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画艺术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审视目前中国动画片的创作与制作,我们可以将其全程比喻为一条鱼:鱼头为前期创作(包括剧本、导演、美术设计、画面分镜头台本等),鱼身为中期制作(包括设计稿绘制、原动画绘制、背景绘制等),鱼尾为后期制作(包括描线上色、音乐、对白、音效、剪辑、合成等)。我国动画创作的发展现状犹如中间粗两头细的鱼一样,中期制作已经与国际水准接轨,而前期创作和后期制作环节薄弱,这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动画片的品质,阻碍我国动画片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本文就国产动画艺术的发展方向做一些探索性研究。 一、剧本和导演 说到中国动画的创作与发展现状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会被摆上桌面来,那就是动画剧本贫瘠的问题。中国动画要发展,首先要突破的瓶颈就是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而在近些年的国产动画创作中,剧本的作用被漠视,剧本在文学性方面存在不少缺陷,文学性不高给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提高剧本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是研究并掌握动画艺术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创作文学性较强、文学价值较高的动画剧本,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动画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决定了在剧本阶段编剧就要去思考创作方向、把握创作思路:如何创作出更适于动画表现的内容,把动画特有的味道和表现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故事整体构思、人物形象塑造、细节设计等方面,动画剧本都有独特的创作规律,不了解这些特殊性,就很难创作出优秀的动画剧本。努力挖掘、培养动画剧本创作人才是提高动画剧本质量的有效途径。 另外,我国的不少动画作品影视感不足,缺少视觉震撼力。究其原因:动画的电影语言薄弱,而这与动画创作人员的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目前我国动画创作者许多是“美术行伍出身”,容易偏重于美术,使得美术思维大大胜于动画电影思维。动画是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要遵循电影的创作规律,纳入电影语言,讲究蒙太奇,它与其他电影片种的根本区别只不过是它用非真人的“演员”来表演而已。影视感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动画与日美动画相抗衡的绊脚石。作为动画创作者,在创作中除了要研究美术要素以外,还必须研究电影的总的特点,也就是动画片与真人影片共同的特点。如果不使电影思维在动画创作中居于主导的地位,那么动画艺术就变成了美术的“动画化”。因此,加强动画创作人员的电影思维是提高中国动画片质量的当务之急。 笔者提出建议:第一,专业作家和编剧参与动画片的创作,增加动画故事本身的“厚重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使之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成为紧跟时代步伐、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的视听艺术。第二,让有经验、有实力的影视导演与动画专业人员合作,以增加我国动画片的影视元素,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第三,重视动画后备力量的综合培训和开发,特别是从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抓起,从根本上解决起点低、动画编导青黄不接、缺位断档等问题。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各种先进的动画技术,世界各国不难互通有无,但动画艺术中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再现是其他国家无法炮制和模仿的。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成为指导我国动画创作的一本“宝典”,为创作“民族动画”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学派”的辉煌早已验证了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越是具有艺术魅力与国际竞争力。 (一)传统题材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无数令人如痴如醉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诸多文学名家也写就了无数的鸿篇巨制以及由各界杰出人士谱写的人生传奇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国动画重要的创作源泉。然而我国动画在盲目地跟从、对民族文化的漠视下使得其在各国特色动画的映衬下显得苍白无力、嚼之无味。汲取了中国文化的“外籍”动画《木兰》《功夫熊猫》的成功让中国动画人感到尴尬和悲哀,当我们的国宝熊猫的形象融入中国功夫这一宝贵的中国文化遗产被冠以外国的名号时,我想我们的动画人应该彻底清醒了。为什么外国人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有如此精到的研究并取得巨大成功,而我们自己却无视家中的瑰宝,一味盲目模仿日、美,最终搞得不伦不类,“国味”不足,“杂味”有余的国产动画已无法满足中国观众对动画艺术的欣赏需求,只有真正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才能打动观众的心,久违的“完全中国式的动画片”再也不能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追忆中。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题材都适合拍成动画片,也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于某一时间拍摄。