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国影片人物赏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国电影《乱世佳人》根据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改编而成,是英文电影的经典之作。 影片以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场爱情故事为主线,向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斯嘉丽、阿希礼、巴特勒、玫兰妮等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深刻再现了战争和苦难对人类生存精神的考验。1861~1865年,南北战争爆发,标志着美国历史的转折,这是新旧制度更替的战争。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伤残和死亡、贫穷和饥饿,无时无刻不牵扯着受难人的神经。在影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宁静的家园变得伤痕累累,脆弱的人在祈祷,只有像斯嘉丽、巴特勒等这些不肯屈服的人,才敢于向苦难挑战,在接受残酷的现实中寻求幸福的路线。战争不相信眼泪,苦难喜欢欺凌弱者,幸福会在任何时候被强者把握。因为他们知道并懂得如何真正热爱自己脚下的那片土地,并把它牢牢地贴近自己跳动强劲、不屈不挠的脉搏。如此,影片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久久印刻在我们深深思考的心上。 一、挑战世俗,拒绝虚伪,坚强自信的斯嘉丽 影片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南方庄园主的女儿。在她迷人的姿色里,既有母亲的优雅,也有父亲的纯朴、粗野;既有贵族血统的精明,又有凡俗的豪爽和粗犷。她热情奔放、不虚伪、不做作,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她一向鄙视上流社会故作文雅的虚伪,瞧不起那些善于依附男人的女性。她鄙视传统的束缚,渴望自由和浪漫。她敢于向所爱的人表达真爱,即使遭到拒绝,也不会感到羞愧。即便在她守寡期间,她也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一样能够接受邀请,跳起欢快的舞蹈。她积极乐观,充满青春的朝气,即便是在缺衣少食、尸横遍野的悲惨境遇下,也能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获得快乐。苦难不曾让她退缩,为了塔拉庄园的生存,她不顾别人的耻笑,抢走了妹妹的情人;为了重建家园,她可以像黑奴一样,走进棉田,让老茧爬上细嫩的双手;她可以像男人那样大声地讨价还价;她敢和北佬拉生意、雇佣犯人……而在对土地的眷恋上,她也像她的父亲教导她的那样: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和日月同在。正是这股强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爱尔兰血统赋予了她潜在的反叛思想。同时,斯嘉丽的母亲的影响也一直贯穿于她的人格成长之中。她的母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也是斯嘉丽常常暗自面对的道德规范。面对这个可以称之为“圣母”的母亲,斯嘉丽的态度总是十分矛盾。一方面,她在母亲面前虽然也能摆出听话的面孔、貌似规矩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却始终摆脱不了内心的狂野。她尊敬母亲,把她当作偶像崇拜,可来自父亲方面的血液,又使她常常极力与母亲的教育进行对抗,这些矛盾的交织导致了她性格的多重性、叛逆性。 她不仅有一双美丽、天真、幻想的眼睛,还有一颗非凡自信的心灵。她自信自己会征服一切男人,她自信自己比其他的女人都美,更有魅力;她自信阿希礼没有理由不爱她;她自信她比那些男人更善于经营管理。即使她的这些自信多遭波折、屡受打击,也没有动摇她自信的根基。 斯嘉丽有过三次婚姻经历,她的三次婚姻,一步步使她走向成熟、走向理性。期间又有多少无奈,为了生存、为了家园、为了不再忍受饥饿,这个本来衣食无忧的庄园主的大小姐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斯嘉丽的坚强和自信以及对土地的热爱,为了塔拉庄园,为了她的亲人和阿希礼一家,斯嘉丽挺直了身子大声地嘶喊:“上帝给我作证,上帝给我作证,北佬休想把我整垮。 我要挺住,等我熬过这一关,我决不再忍饥挨饿,也决不再让我的亲人挨饿,哪怕我得去偷,去杀人———请上帝给我作证,我无论如何不再忍饥挨饿了。”战争结束后,一些人明显消沉了,他们无法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来面对支离破碎的生活。有的人却积极克服了战争失败的心理障碍,面对现实不畏艰险,一步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这其中就有斯嘉丽这道美丽的身影。“明天是新的一天”是斯嘉丽的座右铭。她相信所有的挫折都会过去,明天将是一个新的开始。斯嘉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虚伪做作,勇敢面对生活的女性形象。 二、斯文儒雅,囿于传统,游离现实的阿希礼 阿希礼是影片中的主要男主人公之一。他也是斯嘉丽惟一一往情深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她,他的头发、他微笑的样子、他的珐琅纹……都是她追随和深深爱慕的细节和元素。他让斯嘉丽长期充满幻想,幻想同他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他是斯嘉丽生命的主要支柱,力量的源泉、战胜苦难的勇气,他让她近乎疯狂,情愿和他私奔,并愿意为他付出自己的一切。她心甘情愿地为他挣钱,为他的生死和战后的生活心怀忧虑;冒着生命的危险照顾他的妻子玫兰妮,他让她牵肠挂肚、魂不守舍,难以摆脱思念的折磨……那么,这个阿希礼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竟让斯嘉丽表现得如此痴迷?