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回归与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回归与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浅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回归与发展

一、民生新闻理论

民生新闻在形式上与传统新闻类似,但是也有所区别,民生新闻较多的是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为与广大群众建立联系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讲究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以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民生新闻以民本思想为指导思想,站在平民的角度,运用一种人文叙事的手法来描绘普通老百姓生存状态和日常生活,有关生命的困惑。立意于民本,自然在新闻取材上也是关乎民众的生计,将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大事、小事、麻烦事和民众最关心的、有关切身利益的事,网罗进民生新闻中,作为报道的主体部分,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在向观众传播民生新闻理念的同时,提升观众的素养,为观众答疑解惑,解决观众生活遇到的困难,担负起社会赋予的舆论导向的责任。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是人们群众生活中不和或缺的一种生活休闲娱乐项目。电视作为一种强势的传播媒体,传播影响力和效果都不容小觑。而民生新闻正是借助电视媒介,充分认识到大众传媒的宏观社会效果,以大众传播受众的行为理论作支撑,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发展,从报刊等传统媒介,转向电视节目的制作,取得了传播者传播民生理念的卓著成效,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和时代的特征与社会现实的要求,找到了有别于传统新闻的,一种传播民本思想的新途径。民生新闻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国电视新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是一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收视对象的的新闻样式,带着广泛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它的崛起体现了中国新闻自身的发展规律。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回归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新闻的改革也更加深入,电视新闻的传播功能已经不再停留于过去的宣传以及政治喉舌,逐渐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有了更加细化的分工。在上世纪90年代,电视新闻就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一系列的功能,集宣传、监督、讨论、告知、娱乐、沟通和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的新闻取向,促进电视新闻功能的多元化的发展,这样的变革背景也是促使民生新闻爆炸式发展的主要社会背景。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我国媒体的理念也悄然发生变化,从受众本位转化为以观众的收视需求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宗旨,民生新闻的回归正是基于这样的硬件条件。因为民生新闻关注群体和关注事件的特殊性,能够引起群众的广泛兴趣和强烈的共鸣,自然收视率高,电视民生新闻正是顺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大潮,“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以看到,新闻也可以活泼、通俗易懂、与自己息息相关,而不像传统的新闻形式,刻板肃穆。中国电视向大众传媒本质回归,除却平民化的倾向,新闻的形式和报道思路上也有了新的转变,逐渐向老百姓的世俗生活靠拢。

三、民生新闻立足中国特色与时代特性

民生新闻理论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代特性紧密结合,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而产生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也包含了新闻的发展,新闻媒体跟上世界媒体发展步伐的同时也要与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相契合,所以,民生新闻除却要在纷繁的世界新闻传播理论中立足,并且脱颖而出,必须着眼于本国本土的新闻。关心社会是新闻的重要职责,而富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新闻也必然能为世界复杂构架中的新闻理论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国社会主义新闻本着“以人为本”的民本倾向,正是为民生新闻理论提供了理论发展的基础,民本是中国新闻改革创新中的突破口,需要在创新中保持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而民生新闻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这种发展状态,从理论上与世界接轨,通向世界性问题的解决窗口。在反映民众呼声的同时,不与政府立场相违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民生新闻努力的方向,而在最近几年的实践中,可以看到,这种融合是可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电视民生新闻理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背景中产生的,带有很浓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性,但其内涵却具有十分深远又深厚的历史意蕴。民生新闻的观念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早在先秦的“美政”思想中就有所体现,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状态,并不适合实施这种先进的思想。因此,虽然“民本”是先秦时代政治的核心观念,但不成熟的理论和不成熟的制度以及社会环境都制约了“民本”思想的发展,而没有被上层建筑中所接受,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中也难以实现。在近现代的新闻媒体的发展中,民本的思想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社会背景,使得民生新闻在民本的思想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语境。尤其是在中国深刻变革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时代的特性,催促传统新闻的变革,寻求新的突破口,民生新闻在原有的理念和新闻发展状态中转变观念,是与时代结合的结晶,真正做到了为民众发声,体现了当代中国传统民本观念与特殊时期的特定空间结合的新闻观念。这一观念在中国的现实中提出并付诸实践。能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也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与之相契合的缘故。

四、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民生新闻节目愈演愈烈,但是民生新闻要想要有更广阔的发展,现今的态势是不容乐观的。发展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创新,内容上也愈加显得狭隘,因此今后的出路之一在于报道内容和新闻来源渠道的扩大拓宽,不再将眼光狭隘地着眼于家长里短,应从现实的小事中,看到事件的本质,避免低级趣味的节目和同一地区节目内容同质化。在民生新闻中还可以凸显地方特色,体现地域的特色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不仅能增加当地观众的亲切感,还能使其他地域的观众产生浓厚的观看兴趣。另外,创新不仅是在内容上的,更多新颖的,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也是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之一。灵活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增加与群众互动性的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生活,避免地方台相互抄袭民生新闻的新形式而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新的风格也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处理上,以及视角的创新和主持人的独特风格上,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和主持风格,能更好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语言上也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增加收视率。民生新闻想要有更大影响力,公共新闻报道的加入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观众的各种公共意识的觉醒都使得当今的新闻内容、形式和渠道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要求,老百姓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为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找到切实的解决办法。因此,民生新闻的身份发生了转变,除了观察者和报道者,也成为问题的追问者和解决者。

五、结语

民生新闻有别于传统新闻的主要原因,除却其关注的群体是社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的老百姓之外,还在于,民生新闻保持新闻的严肃性的同时,也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让人民群众一边休闲一边体会新闻的魅力,真正站在了群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推进了新闻的进步。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在最近20年间有这样的发展态势,是因为民生新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土壤上,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解民众的真正诉求是什么,才有发展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王昔 单位: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