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广播电视发展对策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吉俊洪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和广阔覆盖面的现代电子媒介,对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快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和新科技等先进文化的传播,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闭塞、文化教育落后的面貌,促进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事业由于该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理环境恶劣、广播电视技术设备落后、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失等原因,其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节目创新不足、资源整合不够、有效覆盖较差,技术设备落后,听不到、看不到、听不好、看不好、听不懂、看不懂现象普遍存在等,推动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针对四川藏区的实际及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节目、资源、覆盖等方面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节目的多维创新
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就越蕴含着世界价值。四川藏区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和传播风格必须坚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性、提高针对性,以丰富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态、提升传播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藏语大众传媒,保护藏族语言文化生态
因此,藏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对保护藏语语言文化生态和藏区方言多元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按藏语方言分类,有卫藏、康巴和安多三大方言,三大方言间的有较大的差异,而康巴藏语是四川藏区的基本交际语言。由于四川藏区地形闭塞、交通不便,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沟通又很少,该地区的很多群众听不懂汉语。因此,四川藏区民族节目的设置必须坚持“以藏语为主,藏汉语并举”的原则,优先发展藏语大众传媒,增加藏语节目译制播出量,才能保证藏族民众听得懂、看得懂广播电视节目,更好地为四川藏区的藏族群众服务,有利于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促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凝聚力。目前,四川在广播方面,四川电台民族频率已有50多年办台历史,藏语节目的播出时间逐年增加,较好地满足了藏区群众的收听需求;在电视方面,四川康巴藏语卫视频道2010年6月24日正式播出,受到了四川藏区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欢迎。办好这两套节目,十分重要。此外,还要积极支持四川省少数民族广播电视节目译制中心①开展日常节目及优秀影视剧的译制工作②,使四川藏区观众可以收看到更多优秀影视剧。
(二)打造民族特色品牌,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
突出民族特色是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基础。藏区广播电视节目设置必须实施差异化策略,就地取材,紧紧抓住四川藏区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将特色与资源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节目品牌。四川藏区的特色资源中最能体现其吸引力的是它丰富秀丽、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神秘的人文资源,其广播电视节目的优势就必然在于反映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生态的专题片、纪录片、特色电视剧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专题片、纪录片等的魅力优势,这是四川藏区广播电视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四川藏区群众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风俗习惯,在接受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俗节目时往往会倍感亲切。因此,开辟体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个性、地域特色和民族心理意识,具有民族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才能更符合受众的审美取向,使广播电视节目为四川藏区群众喜闻乐见。
(三)创新广播电视宣传报道方式和节目形态,增强节目贴近性
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节目只有增强贴近性,着力反映四川藏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真实展现藏区群众的生活和文化状态,才能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引起受众共鸣,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达到传播效果。一是要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迅速、有效地抢占舆论宣传阵地。宣传报道要走出单一的时政宣传的运作模式,避免简单灌输宣传,而是与四川藏区百姓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着力反映民愿、民声,说百姓关心的、感兴趣的事,增强时政宣传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提高新闻宣传的公信力,争取最大数量的受众,达到最大限度的宣传效果。二是要将民族特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虽然民族特色是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节目的品牌亮点,但是节目内容和形式总是停留在几个广为人知的“特色”资源上一味重复,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对节目失去兴趣③。因此,必须不断创新节目形态,在大力办好新闻栏目的基础上,更多开办专题类节目、文艺娱乐节目,播放优秀影视剧。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媒体活动。在节目内容上,可以开办旅游资讯类、生活服务类、教育讲座类、法制访谈类节目。三是要将民族文化元素、新的时代元素融入广播电视节目中,使之在保留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跟上时代潮流,突出时代特色,展示四川藏区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华,这样才能发挥民族文化的持久渗透力,满足四川藏区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四川藏区,丰富厚重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资金、人才、市场、技术资源等却较为匮乏,配置也不尽合理,制约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事业要在世界性技术革命的浪潮中稳步发展,在网络风靡与新媒体冲击时代实现多元文化传播的发展战略,务必有效整合与利用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切实重视资金投入、人才打造和信息技术体系构建等工作。