阿希礼出生于贵族世家,在那里,高雅的音乐和书籍熏陶着他那平静的心,他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一派文质彬彬的样子。可是当战争的枪声响起,他也能够义不容辞地走进勇往直前的行列,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表现异常勇敢,而且还当上了指挥官。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并不能改变他内心不易被人觉察的脆弱,他一直生活在传统、安静、祥和的精神乐园里,在那里他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祖辈留下的产业,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可以四海周游,如梦如幻。可当这一切被战争颠覆得支离破碎之后,转眼间像泡沫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茫然了,变得六神无主、无所适从,此时他所有的学识都无济于事,没能使他摆脱困境,他只能接受一成不变的过去,活在从前的梦里。他什么事都做不了、做不好,一个好端端的买卖,一旦交给他管理经营,用不了多久,就变得一塌糊涂,成了赔本的生意。 就连基本的农活他也干不好,处处显得笨手笨脚。他只能靠别人养活,过衣来伸手的日子,他无法走进现实的生活,更不能挑起生活的重担,在缺乏保障的苦难面前,他简直就是一个虚弱的废人。特别是当他的妻子玫兰妮告别人世、离他而去的时候,他的精神陷入了崩溃的边缘。至此,我们可爱的斯嘉丽才彻底看清了自己多年来一直苦苦追寻的爱情,不过是自己为自己编织的一件美丽的衣裳,而眼前这位颓废的男人并没有能力撑起这件美丽的衣裳。#p#分页标题#e# 三、醒目尘世,挚爱深沉,尊崇美好的巴特勒 斯嘉丽向阿希礼求爱遭到拒绝,一个因恼羞成怒而被摔碎的花瓶、一个敢爱敢恨的纯真举动,在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人的心上打下深深的烙印。随着影片中一幕幕情节的展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桀骜不驯、玩世不恭、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善于把握商机的男人,并在他的冷嘲热讽中默默关注、深爱着斯嘉丽,一步步渴望走进她的世界。 我们知道,人类是世上最为复杂的情感综合体,人类的形象也常常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面体。对于这点,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巴特勒似乎表现得更为充分。一方面,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的典型特征:精明、狡黠的经营意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巴特勒独醒于尘世的浪荡不羁的个性,他是极少数的清醒者和对世事理性的判断者。在战争之初,当几乎所有的南方人都认为他们能很快地结束战争并毫无疑问地会取得胜利的时候,巴特勒那双黑眼睛里流露出觉得可笑的轻蔑,因为他清醒理性地知道北方与南方相比在兵工厂和制造业方面的明显优势,从而推测出战争不会很快结束,而结局也不会像南方人想象得那么乐观,并因而惹火了南方人。 他懂得如何在乱世中把握自己,游刃有余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战争中,他及时抓住商机,穿越封锁线,从北方运来南方急需的药品,在积累了不菲的财富的同时又为南方人做了有益的事。他从不盲目追随,也不喜欢张扬自己的荣耀。他深藏不露,然而,他却有一腔深沉的热血,无论是脚下的土地遭受践踏,还是身边的朋友身陷危难之时,只要需要自己,他就会毅然挺出自己宽厚的身躯。这个身躯,是如此可以依赖、可以扫除迷雾。这也是女主人公斯嘉丽走出噩梦、茅塞顿开的领悟。一个人能时刻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以斯嘉丽为代表的人们没有做到,那些空有一腔热血的男儿们没有做到,可是他,我们这位看似玩世不恭的巴特勒做到了,他才是真正面对苦难的强者。他有智慧、有勇气、也敢于嘲弄世俗。他热爱生活,一直刻骨铭心地追求心中的纯真和美好,他向往人间真爱并尊崇美好的品德。他能细致入微地照料自己和朋友的孩子,他懂得体恤身边的弱者,能够乐善好施地帮助他们。他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完美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他把自己在斯嘉丽身上得不到回报的爱全部倾注到女儿的身上。虽然在他和斯嘉丽刚结婚时黑妈妈对他并不接受,可他依然尊敬她,感激她对斯嘉丽一家的无私奉献,并最终得到了黑妈妈的认可和接受。他虽然放浪不羁,但在玫兰妮面前却表现得体,因为他非常欣赏和看重玫兰妮仁爱、宽容、外柔内刚的性格。可以说,影片中的许多细节都永远定格在了观众难以释怀的心上,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巴特勒的形象。 对影片《乱世佳人》的观赏,使我们领略了一幅波澜壮美的艺术画卷,特别是各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生死离别,耐人寻味的演绎、刻画,让我们获得了情感的洗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们迥异的命运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的浮华有多么美好,曾经的家园多么宁静,一旦破碎,必须挺直坚强的脊梁,正视现实;面对苦难,才有可能重新获得失去的幸福和自由。世上没有涛声依旧的历史,没有小桥流水似的温柔变革。历史的发展,向来都会有流血、有牺牲,历史的脚步会无情地碾碎缺钙的骨头。如何走出颠簸、走出苦难、走出废墟?这些问题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作为居安思危的主题。苦难不相信眼泪,它只相信扼住命运咽喉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