这就要求动画创作者有一双“慧眼”,具备敏锐的鉴别能力,根据动画艺术的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观众的欣赏心理和习惯以及市场的需求等筛选出合适的题材加以改编、利用,最终创作出民族味十足的中国动画。 (二)民族化的动画形象 题材是动画片的根基,而动画形象是稳固这一根基的重要指标,其演绎故事、阐释内涵,可以说动画形象的好与坏是一部动画作品成败的关键。民族化、本土化动画形象的塑造是民族动画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动画与他国动画相媲美的重要砝码。文化原创、艺术原创是动画形象的灵魂。而目前国内纯粹原创、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很少,落后于日、美等动画大国,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动画创作团队要潜心钻研剧本,领会精神内涵,把握角色特征,熟练造型方法,深谙创作技巧,当然也可以吸取国外创作的得力做法,为我所用,创作出我们独有的“中国动画明星”。 中国动画尚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体系及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同时又面临日本、欧美动画的强大冲击,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关键时期,认识上的局限必定会导致动画创作的盲目性,因此我们应该明确:(1)客观地看待“发扬传统”。客观的观点指既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又不能重复和走老路,而应该以主动的创造精神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从而创作出与当今社会审美发展意识相呼应的动画作品。(2)“世界艺术一体化”是当今强势文化的口号。中国动画如果失去了民族性特征也就必定会失去在国际动画界的话语权地位,也就无从谈及交流与互补。确切地说,“世界艺术一体化”所带来的是一种技术的共享,通过这种手段表达的是各国对于艺术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观察角度,一味模仿而缺乏“原创”精神是没有意义的。#p#分页标题#e# 三、加强个性化的发展 (一)主题个性化 主题雷同、低水平重复是中国动画创作的一大弊病。问题的出现,除了客观原因以外,创作者没有真正投入生活,缺乏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思考,恐怕是更关键的原因。“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来源于对生活现象深刻感悟的谚语,成为《三个和尚》的创作主题,影片恰到好处的阐释,深刻地揭示了民族心理中卑琐的一面,显示了动画艺术的魅力。《超级肥皂》将人云亦云、缺乏个性的集体无理性的大众心理,提炼为众人争相购买衣服、一洗即白的肥皂这一简练情节,可谓一语中地。从这几个成功的例证,我们可以窥见生活发现与主题个性化的关系。生活是多层面的,不同的人对生活与人生有不同的感悟,动画创作者应该与所有的艺术创作者一样,热爱生活,观察体味生活,培养对生活、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将对生活各异的感悟体现在动画主题创作中,这也就形成了主题的个性化。动画短片是最能发挥艺术家个性、展现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动画片类型,其是动画片的一个重要种类,动画艺术家应积极发挥创造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我们的动画发展增光添彩。 (二)造型语言个性化 纵观中国动画的造型语言,可谓五彩斑斓:绘画形式有素描、蜡笔、水彩、油画、漫画、儿童画、岩画、壁画等,水墨画更是成就了我国独树一帜的片种———水墨动画。还有民间艺术也是我国动画造型的重要构成部分,如剪纸、皮影、折纸等等。现在我们放眼世界动画,会发现不少造型语言是我们鲜有尝试的或是未曾尝试的,主要表现在材料的运用上,比如玻璃、塑料、纸、布、橡胶、泥、金属、动物的皮毛、植物的茎叶等各种新颖的、形式各异的材料和手法都在动画创作中有所体现。在日新月异的世界动画面前,我国动画的造型语言显得故步自封了。今天,艺术形式重新成为动画人们强调的主题,为了紧跟世界动画步伐,我们需要将精力重新放到发展风格样式(传统的、现代的)和材料运用上来,并加大动画短片的创作,最大限度地营造作品生动活泼的个性化色彩,这都是我们所期盼的。 四、声优的体制 声优,即配音演员。好的配音,对于一部动画作品而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主题思想的表达,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配音来完成的,而决定配音优劣的就是声优了。日本动画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独特而有个性的人物角色,而这离不开角色成功的配音,甚至有的动画以声优作为卖点。日本的声优体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据了解,日本的声优在正式从事配音工作之前,大多都先在声优养成学校深造,学校的训练课程十分庞杂,学念剧本、练习肺活量和做变声练习等等。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业声优培养学校,也没有声优专业,国内动画的声优很多是播音专业出身,或是由影视演员甚至是由毫不相关行业的人员来充当,由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真正好的声优凤毛麟角,而声优配音水平的高低,影片配音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画的观赏性与娱乐性。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重视动画声优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使得声优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保证国产动画的艺术质量。五、结语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既要从国外动画中吸取精髓,更要发扬我国各门艺术之长,在编、导、做上加深自己的功力,创作出更多观赏性、趣味性俱佳的,有文化底蕴的,能够吸引和感染观众的优秀作品,重现中国动画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