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现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电视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它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电视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观。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大步前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作为广播电视媒体,理应利用其普及的特点,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构建精神文化家园。其中,将人文精神注入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既能提高报道品味,引发读者共鸣,也能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一、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简言之,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媒体站在“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立场,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维护民众的人格尊严,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受众是人,它的取材和反映内容的主体也是人及围绕人发生的事。以人为本,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生存状态,表现对人的理解、关爱、尊重,才能打动人,产生冲击人心灵的情感力量。 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关怀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视,新闻媒体也一改之前传统报道观念的束缚,使人文关怀精神越来越多地渗透在各种报道之中。广播电视媒体开始关注民生新闻,切实关注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并通过媒体的曝光和舆论监督作用,来推动事情发展,使困扰百姓的事情能够得到解决。然而一些媒体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需要,使人文关怀出现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批评过于苛刻和无情 媒体有舆论监督的权利,但媒体应更多着眼于呼吁和提醒,应该是善意的,不能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犯错的人进行指责,即使是报道负面人物,也要注意体现人文关怀。2010年3月,一则“中华女暴打记者”的新闻正是暴露出记者对于有过错的人采访时,所被忽视的采访者应有的素质。这篇报道中,女记者在面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车主不愿接受采访的情况下仍紧追不舍,并且用“是否觉得给贵阳丢脸”等带有侮辱性的词语咄咄逼人,使得女司机觉得在个人信息未经过自己同意被曝光的同时人格尊严受到了侮辱,最终动手打了女记者。这件事情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观众由最初声讨“中华女”转向声讨记者的不具备职业道德以及提问问题对人的人格侮辱。 2、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意识差 在如今的广播电视报道中,很多记者充当了行使“霸权”行为的角色,他们对被访者的保护意识差,在采访弱势群体时的表现尤为明显。如报道贫困生接受资助时,记者常常代替观众扮演“施与者”的角色,让手足无措的受资助者对着镜头说出一些感谢的话,以营造一种知恩图报之感,而丝毫没有关心到受资助者的尊严以及他们是否乐意将自身情况公之于众。媒体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受资助者和资助者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并容易助长为作秀而资助的不正之风。如2011年10月期间的“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发生后,许多电视媒体不顾受害人及其丈夫所承受的痛苦,为了收视率一窝蜂地涌入受害人家中,话筒和镜头直接对准受害人,对受害者的面部没有打马赛克,在报道中更是直呼其名。更有许多记者充当了“评判者”———用盛气凌人的态度当面批评受害人丈夫“窝囊”、“没出息”的行为,而且还不忘举着话筒一遍遍追问受害人的感受。这种做法不仅让受害人和家属无法从所受的伤害中解脱出来,反而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二次伤害。 3、选题超越道德底线呈现冷漠化特点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坚守职业道德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面对当下广播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为了争取高收视率和收听率,一些记者将职业道德抛之脑后,尤其是中,“猎奇”和“噱头”盖过了对人的关怀,越来越多的选题和表现方式表现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漠视。如记者得知某人得了某种疾病,生理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无法正常生活。 此类事件确有新闻性,能夺人眼球。然而记者在拍摄时,不但没有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比如应利用广播电视覆盖面广的特点去呼唤社会对他们进行帮助,而是在报道中将镜头对准此人,将他畸形或怪异的样子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还比如为了追求“冲突”的效果,在拍摄多方不和、发生冲突的时候,眼看局面已无法控制,发生了严重的斗殴等情况,记者抱着冷漠的态度,只管记录当时情况而没有进行阻止也没有报警试图平息冲突。这类做法体现了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和选题冷漠化的特点,也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到不适,是对观众的伤害。 三、如何体现广电媒体的人文关怀 1、维护受众的合法权益 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保护人,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对人们进行关心、照顾。而谈到尊重和保护,首先体现在维护人的合法权益。不能为了高收视率,认为“有噱头”的新闻就有价值,不顾被采访对象的意愿,发掘隐私、大肆报道,损害被访者的合法权益。要时刻谨记,任何报道都必须是在对被访者没有造成权益侵害的基础上完成,在维护了其人性和合法利益的条件下才进行适度报道,尤其在对待弱势群体的报道中更应十分注意。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内容的选择上懂得取舍。 2、报道方式应体现关爱之情 在新闻报道中,引导的方向和报道的方式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在报道过程中,不以猎奇为目的,不偏袒、不充当评判者、不带个人的情绪对被访者进行过分的赞赏或无情的批判,要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在拍摄过程中也应注意被访者的态度,不适合暴露的人,记者出于关爱的角度尽量保护其隐私,拍摄过程中要将其个人特征尽量隐藏,在后期要对面部和声音等进行加工。#p#分页标题#e# 3、记者采访时应做到心中有数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掌握一些采访原则,做到心中有数。 (1)对所报道的事件进行充分了解,采用合适的切入点进行采访,尊重被访者的感情。 (2)记者在报道过程中要慎思慎行,不能为报道而报道,没有悲悯之心的单纯炒作。 (3)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中,要注意现场的视觉冲击效果,不宜拍摄过多血腥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