(一)有效整合资金资源,构建多种融资渠道
广播电视是一个高消耗、高投入、重装备,更新换代快、运营维护难的行业,如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专业技术设备,就会大大降低其传播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四川藏区经济基础的薄弱决定了其不能为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较好的经济基础,造成投入广播电视事业的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影响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成为四川藏区广播电视发展的瓶颈。据了解,虽然国家实施了“千乡电视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等,但投入四川藏区的资金仍然严重不足。当前,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十年,国家加大了对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事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为四川藏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政策支持和市场空间,这是四川藏区广播电视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川藏区必须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合理整合和利用国家政策资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市场补充为辅,多渠道融资投入广播电视事业建设。首先,要利用政策的倾斜与关注,加大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提高其自我建设能力,促进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其次,除了政府拨款和单位自我投资外,要允许广播电视媒介按照市场规律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制,壮大广播电视的经济实力。从西部民族地区目前的情况来看,广播电视的筹资体制必须打破系统垄断的格局,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集资、入股等形式吸纳资金,投入广播电视事业,以促进多元化的、统一开放的广播电视经营市场尽快形成。[1](P.14)四川藏区广播电视必须充分挖掘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市场资源,有效利用西部大开发所引进、所促成的资本,聚集社会资金,用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p#分页标题#e#
(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队伍。四川藏区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专业人才资源极度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四川藏区经济落后、收入偏低、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无法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外地的骨干人才不愿来,而本地的优秀人才又不愿回到当地,如此造成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专业人才严重流失。[2](P.137)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是加强与高校合作,采取定向培养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专业人才,既保证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输送,也有利于提高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人才素质。二是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建立人员定期培训机制,不断为从业人员“充电”,增强人才的实力和竞争力。三是大力开展人力资源交流。可以采取和其他发达省市广播电视机构合作的方法,“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借一些技术成熟的人才到藏区帮助和指导工作,也派人出去学习借鉴经验,努力培养藏区广播电视人才。在四川藏区,目前正在开展领导干部与省级部门及市州的“双向挂职锻炼”工作,应充分利用这一干部人事政策,加大广播电视领域干部的挂职交流力度。在既有藏语节目、又有汉语节目的媒体单位内部,也要加强藏汉语节目人才的交流使用,开展多岗锻炼,以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④。
(三)整合传输技术格局,奠定发展的坚实技术基础
广播电视业的传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对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四川藏区广播电视的技术建设发展,尤其是传输技术比全国大部分地区要落后一些,发展藏区广播电视事业,对传输技术格局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1.有线网络整合有线网络整合主要是解决管理体系的整合、数字电视平台的推广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以改变条块分割、利益割据、各自为阵的状况。四川藏区的有线网络整合要吸收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在按照四川省的统一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的同时,特别要注重结合藏区的自身特点推进。如推广数字电视平台,要根据藏区广播电视人口总覆盖率低、推广数字电视难度大的实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特别注重合理协调网络整合中的经济利益分配,保护各方利益,充分调动藏区各级有线网络运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网融合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⑤试点。