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融资风险防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影融资风险防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电影融资风险防控

 

自2004年起,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更是突破了130亿元[1]。在电影产量、影院数量和屏幕数量方面也有很大的增幅(见图2)[2]。然而,繁荣的背后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譬如,电影产量与上映数量之间的矛盾,电影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及电影投资规模两极分化严重,市场秩序不规范,电影收入依旧相对单一,商业片海外销售受阻等各种问题。   而这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却在于:电影融资的困难和投资的盲目。拍电影的往往缺乏资金,而投资者又不知道如何选择电影项目以确定投资对象,以及如何控制风险和保证成本,这限制了非专业电影投资人或是投资机构介入这个行业。   一、当前我国电影融资的困境   当前,我国电影融资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资金支持和社会商业资本投资。政府资金支持主要适用于主旋律影片,为这些影片提供专项资金或提成资助等,还有为青年导演提供资金支持的资助计划。另一种方式则是社会资助,譬如电影节的资金奖励、融资平台以及各种项目支持。另外就是电影公司的自有资金投资,或通过房地产、电信业和制药业等行业的赞助、股本融资和借贷等方式获得资金。然而,传统的融资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   (1)支持类资金局限性   主旋律影片主要依靠政府支持获得播映渠道和补贴,因而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资助金及基金往往无法回笼,难以形成滚动式积累和流动,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而电影节资助模式的项目推荐作用大于融资作用,少量的启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无法解决融资困境,这显然不利于电影业的长期发展。当年的电影《国歌》在海口市银龙电影城上映第二日就被撤下,正是因为影城四块银幕总共才卖出几十张票,当晚连电费也没收回,所以第二天只好改放别的片子。这必然(就)造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损失,也不利于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   (2)资金投入缺乏保障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电影行业的保险险种主要是一些针对导演、演员的个人保险,缺乏对电影业投资、融资的全面保险,因而很难树立投资者对于资金回收的信心。   国内金融机构的融资担保大多采用全额担保方式,而多数电影公司受资产规模、担保资源的限制,无法获得国内金融机构的融资担保。而且,金融机构缺乏针对电影资金安全的金融产品,进一步影响了电影业融资的拓展。此外,很多电影人在初期对于电影的各环节并未细化,没有详细的操作计划书,加之专业电影融资人的缺少,也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和投资的不确定性。   (3)投资项目两极分化严重   对于主要依靠市场回收成本的电影而言,整体投资规模较小且过于集中,使得中国电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每年少量的亿元大片和1000万元以下的小制作影片占据了中国电影大半市场,中型制作影片十分缺乏。不断上升的票房量基本是靠“大片”在撑场面,而中小型影片又分别存在“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双重困境。这就造成一方面大量影片积压片库,而另一方面可供观众选择的范围却过于狭窄。   (4)投资门槛较高   正是由于电影业资金投入缺乏有利的监督和保障,投资者缺乏资金回收的信心,因而在强调资金回收率的情况下,投资人往往关注电影制作公司是否拥有可以抵偿账务或是能够保障电影拍摄的有形资产。   投资方一般要求影视制作公司自有资金投入不得低于一定比例,这无疑提高了资金获得的门槛。华谊兄弟在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时都伴有实物资产的抵押,除了质押版权,公司的法人代表(王中军)同时需要抵押房产、古董等个人财产,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无疑给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二、电影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策略   目前,我国在电影投融资创新方面已有了一定探索,个人融资、私募股权融资、风险投资、金融贷款、上市融资、版权预售和通过网络集资等融资模式也开始成为电影制作资金的重要来源。混合投资、联合制作(国企、民营、社会、海外、境外)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电影制作主要模式。   而植入广告投入、后衍生市场的开发以及其他新媒体行业参与电影制作发行,也使得电影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单一资金制作的影片比例已经越来越少。   电影的制作和发行过程中存在制作风险和商业风险。前者重在拍摄和制作环节,而后者重在发行和销售环节。   (1)制作保证与发行营销   国内具备公司品牌和贷款信誉的影视公司数量并不多,主要存在有形资产不足和无形资产的流动性差、制作费率过高和资本回报率过低、影视企业融资与银行常规信贷不匹配三大矛盾,这直接导致投资者缺乏信心保障。   目前,电影制作公司最大的商业风险还在于题材选择上。好的剧本、故事情节、明星演员及良好的特效设计等,都有助于降低商业风险,吸引投资者。同时,还需要完善电影的流通营销渠道、产业价值链和赢利模式,实现资本“投入—回收机制”的良性运作。   一般来说,“喜剧片”、“武打、动作及警匪片”、“爱情片”、“惊悚悬疑片”这四类题材是在大众影院消费中比较受欢迎的电影类型。