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影中的色彩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电影的色彩运用技巧是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能够尽可能地带动观众去延伸思维。一个导演,如果能够很好地安排色彩设置和布局,往往能使得电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超越电影本身的情节内容而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色彩带来的无穷魅力。正如某个画家所言,色彩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灵,执掌色彩大权的艺术家能够很好地运用色彩的话,那么,能够引起观众的心灵共振是很平常的事情,从而提高其艺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使观众在获得似幻似真的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好地认可该艺术作品。因此,电影中的色彩不是客观地简单布置,而是反映了导演的主观意志,是导演主观意志在客观存在上的运用。因而,一个导演的艺术修养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影片中能否运用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的色彩运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导演本身的审美情操的高低,正如一位影评家所言,导演应该能够按照不同的色彩价值和心理以及戏剧内涵来恰如其分地使用色彩,否则,导演就不是真正优秀的导演。 我们甚至可以夸张地说,色彩是导演的主体意志的外在表现。 一、张艺谋其人及其电影简介 张艺谋,原名张治谋。他参与拍摄的《一个和八个》,使得他开始受到关注。然后作为摄影又参与制作了影片《黄土地》,又一举获得成功,尤其是他超群的摄影技能备受关注。此后的影片《老井》《红高粱》等都获得了不俗的大奖。可以说,张艺谋努力推动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社会,并努力使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比如说影片《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而《三枪拍案惊奇》更是把这个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总之,无论是张艺谋的早期作品还是最近期的电影创作,其叙述方式和人物塑造都极具特色,成为张艺谋式的电影美学,而其中的色彩运用更是张艺谋的特长所在,这使得他被公认为色彩大师。诚然,电影业界对于张艺谋的评论也有持否定态度的。很多人不认可张艺谋的电影风格,甚至骂他为电影界的“卖国贼”。但是这些却并不影响张艺谋电影在国际影坛上的摘金、提名,并逐渐形成了“老谋子式”的中国电影。尽管有人对于张艺谋的电影提出不同的质疑,但那些大多集中在批评其叙事过于单薄,一般来说,对于其运用色彩的能力基本上还是持赞赏的态度。比如说,张艺谋的电影《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以及《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都获得了摄影方面的奖项。正如张艺谋自己对自己的色彩艺术都不谦虚地说,也许大家会忘记我电影的具体故事情节,但是对于一些美丽的画面却很难忘记,这也难怪张艺谋能成为中国电影色彩艺术的“领路人”,并凭借其出色的色彩运用技术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事实上,张艺谋的电影,无论是早期的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等,还是近些年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影片,这些都离不开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即使有人认为张艺谋电影有贩卖中国的民俗陋习等来取悦西方社会,但是张艺谋本人并未被埋没于各种质疑声音之中,并对于那些认为他的电影形式大于内容的批评作出了自己的回应,即以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例子来表明其电影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一定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张艺谋的电影始终贯穿了他自己的精神和理念,只是表达方式受到各方面的多种评论,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色彩运用功夫。 二、张艺谋电影的色彩魅力 无论电影业界对于张艺谋的电影作何评价,笔者认为,张艺谋的电影色彩运用是极具艺术价值的珍贵资产。因此,作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及其系列电影,经常受到很多人的研讨,相关的著作和文章数量较多。其中研究张艺谋其人的大概有14部作品,研究其电影的有7部左右,在近些年来,研究张艺谋及其电影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着重于研究其视觉冲击的为数不多,尤其是专门研究张艺谋电影色彩特色的文章寥寥无几,即使有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只是少数或某种色彩的研究论述,不太全面和系统。事实上,张艺谋电影最为有价值的贡献就在于其在视觉上营造了以色彩为主的语言表达方式,且其色彩运用不是简单的视觉效果,更是蕴含了导演的艺术思维和价值取向。我们甚至可以说,张艺谋的电影之旅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色彩之旅”,他因为是毕业于摄影专业,所以对于色彩的运用尤其专注和专业。从专业角度讲,色彩是指不同波段长度的光线。色彩可以对人类的视觉产生最为直接的刺激,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和判断。因此,电影中运用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魅力所在。 1.