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音乐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分析和探讨,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与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民族声乐的简述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族声乐不同于说唱、民歌等的演唱,它是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西欧地区的美声唱法中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型民族歌唱艺术,它不仅具有民族性和艺术性,同时,还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感。所谓的民族唱法也被称为民间唱法,简单来说,就是来源于民间并发展与成形于民间的一种唱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唱法和特点,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也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唱法。虽然我国的民族声乐中的演唱方法之多,可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多数采用真声唱法,发声时位置靠前,使得声音清晰、自然,带给听者一种纯净的感觉。其中,民族声乐演唱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地方性色彩以及地方语言的发音方式的不同,因此,也就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唱法的丰富多样性。为此,对民族声乐的演唱者来讲,不只要用国语唱好民族风格的作品,同时,还可以用方言唱好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性民族民歌。由于民族声乐强调的民族性,为此,前者与后者相比,后者就显得比较重要。我国的多民族性决定了各地语言、生活习惯以及情感的表达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也就形成了民族声乐多样化的风格特点,不同的民族语言有着不同的声乐风格,不同的地域了有着不同的声乐风格: 1.1各民族的语言特点,产生了多样化民族风格的声乐。比如,藏族语言的发音特点一般都是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的规律,所以,其藏族声乐的中音调与韵律的特点,一般表现为“向下性”的特点,其中,还着重强调了节拍的重要性,无论声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欢快的还是悲壮的,是抒情还是高亢的,都与节拍有着重要的关联。例如众所周知的《青藏高原》以及《珠穆朗玛》等等作品,演唱者在起句的时,其气足向上,而每个字的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向下发音,带给听出一种辽阔,明亮的感觉,这就是民族声乐的所特有的特点。 1.2由于地域风格所决定的民族声乐的特点。在我国的民族声乐中,其风格体现着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以及情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民其生活方式、习惯以及艺术情感是不同的,这些都是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因此,地域性特点与当地民族声乐的歌唱风格是相互对应的,比如说《沂蒙山小调》所表现的山东味十足,歌唱风格率真开朗、活泼诙谐;还有陕北民歌《榆林小曲》,山西民歌《走西口》这些都还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运用 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发现其在嗓音上的运用是不同的,比如,做假声的运用,真声的运用以及真假的混合运用,但是不论如何演唱,其的主要特点都表现为吐字有力,变化适度,概括来讲,就是在演唱起初发音要响亮,保持清晰,字尾归音到位。所以,演唱者在掌握了这些发声的技艺之后,才能唱好我国民族声乐作品,才能准确地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和情感表达。声学中讲到“共鸣”现象。民族声乐中也强调的是共鸣。演唱者在发音时,要注意各个发音器官的配合和协调,要循序渐进,遵循从口腔到头腔再到胸腔的步骤,进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对于口腔上的共鸣来讲,口腔共鸣是声波从喉咙里出来的第一个共鸣腔体,也是最各个腔体中最容易得到的共鸣的一个腔体。要达到口腔共鸣,那么在吸气的时候口腔在自然地张开,同时,还要保持舌头与喉头的自然放下以及笑肌的向上微提,让自己感觉到上口盖有上提,其中,小舌以及软腭部分都得保持上提。这样,让气息通过肌肉引起口腔的振动,就可以达到共鸣的效果。口腔共鸣使得演唱的声音不仅丰满而且音色优美。另外,口腔共鸣也为胸腔共鸣以及头腔共鸣奠定了基础。 另外就是头腔和胸腔的共鸣。头腔共鸣要求要以口腔共鸣为基础,下腭要放下,上牙床略微提高,小舌和软腭保持向上,保持口鼻咽之间的空间的通气性,进而使得声波回荡于腔体中。头腔共鸣所产生的声音效果清脆明亮,使得声音听起来非常具有穿透力。而胸腔的共鸣就是咽喉处于半打哈欠的状态,然后使得声波引起气管的振动,进而产生共鸣,这时,如果用手按住胸部,那么手会感觉到略微的颤动,胸腔共鸣使得音色宽广并且浑厚。总之,达到了三个腔体的共鸣,并且有机地结合,形成演唱的整体性,可以使自己的音色和音量都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因此,我们要运用好歌唱中的共鸣作用,从而把握演唱技巧。 3、总结 总而言之,演唱者在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技巧的前提下,还有表现出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性和艺术性。民族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具有浓厚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所以,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结合民族文化,一方面要表现出自己的演唱技能,另一方面,还要表现出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