其最大的共性是能通过剧情设置、节奏控制、先进技术等手段带给观众“震撼”,或是获得感情的共鸣,充分迎合消费心理,与大众电影消费的社交化诉求紧密相关。   此外,作为“销售”和“消费”同时进行的产品,电影消费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因而吸引稀缺的受众注意力至关重要。而基于对某部电影、某个导演或演员,甚至对某家制片公司的认同,可以促进品牌衍生产品或续集电影的销售,形成品牌效应。#p#分页标题#e#   (2)版权价值评估   电影制作仅凭少数管理者对于电影各环节的主观经验把握是不够的,需要对版权价值评估的客观系统和模型,以进一步确定市场需求、市场和观众的接受程度、票房收益、投资回报率及衍生价值。   价值评估涉及到制片机构的品牌实力、电影操作的成功经验、主题选择、剧本、导演和演员,拍摄场地、后期制作、发行销售、甚至是放映安排以及首次投资款项保证、担保方式选择等各个方面。在版权上,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包括形象使用权、书籍、首映权、原声唱片、附属商品制造权等各种方式。而制片方需要提供详细的制片记录、完整剧本、主创阵容细节和合同、制片预算、进度时间表、完片保函、影片保险、预售合同、销售评估等相关材料。这些无形资本是电影的核心资本,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电影后期市场的完善能使得一部电影获得收益的环节增多,且使产业链拉长,从而进一步获得收益。   经过梳理,可以初步判断,电影的市场价值评估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A、题材选择;B、导演、演员等主要工作人员阵容;C、续集、翻拍、改编电影的品牌作用;D、制作公司、导演、演员市场价值及以往票房收入水平;E、试映的市场初步反馈及业内评价;F、营销投入成本及在总投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占比),以及其他营销因素,如营销渠道、营销合作伙伴、营销话题热度及其与电影题材内容的匹配度等等;G、上映档期、发行渠道与题材选择的关联度。比如情人节档期的爱情电影,暑假档期的迪士尼题材电影;H、电影衍生产品开发可能性与价值;I、电影拍摄场地、后期制作、发行销售、拍摄进度、预售合同、放映安排等其他电影本身因素。   目前,我国“版权资产评估工程”正在进行中,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也在开展版权价值评估的模型和方法研究。   (3)精细化财务制度和预算控制   一整套制片预算方案、成本控制、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对资金使用进行有力监管。这对于一部电影从创意概念产生,到拍摄和后期制作,再到发行、放映及之后市场运作的全过程至关重要。制片人中心制可以在不干涉艺术创作的同时,通过“分镜头脚本细化”方式,严格把握拍摄日志、时间、地点、工作、预算等每一环节,防止资金浪费和“财务黑洞”。   (4)分散风险   对于单部影片来说,可以吸引多方参与投资,采取“联合摄制模式”以减少资金压力,分担投资风险,并以投资合同来确定各方权利义务和对影片版权收益的分配。   这样既能保证公司财务的灵活性,又能有效(地)降低单个投资方的投入风险。具体可以利用电影投资基金,通过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以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   而对于投资方来说,可以运用投资模型来设计投资组合,确定不同规模、类型的电影采取不同的投资比例,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投资的稳定回报。因此,电影融资就不仅仅局限在单个电影项目的融资,电影制作方可以整合多部电影资源,共同吸引投资。   (5)成片担保   电影成片担保可以保证一部电影能够在预算内依照剧本和拍摄计划完成。保险公司可以找一个权威性的销售商,为其评估未完工影片未来收入,核定贷款额度,这也是保护出资人避免制作超预算的一种手段,能避免滥用资金等问题。同时,保险公司也可利用“原始档案材料(发行合约、借款合同、以及和影片有关的合约等)、影片的各方面元素(剧本、预算和制作日程表)、影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并担当版权价值评估和成本预算控制角色,与电影制作方的资金申请投放流程配合,保证各方利益。   (6)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与行业合作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门为电影融资提供担保的基金和投融资优质项目资源库,培养和鼓励投融资专业人才。此外,还需要加强行业规范,进一步优化电影产业环境,规范票房统计,并加强对于电影版权的保护。   健全的融资体系更需要全行业确定评估风险的统一标准,以防止不同评估机构拥有不同的分析方式和数据之间没有借鉴意义的困境,这需要全行业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支持。   三、结论   目前,我国电影融资困境主要集中在“电影是否值得投资”和“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投资”这两点,而归根到底是需要建立投资人的信心。这既需要从电影制作及营销入手,更需要进行融资方式的创新。   我国电影业创新融资方式包括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基金、上市融资、版权预售、民间集资等方式创新,还包括联合投资、植入式广告、衍生品销售、其他传媒企业投资等多元投资主体的创新。而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投资方所关注的必然是“如何控制风险和增加收益”。   通过价值评估、精细化财务制度和预算控制等手段可以在电影制作的各阶段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以利于融资成功。从投资主体来说,同样可以采取打包贷款、评估等方式分散及监控风险。政府则可以在其中起到协调监督和保障的作用。纵观电影投融资的整个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的融资模式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整合制片商、发行商、投资商和保证人的资源,形成合理的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