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意识形态下捷克动画的另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捷克动画
“动画在捷克是一个延续至今的主流文化消费产品。”泰瑞萨•柯若洛娃说,“儿童晚间节目”是捷克的一个传统,即为孩子们提供时长较短的动画连续剧。“捷克动画兼具了故事性、艺术性、思想性与社会性的特点。”张新雄认为,捷克动画总是通过简单的卡通人物形象,关注社会事件与社会问题,表达作者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思考,因此捷克动画述说故事的语言比起我们平常所见的商业动画片的规格化设计和仿真现实,更多了一点个性。捷克动画有着经常让人感受到的一种深邃阴沉的黑色幽默,它充满了人类的心理意识,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动画体系,并不符合传统动画的轻松风格。捷克动画中还经常出现许多令人感到忐忑的画面与暴力的情节,但在这些让人感到不安的画面背后是人性的探讨与情感的抒发。捷克动画像诗歌般暗喻某些东西,指引观众在轻松的同时不忘人性、情感等深层的主题的思考。
捷克动画的画家们在1945年开始成立了两个阵营,同时出现了不同风格的代表人物,其中我国著名的动画制作人勒夕就是捷克动画的代表学者。动作人工作室也是捷克动画的优秀的创作团队,至今已有40多部著名的动画作品深入人心。著名童话《鼹鼠的故事》也是捷克“另类”动画智慧的体现甚至影响了几代人对孩提时代的记忆,业内人士葛阳介绍:“这部作品的背景音乐是轻松的东欧小调,几乎没有对白,唯一经典的台词是‘HELLO!HELLO!’那上扬的语调真的很美妙,每次小鼹鼠开心时发出叽里咕噜的笑声总能让人感到愉快。”然而,“鼹鼠”的命运随着捷克的发展轨迹而变化。从上世纪 60年代到 80年代初,鼹鼠系列动画走过了巅峰创作期,后来受政局影响,作品创作进程放缓,内容也大多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资源及环境的忧虑。进入90年代,鼹鼠创作虽然回暖却再也难以找回那份久违的童趣。,但是 “鼹鼠”系列动画自始至终蕴含了一个的艺术真理:形象的简单线条是最容易被记忆的,强化记忆则需要独特的故事内涵与艺术表现。
说起“意识形态”,我们经常想到的是“工具”理论,就是觉得意识形态既然是统治阶级下演变产生的,其必然会被统治阶级灌输以他们的思想,用来维护和巩固他们的政权,完善他们的利益。这种观念则照成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误解,让我们在潜意识里就认为意识形态是与我们普通人相对立的思想。正基于这个原因,许多评论家对捷克动画的创造者们有很大的说辞,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捷克动画的作家是冒着风险绘画出他们内心的思想。
从意识形态的理论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用一些总结性的话语来整理捷克动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意识形态的确影响着捷克动画创作者们的思想,但也是由于人性思想的多变性,让作者们的理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了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捷克动画的创作与其他风格的动画创作在理念上不同的原因之一。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应该是其作者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文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所以,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必然包含其对人生的立场观点与期望。无论在哪个年代,动画作者们创造的作品一定会代表当时社会的发展与期望。越是经典的动画,其内部核心必然与社会、人民有着越紧密地联系。事实上,正是因为作者对当时社会思想感悟的不同,才成就了作品所表现得意识形态各不相同。意识形态是一种信念的寄托,它可以把人或者思想塑造为主体,通过对其意识形态的呼唤,产生心灵的同化。捷克动画兴盛是在世界大战时期,那时捷克民族遭受战乱之苦,在遍布硝烟与鲜血的环境下,人民开始变得麻木,这时,捷克的学者们站了出来,把他们的思想转变为黑色幽默,浅显的风格下蕴藏着深厚的寓意,使人们从盲从的状态中清醒,猛烈的鞭挞和嘲笑了当时的社会。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法西斯的统治下所产生的意识形态是适合当时政府主张的。基于这一点上,捷克动画的画家们和那个时代的上层意识形态是相一致的。所以,捷克的画家们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并不是完全的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而是积极主动的在作品中去表现他们的社会存在感与认同感,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他们在主流的背后存在独特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潜移默化的,是他们保持自身思想的创造性与怀疑性的体现,他们甚至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与动画创作上,同步也延伸到歌曲与民谣中。
总结
总的来说,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捷克动画中的作品其实与意识形态有着紧密地关系。意识形态其自身有着一个多变的系统,而身在其中的捷克动画的创作者们充分发挥其敏锐的观察力与合理的推论,在其自我肯定的意识下进行人性的思考,反应到他们的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的核心内涵。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得睿智之光必将领导着世界动画前进的方向,而藏匿在动画作品中的则是浓浓的人文科技与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他们当真无愧于动画领导者的称号。
本文作者:黄倩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