张艺谋的电影即是带领观众去领略一番不同的色彩世界,并极尽其能地去感动和激励观众,他的电影超越了故事情节本身,通过布置不同的色彩格局来渲染电影氛围,通过运用色彩的巧妙来形成与观众的互动,从而引起观众心灵的震撼。正如张艺谋本人所言,电影中色彩的运用能够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而色彩的巧妙使用能够增强电影的弹性和张力,这也是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的方式之一。张艺谋的电影色彩往往是通过不拘一格的色彩布局来发挥不同的色彩艺术特色。比如说,在电影《黄土地》中,张艺谋使用极度单纯的黄与黑来讲述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从而显示出较为荒凉壮观的美丽。在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以红色为基本色调,并通过运动着的红色,搭配土地的黄色、高粱的绿色、夜幕的蓝色以及衣裤的黑色来升华电影礼赞生命的主题,从而完全把色彩和造型融入电影当中去。此后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活着》以及《英雄》等,无不是通过丰富的某种色彩或者多种色彩来表现电影的意象和创作者的主观性思维。 2.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画面较为绚丽华美,极富主观性和表现意识,他所运用的色彩极度夸张、冲突强烈、形式感异常强烈,使得观众的视觉极具冲击力,从而通过这种强烈的色彩张力来更好地表达电影主题。比如电影《黄土地》中,张艺谋运用了大量非常凝重的“黄土地”,而在《红高粱》里又运用了大片火一般燃烧的“红高粱”,以及电影《菊豆》中瀑布般挂着的“红布”,还有电影《英雄》中运用了张艺谋最为擅长和喜欢的红、蓝、黄、白、绿、黑等颜色。正如有人评价的一样,电影《英雄》中的色彩运用非常奇特,整体造型感非常强烈,把各种颜色发挥到了极致。而张艺谋最为青睐的颜色当属红色,它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色调,张艺谋对于红色的追求甚至可以说是刻意的,因为红色象征着生命的动力和不可抗拒的情欲,因此,有人戏称张艺谋为“偏爱红色的导演”。无论是《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影片,还是《沉红》《桃花满天红》等,张艺谋都偏爱使用红色,而这与张艺谋的红色驾驭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能够比较娴熟地运用红色于自己的电影创作当中,他的一系列红色电影极具艺术感染力,是他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极富个人主观能动性地搬到银幕上去。此外,张艺谋还能够通过驾驭颜色来默默地表达出对电影人物或事件的主观性态度。比如说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除了主基调红色以外,他还运用了灰色等,表达了人们对于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压抑和束缚,而影片中适时出现的红色又给了人们希望和慰藉。#p#分页标题#e# 3.张艺谋系列电影还能把色彩作为语言使用,传达出创作者的主观意念,这就是张艺谋所言的色彩要具有一定的意义才能来真正恰当地运用色彩。因此,张艺谋电影使用的色彩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搭配的,并具有特定的与影片主题相关的色彩布局和象征意义。看似随意的色彩运用却是电影主题的真实反映。张艺谋的电影通过色彩运用很好地表现了电影的主题意义,不仅使得颜色作为电影的造型手段,更是发挥了色彩的电影化语言功能,表达了张艺谋导演的文化内蕴。另外,张艺谋的电影非常注重色彩的细节魅力,他能够把生活中非常平常的细节通过颜色的渲染来赋予其生命。比如说在影片《红高粱》中,红嫁衣和绿高粱相互映衬来表达人与自然的统一。 此外,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还透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对于红色的偏好与他个性化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有着很大关联,且颜色运用也与电影的主题和典型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最后,张艺谋作为较老一辈的导演,他对于中国民俗和传统文化的理解有着独特之处,正是凭借其对于中华民族特色的深刻理解,才能把颜色的运用与民族性很好地联系起来。因此,要想使电影真正成为优秀的作品,必须打上鲜明的民族性和文化特性。比如说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灯笼刺破了灰色的陈家大院,不仅表现了西北高原的风味,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重压之下的挣扎与叛逆。正是凭借其色彩的民族特性化,才使得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电影给予了一定的肯定,才能真正把中国电影引向世界市场。 三、结语 总之,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征就是鲜少使用大量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对白来吸引观众,更多地运用不同的色彩来渲染故事和画面,并结合大量的各种风格音乐等来充分发挥非语言形式的语言功能,从而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和绚烂氛围,最终实现了色彩艺术的语言化功能。而且,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更是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民俗传统和自身的艺术修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特色,在运用客观存在的色彩的同时,很好地融入了创作者的艺术主观性思维,从而通过电影色彩的巧妙布局来表达创作者的个人情感。这是以张艺谋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共通点所在,这也许和他们经历的生活磨难有一定的关联,但却造就了这一代导演的电影色彩特色,从而凭借其顺利走向世界电影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