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漫的原创性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杨久俊 顾邦军 周红 季增品 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舞之数码动漫制作有限公司
分析《广电总局关于2007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的通告》至《广电总局关于2011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的通告》,可以看到2007年到2011年间苏州在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中排名情况(表1),近3年苏州原创动画片数量与分钟数有了大大提升,但是相比于无锡、杭州等周边城市,苏州动漫产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苏州原创动画片的分钟数不及位列第一的杭州的一半,历年动画片生产企业前十位中也没有苏州动漫企业。苏州动漫企业该如何做大做强,出精品出品牌,这是苏州动漫人需要认真思考的。
2012年7月12日,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原创动漫创作生产需要加强内容的引导,要“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鼓励、扶持动漫工作者和动漫企业创作、生产、传播和推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中国文化精神、饱含时代特点的动漫产品。”苏州是吴文化的中心与发源地,但是取材自吴文化的苏州原创动画片非常少,本文希望通过对吴文化的深层次挖掘,汲取其中可以用于动漫设计的文化元素,帮助设计师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个性鲜明的本土动漫形象,创作有本土特色的动漫剧本,为苏州从动漫加工基地向动漫原创基地发展助力。
吴文化
吴文化泛指迄今2500多年来,吴地区域人民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质的、精神的成果表现,泛称吴地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苏州文化等。吴地区域的地理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而呈现出动态的过程,一般是指宁、沪、杭太湖流域,长江三角洲一带。但是两千多年来,吴地的核心区域一直今日的苏州地区——以春秋时期的阖阊城(今苏州城)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却一直没有发生位移和变化。在苏州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先辈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为世人所景仰和瞩目的文化成果。从物质层面看:有被法国启蒙主义大师孟德斯鸠称为“鬼斧神工”的苏州古城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水巷风貌,有令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叹服的“吴戈”,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美轮美奂的丝绸,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有精神层面看:有“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等。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苏州对吴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历史性、代表性贡献,也是吴文化对中华文化做出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吴文化联手现代动画艺术将再次走向辉煌
许多吴文化成果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然而也有很多优秀文化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苏州虎丘泥人苦于无人传承,喜爱昆曲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精美的苏绣也因为绣娘太少而愈发珍贵。苏州市政府于2008年发出“传承吴文化,共建吴地和谐家园”的号召,鼓励通过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来传承并发扬吴文化,使用动漫作品这种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来弘扬吴文化将是一种新的尝试。
1.学习“中国学派”,借鉴吴文化传统工艺美术在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动画曾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被誉为“中国学派”,这些动画极具鲜明的民族风格,题材大多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民间故事、寓言、古典小说等,美术设计的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丰厚的本土传统艺术形式。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小蝌蚪找妈妈》,将京剧和皮影艺术融合的动画片《张飞审瓜》,源于剪纸艺术的动画片《除夕的故事》都是将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结合的优秀作品。然而近些年来在国外动漫冲击下,中国动画逐渐在内容叙事及表现形式上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文化源头。重新将动画与传统文化结合,不仅可以为动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现代化生存”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近些年许多地动画企业做出了这方面的尝试,如以武强年画代表作《六子争头》为素材的动画片《画乡传奇》,以“六子”为原型,塑造了六个活泼可爱、富于创造力和正义感的神童,他们济贫惩恶、帮助人们抵御困难、振兴画业、过上幸福美满生活,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样取材自武强年画的还有动画片《龙年传说》。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就是众多吴文化工艺美术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的木版年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桃花坞年画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构图丰满,色彩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数百年来桃花坞木版年画一直畅销于海内外,被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收藏,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年画的实用性减弱了,也慢慢被人们所淡忘。苏州动漫人可以尝试将桃花坞木版年画乃至其他吴文化载体与动画结合,寻找吴文化中风格鲜明、造型形式独特、感染力强、大众喜闻乐见且又适合于动漫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形象,作为角色开发、创意塑造的素材运用到动漫创作中。
2.取材吴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名人轶事“中国学派”中有许多优秀的动画片取材自民间故事、名人轶事,例如动画片《火童》就是一部取材自侗族民间故事的优秀剪纸动画片,全片充满着民族色彩,完美的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装饰画与石壁画相结合的风格,该片于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首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吴文化中也有许多名人轶事、历史掌故可以运用动画剧本创作中去:彰显出团结友爱精神的寒山寺“和合二仙”——寒山拾得;虎丘的众多传说中的吴王阖闾墓的剑池、干将莫邪传,明代巧匠“蒯鲁班”蒯祥设计天安门城楼、使用“苏式彩绘”和“金砖”建造北京皇宫、活络门槛的故事,苏州潘氏保护中华三宝鼎的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还有抗日战争时期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的故事。吴地历代人才辈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明四家”之一、“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三言”的作者冯梦龙,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吴门名医叶天士。或将这些大家的传奇故事或者作品直接改编,或在动漫创作中直接以这些人物为原型,将文化作品幻化为动漫作品都将是很好的尝试。#p#分页标题#e#
3.戏曲动画吴文化中不能不提的还有戏曲这块瑰宝,吴地戏曲种类繁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就有:昆曲、苏剧、沪剧、越剧、锡剧等,昆曲更是我国唯一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杰作”的戏曲。将戏曲用动画形式呈现出来被称作戏曲动画,《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哪咤闹海》都是吸取戏曲元素的优秀动画作品,戏曲动画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精粹、振兴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重新利用。
200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该工程已制作完成100集动画片《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第一部),同年北京市实用高级技术学校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媒体学院合作完成了三维数字京剧《林冲夜奔》,并获邀参加法国戛纳电视节动画单元的展映。戏曲动画既开通了我国动漫产业向传统文化吸取营养、选取题材的道路,有利于提升我国动漫产业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又打通了传统文化走向现代、走向青年、走向大众、走向世界的可能出路,有利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传承创新、焕发活力、发扬光大。苏州动漫企业完全可以借鉴戏曲动画形式,在丰富的吴地戏曲中寻找原创素材,以戏曲经典故事为背景,以戏曲独特的表现形式为依托,以戏曲鲜明的艺术形象为特征,再运用动漫制作的方式呈现并弘扬吴地戏曲。本文初步研究如何将吴文化元素植入本土原创动漫,凸显苏州动漫的灵性和创意,促进苏州动漫产业由加工到原创的转变,同时借助动漫产业继承并弘扬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