纲反复推敲与修订的基础上进行精选。精选出的课题旨在强化创意思维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训练学生综合设计能力。通过研究事物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及事物所阐释的不同叙述方式,课题式教学可以为学生开拓远远超出既定主题的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与设计空间。其次,课题式教学的课程设计,要求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体现因时、因地、因人施教的教学特点。为此,我们有必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力求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实践环节,例如:首先以主题设计的形式先抛出一个命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概念研究后集体探讨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针对主题去进行市场和流行趋势的调研,进一步确立自己设计的色彩、材料、款式、造型、工艺方案,以效果图形式进行集体讨论和修正;最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修正后的设计方案进行服装成品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继续完善设计。

最后,课题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意灵感、拓展和梳理学生的创意思维,作为教学和考核的一部分,将创意思维的表达过程与最终的作品实现作为整体成绩评估的整体。总之,课题式的服装设计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媒介,以作品为实践,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思维进行诱导,教师抛出的课题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路径的发展,使专业知识与技能与高层次的设计理念在实践中切实得到升华与突破。

开展针对不同审美文本的审美批评活动

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应同时涵纳设计表达、设计制作、设计批评等多方面。而多方面的综合教育所含纳的巨大信息量,借助讨论式、课题式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其领悟、鉴赏与创造能力。基于“现代艺术与生活正日益趋同、界限模糊的文化现实”“,今天的审美鉴赏也具有了个体化的审美鉴赏、专家型的审美鉴赏及服务于市场的审美鉴赏”模式。在审美鉴赏基础上开展的美学批评,是对审美沟通过程尤其是审美文本现象进行阐释和分析的行为,审美批评可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促进服装设计创作。在服装设计的主题式设计教学中,应当在每一个实践环节中都进行创意和作品的自我品评与集体评述,使学生切实领会到形式与内容、文本与语境的特性与关联性,更深层次地体悟服装设计的美的内涵。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核心,通过重定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模式、开展美学批评等方法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实现对学生个性、创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综合性的教学体系来践行注重审美意义、审美体验、审美批评的审美教育问题。

本文作者:郑丹彤 单位: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