“三网融合”中一个有效可行的措施是手机电视,也可以说这是产业融合的先行军。[3](P.253)目前主要有两种典型化功能结构的手机电视:一种是通过地面微波传输数字电视信号,以“点对面”的方式看电视的DMB手机电视,目前开发出来的主要有公交、的士、地铁和户外大屏等,就藏区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方式似乎较为遥远⑥。另一种是采用DVB-H技术标准,主要单独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信号传输,以3G多媒体手机为终端、以“点对点”模式看电视的手机电视。这一模式受限于3G手机电视在移动通讯网络中需要相当大的带宽条件,在彻底解决带宽的技术瓶颈之前,它只能提供中小数据流量的个性化手机视听服务。不过,随着带宽技术的发展,这在四川藏区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三网融合”对全国广播电视行业都是一个新领域,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行业要树立战略眼光,及早制定发展规划,逐步解决现实困难,促进“三网融合”业务发展,从而跟上新技术的发展潮流,推进藏区广播电视事业跨越式发展。此外,目前四川省正在开展全省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的前期规划。在规划中,应该将四川藏区一并考虑,超前谋划、统一规划、整体布局,统一建设,分步实施。
三、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覆盖的合理布局
四川藏区地处横断山系之中,境内山峰高耸,山高水急路险,河谷纵横幽深。复杂的地理环境给该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带来了重重困难。并且这些地区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高度分散,游牧民又经常随季节变化而迁徙流动,广播电视事业布局点多面广。针对四川藏区的特殊地理情况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必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构建城镇、农牧区、远牧点三个层次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使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得以合理布局,最有效地发挥其效用,解决四川藏区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难题。
(一)城镇:以发展有线电视及网络传媒为主
在四川藏区经济条件好的城镇和距离城镇较近、有条件的农村,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有线电视及网络传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一,城镇地区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铺设光纤电缆,且花费不致太高,而且人口密度较高,有利于维持有线电视网的运行。其二,有线电视具有节目容量大、节目质量高、可选择性强等优点,并且有线电视网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及互动化迈进,有助于提高藏区城镇及其近郊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再次,有线电视一般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好,受众对于收费电视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此外,随着我国“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广播电视事业向产业化发展转型,在藏区城镇发展有线电视及网络媒体,可以开发视频点播、图文信息等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增值业务,提高广播电视的经营创收能力,开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新平台和产业发展新空间。
(二)农区及牧民定居点:普及卫星电视等相应设施
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农牧区,由于人口密度较低,居住较分散,推广有线电视成本巨大,有较大难度甚至不切实际。首先,在这些地区铺设电缆光纤将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铺设施工的工程技术难度大;其次,由于四川藏区地域辽阔,铺设电缆光纤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将非常巨大;其三,建设有线电视网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人户率,否则难以开展运营维护管理等工作;其四,最重要的是,这些地区的农民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有些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生活外,经济上无力承受其他费用开支,建设有线电视网的一次性开支及其后的收费收看电视节目,极不现实。有鉴于此,为解决农牧区定居点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在农区及牧民定居点普及卫星电视及相应的卫星接收设备设施很有必要。通过在定居点建立卫星电视直播平台,卫星接收机可收到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电视节目,节目数量多、技术稳定性好,这既节约资金,又便于管理维护,广受藏区群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对其管理要按国家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对境外卫星节目接收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不应接收的卫星电视节目给予加密处理。但同时,应着力提高四川藏区农牧区定居点广播电视的人口有效覆盖率,解决该地区受众收视困难。#p#分页标题#e#
(三)远牧点:发展便携式广播电视终端
在地理环境恶劣的边远牧区,电视信号的接收相当困难,即使使用卫星接收(俗称“村锅”),图像接收效果也很差。电视媒体的固定性与游牧民的生活方式的移动性存在不协调。所以,广播电视很难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得到良好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这类地点大力发展便携式传播媒介,如大力推广广播收音机。广播作为第二媒体,虽然有信息形象性差、保存性差等弱势,但在地理环境恶劣的边远地区,其收听方便、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不受受众文化水平限制、收听成本低廉、感染力强等优势正好可以弥补其传播媒介的缺失,消除新闻传播的盲区,使该地群众随时能收听新闻,接受信息,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得到正面的舆论导向。此外,目前我国已开发出便携式太阳能电视机在四川藏区投入使用,下一步应进一步推进其技术革新,提升其技术性能,同时加强对四川藏区边远牧区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发射,保证其收听收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